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週末悅讀】如何看待悲觀與樂觀: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悲觀與樂觀

由 小菠花園 發表于 人文2021-05-07

簡介有些心靈雞湯的人說,人生要多折騰,折騰來折騰去多了,總會找到一樣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何看待悲觀與樂觀

“樂觀”或“悲觀”,總好過”旁觀”

原創文章 | 小菠先生

#01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的苦思冥想,沒能轉化為文字輸出,說起來,也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煩惱事。

不過細細回味如今的生活,除卻偶爾零零碎碎的胡思亂想,也實在拎不出什麼值得落筆的話題。

平平淡淡無漣漪,無大悲無大喜,無萬念俱灰也無躊躇滿志,只剩下大部分時間的忙忙碌碌。

正如能量守恆說的那樣: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且總量保持不變。

文字源自生活,領悟源自生活,靈感更源於生活,如果生活本身“枯竭”了,何談文字領悟和靈感?

“樂觀”或“悲觀”,總好過”旁觀”

西方教育理念中,有一個很著名的觀點:

教育不是將一個人的腦子塞滿,而是點亮一束光,照亮一個人的心靈和靈魂。

在我們過往接受的教育裡,腦子被塞得滿滿的,在我們如今日常的生活中,身體也被掏得空空的。

如此一來,生命最核心的那個東西,遲遲未被喚醒,內心深處最亮的那束光,也一直未被點亮。

這樣的人生,或許會慢慢發現這個世界的荒謬,或許無論如何努力也改變不了自己與這個世界的格格不入,或許終究會掉入焦慮抑鬱的陷阱。

與其說這是“中年危機”,倒不如說是“存在危機”,就像人生的終極三問:

我是誰?我從哪來?我往哪去?

“樂觀”或“悲觀”,總好過”旁觀”

#02

人一旦意識到“存在危機”,就會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或者必須要多做點什麼,才能證明自己值得活下去,值得有意義的活下去。

有些靈性啟蒙的人說,要找尋自己的天賦,喚醒自己本來就知道的那個東西,生命便會事半功倍。

有些心靈雞湯的人說,人生要多折騰,折騰來折騰去多了,總會找到一樣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就連蔡康永也說:

機會是試出來的。

其實,意識到“存在危機”或“中年危機”的這群人,比那些根本不知曉這些的人還是要幸福一些的,這多少有點“看山是山”和“看山不是山”的味道。

但實際上,很多意識到了危機、被生活逼得一身才華的人卻遠遠沒有不知曉這些的傻白甜們幸福。

就連新褲子樂隊也唱:

沒有文化的人不傷心。

因為,意識到危機、認識了世界的真相以後,總也難免會生出“樂觀派”和“悲觀派”,進而演變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連丹麥哲學家索倫·克爾凱郭爾也說:

我們永遠也無法做出明智的選擇,因為無論怎麼選擇,我們都會後悔而終。

但同時,生活中也永遠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眼裡有光,他們義無反顧,他們對未知的冒險和探求裡寫滿了熱愛和執著,也驚豔了他們的一生。

樂觀或悲觀,我們總要選擇一種方式活下去。

但樂觀也好悲觀也罷,一定不要只當旁觀者。

“樂觀”或“悲觀”,總好過”旁觀”

就像《熱氣球飛行家》裡說的那樣:

僅僅旁觀,是不能改變世界的,你必須選擇怎樣活在這個世界上。

“樂觀”或“悲觀”,總好過”旁觀”

Tags:生活危機活下去意識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