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由 豫記 發表于 運動2021-07-05

簡介練習中國傳統射箭的孩子們6江湖即是生活生活亦江湖信陽的快劍老師,每天還會去小山包上練飛針,一個人沉溺在興趣的快樂之中,沒有是非,也無關江湖,自歌自舞自開懷

八極拳吧 劈掛

什麼是江湖?普通人眼裡的武林江湖是大力金剛腿、金鐘罩、鐵布衫、鐵頭功,而真實的江湖,是大隱於市,是粗茶淡飯,是生活。

奸邪的暗器,也可以規範武林正道的秩序;拳腳之爭出手不回空;大槍可以護國抗敵……今天,我帶你看看真實的武林,一個你不知道的江湖。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少林足球劇照

暗器

以奸邪的行為規範著

武林正道的秩序

每天,信陽的快劍老師都會去一個四周無人的小山包上練飛針,他練這項技術已好多年了,曾遍訪全國名師,如今技藝已爐火純青。

在他面前八米開外掛一個銅錢大小的鋼環,他一個飛針扎過去, 只聽“嗖”、“啪嚓”一聲脆響,飛針穿過鋼環,穩穩地釘在靶心上。十幾米外扎氣球、扎蘋果,一紮一個準。

飛針,這個為武林所不齒,為正道所不容的江湖暗器被他演繹的出神入化,駭人心魄。在和平法制時代,我以為投毒、暗器,這些令武林人士忌諱的手段,早已銷聲匿跡,沒想到這項技藝卻依然犀利的存在,並隱秘而小眾的傳播著。

提起中國傳統武術,很多人都不屑一顧,說其既上不了擂臺,也打不過散打,在泰拳等兇殘的搏擊術面前更是不堪一擊。

說這些的多是境界不高的吃瓜群眾,真正的高手誰敢說自己手眼通天,天下無敵?我弱弱地問一句,什麼散打冠軍、泰拳高手、刀王神棍……你敢接快劍老師的兩支飛鏢麼?不在你身上扎兩個窟窿,他就不叫快劍!

快劍老師練的飛針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暗器。

暗器還有很多種,如飛鏢、飛刀、吹箭、袖箭、彈弓、繩鏢、流星錘等,它隅居在武林中最陰險最黑暗的角落,雖見不得陽光,為武林正宗所不齒,但它讓絕世高手都害怕,心生畏懼。

舊社會江湖中,那些出手不留情殺人過多結怨深重的狂暴嗜血之徒,最忌諱它,行走江湖,從不敢透露蹤跡,生怕被仇家知道後偷襲暗算。

所以,江湖水深,武要講德,話不說滿,事不做絕。因為,總有人有方法治得了你。暗器,以奸邪的行為規範著武林正道的秩序。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暗器:飛刀

2

洛陽三皇炮捶

出手絕不空回

洛陽有一支武藝,沒幾個人練,叫三皇炮捶。傳說是江南大俠甘鳳池傳下來的,清末時期傳至河北人郭新勝。

有一次打擂,郭新勝出手太重打死了人,為了避仇,他逃匿到洛陽隱居了下來,從此,在河南洛陽地區留下了這一支奇葩的武藝。

洛陽三皇炮捶講究“回如綿、出入電、綿隨粘連、鉤掛連環”。要求出手不空回,兩人交手,只要接觸你,那怕是挖、是抓、是掐,總要揪掉你身上的一塊肉帶回去。

他們的觀念裡武術就是打,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輸,輸了就是侮辱師門。

有一年,洛陽市體育局組織老武術家開會,三皇炮捶的師傅和某個門派的拳師槓上了,三皇炮捶的師傅出手把那個門派的拳師掀飛到了屋外。因為在武術界製造了不和諧的聲音,洛陽三皇炮捶從此被體育部門冷淡,邊緣化。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洛陽三皇炮捶:曹老師傅的師父李福海前輩

在洛陽時,我和洛陽師院一個練太極的壯小夥慕名去三皇炮捶的場子參觀學習。

壯小夥太極拳師承純正,又肯下功夫,身手很好。於是大家就竄掇著他和三皇炮捶的曹老師傅試試手。年輕人好勝,還真找曹老師傅比劃了起來。

開門講手,他們客客氣氣地用武林中常見的金絲纏腕較量(傳統武術貫用的較藝方法,和普通人玩的掰手腕一樣常見)。誰知這小夥年輕火氣盛身大力不虧,又精於太極拳的柔化之功。曹老師傅的手被他牢牢鉗住竟無法解脫,略微懂行的我看得心知肚明,也為這看似和氣實已陷入尷尬的場面著急,不知如何化解。

正在這時,曹老師傅的另一隻手向小夥子的手背上一放, 隱隱地聽見“刺啦”一聲,小夥子一聲尖叫,他牢牢鎖住曹師傅的雙手像觸電一樣慌忙縮了回去。

大家一看,小夥子的手背被硬生生的被刮下了一層皮,鮮血頓時淌滿全手,順著指尖直往下滴。小夥子趕忙說:“沒事,沒事,皮外傷,貼個創可貼就好了。”

曹師傅用出手不空回的險招化解了尷尬,小夥子用流血買了一個教訓——江湖險惡,法有多門。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洛陽三皇炮捶:曹老師傅和弟子們

3

百兵之王“大槍”

戚繼光曾用它殺敵抗倭

焦作博愛王堡村的一群農民,正舞著一丈八尺長的粗笨長棍,你圈我攔對練的熱火朝天。

你看到這土裡土氣的裝扮、笨拙的動作、尾大不掉的大杆子,定會覺得這群可笑的下里巴人真是吃飽了撐著了,只會出死笨力氣,連健身都不會找輕捷有趣的專案。

但其實,這正是武林中稱為中國槍術的活化石的王堡槍,是古代陣戰大槍的遺存。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群眾冒雪觀看王堡槍表演

王堡槍傳續已有600餘年了,明朝嘉靖年間,太極宮道人董秉乾將六合神槍絕技傳於王堡村的王仲錦,之後,王氏族人代代相傳,幾經發展形成了現在的王堡槍。

600年前,和董秉乾同時期的抗倭明將戚繼光最善此技,他利用大槍創立的鴛鴦陣把小日本殺的魂飛魄散,片甲不留。

清嘉慶年間,王堡槍第九代傳人王霖倉應邀進京,在皇宮中教授皇子貝勒們槍術。閒暇時,有大內高手與王霖倉過招較藝,因王堡槍不尚花俏,注重實戰,槍槍指人頭扎人面,戳雙腳打手腕,把大內高手緊逼的渾身冒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精彩的槍術贏得了皇子貝勒和大內高手們的喝彩,“神槍王霖倉”的威名不脛而走。

王霖蒼曾佐獲嘉縣令平寶豐、郟縣諸賊,佐懷慶府知府御滑匪於修武。王堡槍第十代傳人王萬選於清咸豐二年隨孫提督在湖南剿匪出力,賞六品頂戴。

科技進步,火槍大炮最終還是取代了大刀長槍。然而作為古典武藝的留存,大槍在王堡鎮流傳了下來。

雖然遠去了鼓角爭鳴,但是,槍做為百兵之王一直被習武人擺在心裡最中間的位置,被視為正本大藝,是習武之人武學修養、身份品味的象徵。

因河南等中東部地區的大槍自古以來都威名遠揚,所以,“南拳北腿,東槍西棍”、“槍不東扎,棍不西耍”等原則被南北江湖,東西武林所默守謹記。

4

武林高手大隱於市

默默無聞地做著門派的裡子

和我住一個小區的羅老師,矮矮胖胖的,為人特知禮和氣。每天和老婆去菜市場買菜,接送孩子上學,按時按點上下班……和常人沒什麼區別,誰也看不出他是個武林高手。

因為都好這一口,我們很自然就相識了。

熟悉後,才知道羅老師六歲拜師開始學查拳,十歲練中國跤,十三歲跟隨許昌武氏太極拳名家王根喜先生習太極、練心意,是標準的童子功。

為了學武林絕技支子手,他曾夜晚下班,不辭勞苦,開車二百多公里去周口學藝。

聽說劍鬥家魔君(武林中的雅號)善兵器格鬥,長槍短劍雄霸武林,威震江湖,羅老師就親赴千里之外的江浙地區拜訪魔君求教兵器技法。

為了精進技藝,本身就是武氏太極拳高手的他遠赴上海,參加中國第一批武術博士、太極拳專家田金龍教授的太極拳培訓。

為了打實戰、檢驗功夫,他買護具,訂做盔甲,忙得不亦樂乎,是個標標準準的武痴。

“三節兩壽”必帶禮物,親自登門看望師父,偶爾有事兒實在去不了,也一定要打電話問候。

他太痴迷於武技,不寫論文,不評職稱。他的師兄已是中國屈指可數的武術(民族傳統體育學)教授、博導,成了門派裡聲名顯赫的面子。而他卻名不見經傳的隱匿在我住的小區,成了門派中默默無聞的裡子。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練習查拳的師傅們

有一次和人打籃球,別人看他個頭矮小,故意誇張地彎著腰摸著他的頭調戲說:“小羅,看你這身高,還打籃……”

對方話還沒說完,羅老師用一招支子手的三雲手,“噗噗嚓嚓”三巴掌,片的對方眼冒金星,暈頭轉向,捂著臉趕忙求饒。

羅老師厲聲罵道:“個小咋啦?老子不光會打球,還會打人嘞,我從小練的就是打人的活兒!”這陣勢硬是把和這個人一起打球的幾個半截塔一樣高的隊友嚇的呆站在原地,大氣都不敢出。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羅老師參加的劍鬥家培訓,中座者為魔君先生

三年拳不如一年跤,摔跤更直接實用。我沒練過摔跤,羅老師從小練習中國跤。我90多公斤,羅老師70來公斤,我們一快兒切蹉,他分分鐘摔我幾個仰八叉。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中國跤

5

弓箭,十八般武藝之首

一項古老文明的君子之藝

河南省武術特色學校考核,我被抽到許昌白塔寺武術學校做驗收工作。一進門,發現他們的老師正在組織學生練習射箭。我頓時覺得好笑,都什麼年代了,還搞這玩意,好原始啊!

陪同檢查的馮老師看出了我的疑惑,輕聲地問道:“郭老師,你知道十八般武藝麼”

我說:“我咋不知道?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鈀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馮老師笑著說:“您說的真對,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弓箭自古以來,都排在首位。弓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這個射藝正是六藝之一,是古代貴族必修之技藝,同時又培養謙謙有禮的君子之風。而現在的徒手搏鬥,在古代叫做白打,是十八般武藝之末技,活動手足尚可,無益於大戰之技也。”

我心裡犯嘀咕,這個馮老師知道的好多,不怕武人耍大刀,就怕武人有文化,此人不可小歔。

小心探問之下,才知道這個馮老師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讀的是武術研究生,師從通備武藝名家馬廉禎教授。目前跟隨馬教授研究、復原、推廣中國的射藝,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而努力奮鬥著。

目前國內正在開展的短兵和射箭運動,影片轉自健公書院

馮老師接著說:“射箭比賽公平公正,不像傳統武術交流有很多陰招險招,也不像競技武術比賽人為打分,感情和關係左右比賽結果。射箭,射中幾環就是幾環,沒有任何虛花造假的機會。射而不中,反求諸己,調整自己的內心,矯正自己的技藝。學習射箭是一個人內修精進的過程。”

我一聽,馮老師說的還真是這個理兒。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中國傳統射箭禮儀要求

馮老師不但跟馬廉禎教授學習射藝,還系統地學習了馬氏通備武藝,把“文通武備,文武缺一非道也”的理念貫穿在日常的教學中,既練武,又修文,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文質彬彬學養宏厚的“虎賁”之士,文明其精神,霸蠻其體魄!

他把馬氏通備體系中的八極拳、劈掛拳、翻子拳、戳腳等技藝從華南帶到了河南,促進了武藝的交流,豐富了河南的拳種。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練習中國傳統射箭的孩子們

6

江湖即是生活

生活亦江湖

信陽的快劍老師,每天還會去小山包上練飛針,一個人沉溺在興趣的快樂之中,沒有是非,也無關江湖,自歌自舞自開懷。

洛陽的曹老師傅,依然恪守著傳統技藝,傳道授業,每天在場子裡摸爬滾打,交流武藝,在他的世界裡門派依然很重要,不能輸。

焦作王堡村那群土裡土氣的農民,農閒飯後,還會拿起笨拙的大杆子,你來我往,敲敲打打,傳承了幾百年的技藝如同種莊稼一樣,已成了他們的生活習慣, 根植在他們平淡的日子裡。

羅老師每天還去菜市場買菜、接送孩子上學,生活過的不緊不慢。前天我還碰到他和老婆一起逛街呢,我們相視而笑,莫逆於心,一如往常。

許昌白塔寺武術學校的馮老師,已多次帶領學生參加全國射藝比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的馬氏通備武藝也開始在河南生根、發芽……

電影《一代宗師》的結尾,宮二小姐看著繁華的街市自言自語道:一眼看上去,這兒不就是個武林嗎?

大隱於市的民間高手,築成河南的武林江湖

熙熙攘攘的眾生,忙忙碌碌的人世間。

江湖在普通人眼裡時隱時現,似有似無。好像傳奇故事,又似志怪小說,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如霧裡看花朦朦朧朧,不著本相。

但是,這虛幻和真相碰撞產生的故事不正是江湖和俗世存在的魅力麼?猶如歷史一樣,正史和傳說的打鬧,讓這過往的世界變的更加真實和有趣。

作者簡介

郭旭鋒,80後,喜文好武,郟縣人,現在信陽工作。

Tags:老師王堡江湖武林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