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田克:你在練什麼?——關於武術與相關學科的劃分

由 京武功夫如是說 發表于 運動2021-06-17

簡介民間練拳有許多人一輩子練套路,根本沒有研究過實戰,他們只是在自身中體會人體力的各種變化,而沒有將這種人體力(勁)運用在實戰當中,沒有去實踐搏擊運動的規律,所以,也不能說他們在練武術,至少不是練完整的武術

競技武術都學什麼

(本文首刊於《武魂》雜誌1997年5期。作者田克,以創始“現代武學”著名,著有《現代武學系列叢書》)

田克:你在練什麼?——關於武術與相關學科的劃分

田克先生

們在武術的研究、學習、修煉當中,常碰到許多從表現形式到研修內容都貌似武術的東西,而它們實際上只是從武術派生出的學科。在對武術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之前,武術與這些學科的區別,幾乎是很難分清的,這就使得我們的許多學武者,“練數十年拳而不知拳。”因此,參照武術的定義,將武術與這些學科劃分清楚,將有助於武術理論的研究和武術的學習修煉。

我認為,何謂武術?武術就是研究搏鬥中的人體力運動規律及其表現形式的科學。這一定義具有兩個必要條件。一個是“人體力”,一個是“搏鬥”,也就是說,人的行為必須在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條件的前提下,才是武術的行為。這一定義,為我們識別何為武術,提供了一個判定的標準。

田克:你在練什麼?——關於武術與相關學科的劃分

練套路是練武術嗎?

如何認識這一問題呢?首先應該從練套路的目的來分析。

套路拳是傳統武術長期保留的訓練形式,但是在近二十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質的變化。國家規定的競技套路,已經脫離了武術研究人體力搏擊運動規律的內容,練套路就是為表演,只要把每一個動作做漂亮,在賽場上能得高分就是目的,至於每一招每一式如何在實戰中運用,並不是運動員所關心的。

應該說現代的套路已經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問,它是武術與舞蹈與體操及舞臺表演相融合形成的一種表演藝術形式。

至於練民間傳統的套路拳就一定是練武術嗎?也不一定。民間練拳有許多人一輩子練套路,根本沒有研究過實戰,他們只是在自身中體會人體力的各種變化,而沒有將這種人體力(勁)運用在實戰當中,沒有去實踐搏擊運動的規律,所以,也不能說他們在練武術,至少不是練完整的武術。在民間這樣的人很多,一輩子練武,但不懂實戰。不光在民間,現在高等院校中許多武術名家也不懂實戰,實際上他們練的也不是武術。他們只是在研究人體自身力學的運動,這種運動是武術的基礎,它如果和實戰中搏擊運動規律結合起來就是完整意義的武術了。如果僅僅是自身人體力的運動,應該稱之為是一種具有民族風格的內功修煉體操。

田克:你在練什麼?——關於武術與相關學科的劃分

練儒、釋、道各門拳術或內功修煉是練武術嗎?

分析這一問題,也要看你學習的目的和研究的內容。如果學習儒、釋、道的修煉方法只是為了養生,為了體會內功精義,或者雖然練這些功法、拳術,但沒有進行實戰的研究,沒有去研究內功在實戰中的運動變化規律,那麼你練習的還不能稱之為武術。但是,如果你能把這些功法、拳術,在實戰中加以運用並研究其在搏擊中的變化規律,那麼可以明確地說你練習的是武功。

田克:你在練什麼?——關於武術與相關學科的劃分

練硬氣功是練武術嗎?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練硬氣功只是為了去表演,或者雖然自己想用於實戰搏鬥但並沒有在實戰中加以運用,或者不能在實戰中運用,學習這種硬氣功的技術,應該算做是一種雜技的內容。

練截拳、散打是練武術嗎?

如果從我們武術的定義來分析,國際搏擊術研究的也是人體力的搏擊運動規律,那麼它是外國的武術,我們是中國的武術,能這樣認識嗎?不能。那麼國外搏擊術與中國武術的不同在那裡呢?

國外搏擊與中國武術都是研究實戰搏鬥運動的, 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但是在運用“人體力”的內容上卻存在很大差別。

國外搏擊術以拳擊為例,它們對“人體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肌肉力”的運用上。如何增大“肌肉的爆發力量,如何加快“肌肉”爆發的速度,是國外搏擊研究人體力的核心問題。正是在這種力學研究的基礎上,才形成了拳擊的拳法(直、擺、勾)及其他搏擊形式的腿法。從而形成了目前國際普遍流行的搏擊形式。

中國的武術對人體力的研究並不侷限在肌肉力的運用上,中國武術更強調“內力”、“意念力”、“精神力”的開發上。我們歷代武術大師都曾留下了許多關於人體高階力(勁)方面的精采論著。正是由於中國武術要追求高深的“內力”,所以在武術練習中,並不去刻意地追求肌肉力,相反肌肉的存在是以達到內力的通暢為前提。所以在形式上武術是以人體整體的運動為基礎,以內力通暢運化為基本內容的。

我們通常比較國外搏擊與武術時常說,國外搏擊術是區域性用力,而中國武術是整體用力。所謂區域性力,就是因為肌肉是群狀的,運動時肌肉群在做功,不可能周身同時做功。而武術由於內力在體內通暢執行,周身每處肌肉都要同時做功而保證內力的通達,所以是整體的。

總的來講,中國武術對人體力的研究遠遠超越了國外搏擊的研究內容。但是國外的搏擊術卻專門對最簡單的肌肉力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其在肌肉力研究與運用方面,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現在國際搏擊術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形成的。李小龍的截拳和現代散打,正是這一搏擊內容的繼續。所不同的是,李小龍以武術內功(能量流)為基礎,運用國外搏擊的技術形成風格。而目前的散打,則可謂是國外搏擊術在中國的翻版。

從真實的意義上講,練截拳與散打等於是在練國外搏擊術,而不是中國武術。■

(同期《武魂》雜誌配發的編者語)

界定是研討的前提 ●石磬

且不論田克先生對武術各學科的劃分是否準確,單是這種對研討物件加以界定的想法,筆者就以為很有道理。

中國武術經過漫長歲月的傳衍,多有異化和變種,除其原本的搏擊內涵之外,已派生出許多新形式、新內容。儘管大家習慣上仍把這些統統稱為“武術”,但不可否認,這個概念已經相當廣義了。宏觀上它是一個大系統,在其之下,又有若干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各個系統雖然互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但各自又都有自己特定的內涵,因此也就有獨屬於自己的理論和運作方式。這種各系統共用一塊招牌並立共存的狀況,就是中國武術發展到目前的現實。

然而,在研討中國武術時,我們卻經常忽視這個現實。立足點不同,白菜蘿蔔一鍋煮,你說東,我說西.你打狗,我殺雞,隔著行當,非要把王薌齋的拳頭同李連杰的跟斗放在一起比一比誰高誰低。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人心不服,思想混亂,越爭越糊塗。

顯然,只有界定在某個範圍之內討論問題才有意義,如果大家說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怎麼能說得清?本刊“武術批判欄目”的設立,意在探討私揚中國武術的搏擊內涵,這就是一種界定。在這個範圍裡,如果我們都立足於“搏擊”去分析判斷中國武術諸現象,從中尋求同中國武術本源的聯絡,那麼長期以來爭執不休的許多問題,或許就能得出一個相對統一的認識。所以,我覺得每位作者在參加研討之先,應該明自己要幹什麼,不妨先狹義一些,在如何弘揚中國武術搏擊內涵上動動腦筋。

PS:

本平臺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

溫馨提示:

網路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證,是否適合自己,要辯證的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

Tags:武術搏擊中國武術實戰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