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由 桃花石雜談 發表于 運動2021-12-07

簡介周朝初年周王室及各諸侯國大致實控區域所以西周王室早期冊封的諸侯,其實在很長時間裡都是類似於城邦的存在,他們當時的地理位置雖然跟春秋時期差不多,但所控制的領土和人口與周王室相比都差距很遠,而他們周圍還存在著很多敵對的諸侯和部落,所以他們自保在

戰國時期周王室有權威嗎

周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王朝,從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到公元前256年周赧(nǎn)王被殺,周朝總共持續了800年左右的時間。但是相對於西周天下共主的地位,東周時代周王室卻始終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存在。雖然東周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產生典故最多的時代之一,也是普通曆史愛好者相對熟悉的時代裡最早的一個,但這些似乎都跟周王室關係不大,因為在進入東周時代之後,周王室就基本已經被邊緣化了,多個諸侯國的實力都超越了周王室,所以這個時代更有名的名字才會是春秋時代。那麼周王室的衰落究竟是什麼導致的呢?難道真的是一次遷都就導致了它的衰落嗎?

西周建立時的先天不足

其實周王室的衰落,是公元前771年前後西周被犬戎滅亡以及周平王東遷洛陽,建立東周前後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直接結果。但周王室的衰落卻也跟周朝從建立之初就存在的一些天然的弱點有關。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雖然秦朝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夏商周三個朝代,但秦朝卻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這除了秦朝的疆域相對於夏商周顯著擴大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秦朝實行了對全國各地都有實質性約束力,官員由中央統一任命的中央集權體制。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秦朝的大致疆域

而在周朝時,情況卻很不一樣,特別是在周王朝初期。當然,周朝實行分封制這點也是常識,但很多朋友理解的周朝分封制,其實也是周朝中後期才形成的,而在周朝前期的情況也跟後來有著本質區別。

周王室成為天下共主是透過在牧野之戰中打敗了商朝軍隊,滅亡了商朝所實現的。但商朝其實也是一個部落聯盟或者說諸侯聯盟性質的政權。所以在周朝滅亡商朝之後,其實所繼承的也是這樣一個部落聯盟或者說諸侯聯盟。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商朝的大致疆域

而周朝建立之後所分封的諸侯,其實多數在早期也都沒有太多土地。因為當時即使是在黃河周邊的中原地區,也還存在著許多不服周王室管束,或者只是名義上臣服周王室,實際上卻完全自行其事的部落和諸侯。而周王室在早期所分封的諸侯,其實多數所掌握的土地只是當地原有部落和諸侯領地之間一些狹小的無主之地。而這些諸侯真正能管轄的區域,也基本只侷限在自己在無主之地所建立的城池和城池周邊很小的區域。

當時有一個例子可以很好地說明這種情況。周武王在率軍建立周朝之後很快就去世了,此後由他的四弟周公旦攝政輔佐他年幼的兒子周成王管理周朝。但很快他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鮮和蔡叔度不服,聯合商紂王的太子武庚發動了叛亂(有可能在公元前1042年前後)。此次叛亂史稱三監之亂,歷時三年才被周公平定。而周公在平定此次叛亂之後,又繼續東征,殷、東、徐、熊、盈、攸、商蓋、九夷、豐、蒲姑、淮夷和東夷諸國。而這段歷史可以說很好地說明了在周朝建立之後,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仍然存在著許多不服周朝管束的諸侯國和部落,周朝以及各地諸侯在初期控制範圍有限的事實。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周朝初年周王室及各諸侯國大致實控區域

所以西周王室早期冊封的諸侯,其實在很長時間裡都是類似於城邦的存在,他們當時的地理位置雖然跟春秋時期差不多,但所控制的領土和人口與周王室相比都差距很遠,而他們周圍還存在著很多敵對的諸侯和部落,所以他們自保在很多時候也會成為問題。要保證生存,很多時候必須藉助周王室的力量和權威。所以當時的周王室在這些諸侯國中當然可以成為無可爭議的共主了。

而在周朝存在了幾百年之後,周朝這種諸侯聯盟的形成相對於周邊一盤散沙的其它諸侯和部落體現出了很大的優越性,黃河流域越來越多不服周朝管束的諸侯和部落都被平定,而這些新歸附於周王朝的領土在當時的制度和生產力條件下又只能都分封給周邊的諸侯。同時這些諸侯在實力強大了之後也開始自主地擴張自己的領土,這樣臣服於周王室的諸侯實際領地就越來越大,他們和周王室的實力差距也就越來越小了。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西周中後期周王室及各諸侯國實控區域

所以在西周末年,連續出現了諸侯不聽從周王室號令的事件。當然這裡面肯定也有當時在位的周王自己行為不當,失德的地方,但跟當時一些諸侯已經有能力對抗周王室,甚至挑戰周王室的權威也有很大關係了。

兩週之交的二十年內戰

那麼說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會想到有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雖然在流行的歷史記載裡,是周幽王失德才導致諸侯在王室面臨危機時不出手相救,但諸侯不願出手幫助周王室,也不害怕周王室被犬戎滅亡的態度也表現得非常明顯了。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可能沒有烽火戲諸侯,但褒姒仍是主角

而且根據現代新發現的一些史料記載,當時可能根本就沒有發生過烽火戲諸侯的事。因為一些新發現的史料根本沒提烽火戲諸侯這檔子事,而是把周幽王和諸侯的矛盾歸因於周幽王因為寵幸褒姒,廢掉了原來的王后申後和太子宜臼。在被廢之後,宜臼出逃到了申後的故鄉西申國,而周幽王則率軍追擊,去攻打西申國,結果惹怒了申侯,導致申侯聯合犬戎攻打周幽王,最終造成了西周的滅亡。

而這種記載也是當時周王室和多個諸侯實力差距很小,無法再以實力建立權威的一種體現了。而在此之後,諸侯並立的局面可以說又直接造成了東周王室從建立起就處在了一種先天不足的狀態之中。因為在周幽王死後,其實周王朝從西周轉變成為東周的過程是非常不順利的,這期間甚至爆發了一場持續10到20年的內戰。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東周銅劍,東周的建立也是伴隨著一系列戰爭

周平王東遷建立東周的歷史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悉,而這個周平王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引發了周幽王攻打西申國的廢太子宜臼。但我們剛才也提到,在西周末年,周王室相對於諸侯在實力上已經沒有優勢,而在經過西周滅亡的打擊之後,周王室的實力就更加衰落。所以新的周王要想立足,得到諸侯的擁戴已經成為了必要的條件。

而且周王室的衰落也就意味著當時天下已經沒有了共主,不同諸侯各行其是也就非常正常了。所以在周幽王死後,其實被擁立為周王的不止周平王一個。當時,申侯聯合另外兩個諸侯繒(zēng)侯和許文公擁立了宜臼為周平王。但幾乎在同時,另外一個諸侯虢公翰則擁立了周幽王的弟弟餘臣為王,周朝形成了二王並立的局面。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清華簡等近代發現的史料對兩週交替的歷史有不同記載

這個周王后來在歷史上通常被稱為周攜王。周平王與周攜王並立的局面至少持續了10年,而根據相對主流的記載,這種局面甚至持續了20年之久。在此期間,周平王為了攻滅周攜王,被迫同意晉升鄭國、衛國和晉國的爵位,也就是默許這些諸侯國進一步擴張。這樣直到公元前750年,周攜王才被晉文侯攻殺,周王室二王並立的局面才宣告結束。

雖然史書中對於二王並立這二十年雙方之間發生了多少戰爭並沒有太多記載,但以常理推斷,這二十年間雙方之間肯定也是衝突不斷的,而這些曠日持久的衝突也無疑造成了周王室的嚴重分裂和消耗。同時,一些近代學者經過分析之後認為,當時“攜”這個字是一個地名,其地點就在西周的首都鎬京附近。也就是說當時西周首都的故地其實是周攜王的根據地。一些學者認為這其實也加速了周平王放棄西周故地,東遷建都的行動。也就是說周王室東遷可能不光是因為西周故地受到犬戎的嚴重侵襲,還有其王族內訌的因素。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東西周的變遷有犬戎的影響,也有中原諸侯的因素

但從西安東遷洛陽也就意味著周王室離開了自己祖輩已經經營了數百年的故地,遷到了諸侯國臨立,能夠直接統治的地域和人口都非常狹小的洛陽周邊地區。這在當時諸侯實力和領土與人口直接掛鉤環境下,東周王室無力成為實際的天下共主也就是非常自然的結果了。

唇亡齒寒之後,周王室也涼了

當然,周王室的東遷可以說本來就是周王室衰落的一種象徵。但客觀地說,在東周建立之時,周王室雖然天下共主地位已經搖搖欲墜,但論起絕對實力,跟當時幾個最強的諸侯國相比差距也還不算太大。在東周早期,周王室還曾聯合秦軍收復了一些西周故土,其想要復興的意圖還是很明確的。但在周王室東遷100多年之後發生的一個重要事件,卻基本上完全斷送了周王室復興的企圖,而這個事件就是許多朋友也耳熟能詳的成語唇亡齒寒的出處,也就是假途滅虢(guó)事件。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此圖可大致反映周、晉、虢、虞的形勢

對唇亡齒寒這個成語出處有些瞭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件事的主角有3個,分別是晉國和(西)虢國以及虞國。那麼說到這,肯定有些朋友就想起來了,剛才我們提到周幽王死後,擁立了周攜王的諸侯就是(西)虢國的君主虢公翰。而虢國能夠在亂世擁立君主,也足以說明其當時強悍的實力了。

而且,虢國當時能擁立君主,除了因為它本身有實力之外,還因為它和周王室深厚的歷史淵源:虢國其實是周王室的親緣政權,其先祖是周文王的伯父。所以在整個西周時期,虢國一直是西周王室非常倚重的諸侯國。史書記載在西周初年,甚至周武王和周公都曾經聽從虢國國君的教誨。

而雖然虢國君主擁立周攜王導致了周王室內戰,但畢竟雙方相對於其它的異姓諸侯國還是擁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所以到了東周時期,虢國很快和周王室重建了密切關係,重新成為了東周王室非常倚重的諸侯國,多次為其出征攻佔。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虢國當時是周王室與西周故地溝通的樞紐

而且在東周時期,虢國位於東周王室直接控制區域以西,而虢國以西就是西周的故土和其它一些源自周王室的小國。這使得虢國對於東周王室來說,就具有了更為重要的意義,是東周繼續對西周故地進行一定程度經營的中轉樞紐。但這也意味著對於其它想要進一步削弱周王室,進而擺脫其節制的諸侯國來說,虢國也成了其必須除掉的眼中釘。

而唇亡齒寒裡的另外一個主角虞國其實也出自周王室的近親,其先祖是周文王的弟弟。所以虞國與虢國唇齒相依的關係,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當時周王室以及一些同姓諸侯彼此抱團取暖,力求東山再起的一種體現了。所以滅亡虢國對於當時正在崛起的晉國才具有了如此重要的意義。而晉國雖然也出身於周王室家族,但此時因為其已經擁有了超越周王室的實力,所以對於晉國來說,與周王室的關係和虢國及虞國已經有了根本不同,避免自己重新被周王室制約的利益已經明顯超過了與周王室的血緣紐帶。所以在公元前655年,晉獻公透過賄賂虞國國君,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帶有了遏制周王室東山再起的意味。

東遷之後,周王室為啥權威盡失?曾想東山再起,最終為啥失敗?

晉國崛起之後,也就基本宣告了周王室復興無望

但最終虞國國君貪圖眼前利益,不顧本國與虢國唇齒相依,如虢國亡則本國也危(唇亡齒寒)的形勢,借道讓晉國攻打虢國,最終導致虢國與虞國先後被晉國滅亡。在此之後,東周王室與西周故地的聯絡被徹底切斷,同時東周王室的直接領地洛陽周邊在軍事防禦上比較脆弱,導致東周王室在軍事上不得不依賴晉國。而這一切都使得周王室復興的希望完全破滅,可以說東周自此才走上了完全衰落的不歸路。(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告知刪除)

Tags:王室諸侯虢國周朝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