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以古人自喻,暗含著多少無奈和期

由 博登虞霧 發表于 人文2021-06-09

簡介辛棄疾是著名詞人,然而他更想成為一名將軍,他的失意是時代造成的,無疑是歷史的悲劇,但是他留下的近六百首精品力作,無不彰顯了他強烈的殺敵報國之志,是他心跡最真實的反映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力作,千百年來,一直傳唱不衰,真實反映了他一生要求北伐,臨到暮年,機會卻又轉瞬即逝的痛苦和遺憾。 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道出他的心跡,他的無限悵惘、心酸和落寞。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以古人自喻,暗含著多少無奈和期

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辛棄疾在金兵佔領的山東濟南出生,他畢生致力於抗金,卻始終不為朝廷所重用,來到鎮江任知府期間,感嘆報國無門的他,登臨北固亭,憑欄望遠,撫今追昔,感慨良多,於是揮毫寫下了這篇千古力作。

辛棄疾能文善武,雖然寫的一手好詞,卻更樂意於人們稱其為將軍。“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殺敵報國之志一覽無遺,將軍形象躍然紙上。實際上,早在22歲那年,他就率領數十名年輕力壯之士,闖入敵營,活捉叛軍首領,殺得敵軍魂飛魄散,彰顯了一代詞人將軍的英武和俠氣。

無奈的報國之志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以古人自喻,暗含著多少無奈和期

辛棄疾從記事起,就耳聞目睹國土淪陷百姓遭殃的不幸,故而對侵犯大宋王朝的金兵徹骨痛恨。

生於憂患的辛棄疾,面對曾經國土的繁華,內心不免生出嚮往之情。 而今金兵強佔,放眼望去,滿目瘡痍,一片蕭條景象,自然勾起對掌權者的憤懣。 鬱郁不得志,空有一身抱負,讓他只能將高遠志向寄託於詞作中。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寄託著詞人的英雄夢想;“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好想讓自己的宏圖大展。

然而,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南宋小朝廷,卻不讓他施展報國本領。辛棄疾是曠世奇才,還在幼小的時候,就被爺爺的愛國精神感染,故國淪陷,生活在蠻夷的統治之下,爺爺多有不甘,他常常不經意間流露出對金人的怨恨之情,使得辛棄疾打小就對亡國之恨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

為此,辛棄疾在爺爺的教導下,一邊飽讀詩書,勤習兵法 ,一邊刻苦訓練殺敵本領,逐漸鍛造成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英才。

21歲時,金兵犯邊,辛棄疾小試牛刀,很快招募兩千人,與義軍頭領耿京一道,共同抗擊敵人。次年,辛棄疾接受朝廷命書,積極為國效力,不想自己帶領五十名勇士與五萬敵兵對決,卻能取得赫赫戰功,這是他的成名戰,也是最後一戰。

對馳騁沙場的期盼

縱觀辛棄疾一生,率兵打仗,收復失地,將金兵趕出宋國,為國家民族謀福祉一直是主旋律。在早期從金人佔據之地歸順南宋之時,便呈獻了轟動一時、至今為人稱道的《美芹十論》、《九議》等戰守之策 ,在《美芹十論》中,其“出兵以攻人”,而非“坐而待人之攻 的主張頗有見地,在《九議 》中闡明攻伐、治亂方略,以重整山河的思想,更讓時人刮目相看。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以古人自喻,暗含著多少無奈和期

多年間,他先後輾轉於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國家社稷奔命。在《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一詞中,他寫道,“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就淋漓盡致展示了要求收復故土的渴望之情。

岳飛曾慷慨陳詞,“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又曰“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辛棄疾的愛國情懷與岳飛一脈相承,一樣熾熱,他當然滿腔希望在疆場上殺敵立功,而不是整日沉浸在詞的創作中,只有國家的穩定、繁榮和強大,才有個人對藝術天地的根本追求。

在湖南任安撫使期間,辛棄疾的政治才幹與軍事才能完美地結合到一起,他一手建立的“飛虎軍”,由於訓練有素,軍紀嚴明,一度被金人視為虎狼之師。辛棄疾無論在哪裡任職,都能時刻做好殺敵準備,以便朝廷聖旨一到,便可酣暢淋漓地大戰一場。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以古人自喻,暗含著多少無奈和期

幸運的是,在宰相韓侂冑上任後,辛棄疾接連被起用,到紹興、鎮江任知府,還被舉薦到朝廷擔任樞密都承旨一職 ,他滿以為一雪靖康之恥的機會到了,而此刻的辛棄疾雖然年邁,卻不乏戰鬥豪情,於是定製軍裝,招募士兵,嚴格訓練,一切有序進行,為抗金救國揮灑餘熱。儘管最終不免又被撤職,壯志未酬,但日月可鑑,他的心在沙場,在於為國拼殺,世人能夠一睹其心跡。

與歷史上失意將軍的共鳴

廉頗是戰國時趙國的名將,戰功赫赫,功勳卓著,然而,由於奸臣當道,小人得志,上了歲數的廉頗雖身板硬朗,帶兵打仗的豪情不減當年,卻總是失望。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以古人自喻,暗含著多少無奈和期

趙悼襄王繼任後,聽信奸臣郭開讒言,將老將廉頗擠走。廉頗來到魏國,魏王非常器重他,卻對他的忠心有所懷疑,故而幾年來一直未予重用。恰好趙國受困於秦國,趙王派唐玖前去試探廉頗近況。只見廉頗將一斗米的飯、十斤重的肉吃個精光 ,而後披上盔甲,跨上駿馬,威風凜凜,其殺敵報國的志向和本領絲毫不減當年。

然而,使者唐玖回國後,卻由於被小人郭開收買而枉顧事實,對趙王信口雌黃,稱廉頗雖然飯量大,但是消化不良,一連幾次如廁方便。這樣趙王便棄之不用,讓廉頗好生遺憾。廉頗空有一腔報國之心,終因不得志鬱鬱而終。

聯絡歷史,直面現實,辛棄疾感同身受,不由得發出感慨,“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一生為國,前期作出了巨大歷史功績,後期卻因小人當道,壯志難酬。相比於廉頗,辛棄疾卻始終未能得到朝廷重用,雖有將帥之才,卻生不逢時,由此荒廢了本領,遺憾終身。

辛棄疾是著名詞人,然而他更想成為一名將軍,他的失意是時代造成的,無疑是歷史的悲劇,但是他留下的近六百首精品力作,無不彰顯了他強烈的殺敵報國之志,是他心跡最真實的反映。

Tags:辛棄疾廉頗報國殺敵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