首頁 > 運動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由 愚者論漁 發表于 運動2021-12-08

簡介以上三個重要因素,都不參照地形,在熟悉的或者陌生的釣點,都可以綜合來做對比,符合條件越多的釣點,藏著魚群的機率越大,我們不必一定遵循地形、地貌的特徵,可以試著自己去發掘一些優質的釣點,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環境的噪音,因為大多數淡水魚,都

魚群是什麼意思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戶外野釣,在圈子裡有這麼一句話,屁股決定漁獲;基本功也好,餌料也好,調漂也好,這些其實都只能佔很小的一部分因素,大頭,還得是看釣點放在那裡,而且,別說是野釣,就是黑坑也是如此,一直有圈子裡人推動釣魚進入全運,但是就是因為起步不一,無法以一個公平的起點,來營造一個每一個選手都接受的局面,所以一直都不得其法。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在實戰中,我們發現,越接近魚窩、魚道,漁獲就越好,但是,魚窩也好,魚道也罷,這也僅僅是我們釣魚人自娛自樂,一個圈內名詞,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有沒有這麼一種現象,都沒有一個科學的結論,所以我們只能用經驗來總結,來歸納,比如沿岸洄灣、蜿蜒、凹凸、鏵尖等各種地形,總是被大家反覆的強調,但是地形特殊的,有特色的,無不是人滿為患,那麼除了以地形來確定釣點,還有其他的方法麼?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一、水溫是魚群活躍的重要指標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以氣溫為參照指標,總是忽略水溫,而且總會有個下意識的誤區,氣溫等於水溫,但是現實就比較有意思了,很多我們看似不錯的釣點,總是沒有多少魚,又或者是誘魚沒口,其實總結起來,還是水溫的原因。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以前,我們把魚稱為冷血動物,因為魚和蛇、蜥蜴等冷血動物一樣,無法調節自身的體溫,後來生物學家科普了一下,把冷血動物的稱呼,改為變溫動物,什麼意思呢?就是這類生物,透過消耗自身的脂肪,達到體溫適應水溫,同時,水溫的快速升高和降低,都會給生物帶來極大的不適應性,因為溫度對這些生物的影響很大,所以稱呼為變溫動物;由此可知,氣溫對魚的影響是間接的,而水溫的影響,則是直接的。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那麼,在選擇釣點上,我們就要綜合日照、水草、風力等級、地形特點,根據這幾個綜合因素,可以大致判斷出來,哪裡的水溫,會相對較高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相鄰十幾米的河段,也會因為南北岸不同,導致水溫有細緻的差異;但是總體來說,深水比淺水水溫要高,較淺的淺水,經過長時間日照後,又比深水區水溫高;有風的時候,有水草、建築物遮擋的水域,比無遮擋的水域水溫要高。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二、溶氧的高低,是魚群活力的重要因素

魚開不開口,水溫和氣壓因素很大,但是魚開口好不好,那就是溶氧的事,容氧高,那魚群活性足,活性足,消耗就大,消耗大,魚口就好;反之,溶氧低,那就活性不好,活性不好,消耗就低,魚口自然就不好;

在正常情況下,水中的溶氧,是有固定比例的,但是遇到大風、流速改變、下雨,等現象是會發生變化的,這些現象出現時,水域整體的溶氧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但是在一些位置,影響會特別大一些,如下風處的水域溶氧,相對就會偏高,近岸處的溶氧,在下雨時就比較高,淺水區流速快的時候,溶氧就比深水區高。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其他的,如小溝叉匯入河道主幹道的位置,湖庫、渠道主幹道洩水口,這些則是因為地形改變流速,從而導致水中溶氧增加的;除此之外,還有水草增加溶氧的,光合作用下,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暗草多的水域,溶氧就比明草多的水域溶氧高;順便提一嘴,有釣友昨天留言,說是暗草都長在水面下,怎麼才能看到呢?最好的方法是帶一個偏光鏡,有暗草的水域,在偏光鏡折射後,看上去黑乎乎的一團,和周圍的水域有明顯的區別;沒有偏光釣魚眼鏡,可以用找底的方法,看看掛草的情況判斷。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三、天然食物來源聚集地,才能誘魚群聚集

淡水魚大多數是有消化系統而沒有胃袋,因為不能做食物儲存,所以會一路遊、一路吃,很少會在某一固定位置駐留很久,但是整體來說,會沿著食物來源地,不停的洄游,這種食物來源地,並不固定,因為魚的主食,是水藻、水草、浮游生物、草籽、昆蟲等,但並不是說有這些東西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有魚,因為魚群,大多數是按照一個相對固定的路線,巡遊過程中,進食、消化,再進食、再消化,可能食物來源多,會駐留時間久一點,食物少,或者沒有食物的時候,魚群會快速遊走。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那麼根據這種特點,透過現象看本質,會發現和水流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呢?除了水草是固定的,其他所有適合魚群進食的物品,都是無根的,換句話說,水流帶到哪裡,這些食物就會跟著到哪裡,再直接點,凡是有流速差,導致這些食物被留滯的地點或者地形,統統都是魚群必經之處,那麼傳統定義的鏵尖、凹凸、洄灣等地形都是符合的,但是又不侷限於這些地形。

找釣點,不僅僅是隻看地形,還要從這幾個層面去綜合考慮

以上三個重要因素,都不參照地形,在熟悉的或者陌生的釣點,都可以綜合來做對比,符合條件越多的釣點,藏著魚群的機率越大,我們不必一定遵循地形、地貌的特徵,可以試著自己去發掘一些優質的釣點,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環境的噪音,因為大多數淡水魚,都是喜靜的,越是安靜,對魚來說,有外界危險的時候,就越容易發現,所以這一點,雖然沒有多說,但是在實戰時,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點。

Tags:溶氧水溫魚群釣點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