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黑坑池塘淤泥很深很厚如何釣魚

由 不平凡投資 發表于 運動2021-12-06

簡介這些水底的稀泥中的有機物與餌料的碎片,被微生物分解後,就在淤泥的表層留下了絮狀的漿層,往往連鉤餌的重量都承受不住,這樣鉤餌就會陷入其中,然而魚一般都在淤泥層之上覓食,此時我們看到明明有魚星,但就是不中魚,當我們輕拉釣餌引逗的時候又會中魚,就

水底淤泥厚如何釣魚

一般情況下,我們採用一種方式調漂後,就會進入找底的程式。如果水底的稀泥層太厚,又不能承重(連鉤餌的重量都承不住),我們的找底就會相對地不準確。

黑坑池塘淤泥很深很厚如何釣魚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我們是用掛鉛皮、橡皮球還是直接搓餌的方式找底,找到的都只會是不準確的“底”,那麼我們調出的釣目也就不是真實的釣目,可稱得上是一種過底的釣目,也就是我們找到的這個底不是魚兒真正覓食的底層,而是在魚兒覓食的底層之下。

為什麼會這樣講呢?因為,由於水底淤泥太厚,鉤餌下沉至底後,很有可能就陷進了不能承重的稀泥層中,鉤餌已經被掩蓋,魚兒怎麼能夠輕易發現?再就是,水底有雜亂的水草或亂石樹枝等雜物,鉤餌落入這些雜物的縫隙中而被隱蔽遮擋,魚兒也很難發現。

這樣的現象我們經常會碰到,也比較傷腦筋,在一些肥水塘和開竿坑以及自然水域淤泥厚的地方,經常會出現找底不準的現象。這些水底的稀泥中的有機物與餌料的碎片,被微生物分解後,就在淤泥的表層留下了絮狀的漿層,往往連鉤餌的重量都承受不住,這樣鉤餌就會陷入其中,然而魚一般都在淤泥層之上覓食,此時我們看到明明有魚星,但就是不中魚,當我們輕拉釣餌引逗的時候又會中魚,就可以肯定我們找的底太“深”了,也就是這個底在魚兒覓食的底層之下,被埋在稀泥之中了。

方法一:將浮漂下移一點,或者減輕鉛皮的重量(減去一點鉛皮)。目的就是利用浮漂的浮力將鉤餌適當抬高一點,使鉤餌從稀泥中擺脫,上升到魚兒正常覓食的底層(這個底才是真正的底)。但是需要將鉤餌上升多少才合適呢,這就需要反覆試驗了,因為稀泥的厚度我們拿不準,所以究竟將浮漂下移多少我們不能準確拿捏,只有多試幾次才能讓鉤餌正確地呆在稀泥層之上。

方法二:換大一點的浮漂。我們可以不動釣組與鉛皮的重量,直接更換一支大一點的浮漂,掛上雙餌半水觀察,此時記下所露出的目數。比如記下的是3目,我們找底時就把釣目調至4目。換句話說就是相當於釣4目,就跟帶雙餌調漂一樣。這種方法操作比較簡便,適合鉤餌較重的時候進行,只是新換上的浮漂吃水的時間還太短,我們可以垂釣三四十分鐘之後再校漂,重新調整釣目。

方法三:人造可靠的“底”。如果嫌水底稀泥麻煩,可以直接使用打窩器來人造一個可靠的“底”。準備打窩器,將比較粗的顆粒或碎砂石送入釣點,在水底形成一定範圍的人造底。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在大水面野釣時使用,造好了底,先打上重窩,然後才垂竿施釣。

方法四:下拉浮漂與減輕餌料相結合。可使用密度較小或質地較輕的餌料施釣,較輕的餌料能浮於稀泥的表層,從而正常地誘魚釣魚,優點是應變及時、效果較好。如果餌料減輕後效果還是不明顯,還可以同時下移浮漂抬升鉤餌,二者結合效果更好。這種方法應對水底稀泥也很方便。

總之,正確地找底是十分關鍵的一環,我們在垂釣過程中必須重視。真正的底不是“水底”,而是魚兒覓食的“底”,既不能高於魚兒,也不能低於魚兒而陷入稀泥之中。隨著魚情的變化而調整方法是最基本的原則,原則都是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規律,只要認真嘗試,總會找到獲魚多的方法。

文章來源:

Tags:稀泥浮漂魚兒找底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