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意思?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樣的意思呢?

由 酒歌說文 發表于 人文2021-06-01

簡介佛祖笑著說:“人生無常,春天萬物復甦,而到了冬天,則萬物凋謝,人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都是一樣的,有生就必然有死,有誰能避開生老病死苦呢

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意思

導讀:千百年來,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一直影響著中國人日常生活。對於生命,道家和佛教又是怎麼看的呢?

有生就有死,誰也逃不了自然的法則。大多人都希望活得更加體面,活得更加長壽,長生不老最好不過。然而從古至今,試問誰能長生不死呢?

迴避死亡,渴望長壽是人類的本性,但聖人卻把生死看得很淡,正如莊子在《

大宗師》

中所說。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意思?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樣的意思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地給了我具體的形體託載,讓我努力勞動得以生存,用衰老提醒我放鬆,用死亡讓我徹底休息解脫。所以,活著是一種好事,而死亡也是好事。

人出生來到這個世界,兩手空空什麼也沒帶來;不管未來擁有了多少的財富,獲得多高的地位,都不過是過眼雲煙,正如老話說的那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原本就一無所有,面對死亡即便再恐懼,也是無濟於事,人死如燈滅,擋不住自然的法規,為何不像莊子說得那樣,看淡生死,享受活著的過程,坦然面對死亡,再次化為塵土,迴歸自然。

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意思?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樣的意思呢?

對於如何看待生死,莊子在《大宗師》又進一步作了解釋,指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按照莊子的理解,生死是一種如同日夜交替的自然現象,並且認為“

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皇帝死了叫崩,躺下的地方叫陵,享受黃腸題湊,金縷玉衣,王公權貴死了叫薨,躺下的地方叫冢,士大夫死了叫卒,躺下的地方叫墳,而普通百姓死了就是死,躺下的地方叫墓,小小六塊薄板子裝滿了無盡的淒涼。

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意思?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樣的意思呢?

然而,死就是死,不管如何風光大葬,都是魂歸自然,在道家看來,人的死亡和貓貓狗狗的死亡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佛家如何看待生死呢?

國學大師

南懷瑾

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說有個婦人,膝下只有一個獨子,被視為掌上明珠。然而蒼天無情,這個孩子還沒有成年就得了重病,找遍了各地名醫,都束手無策,最後不幸離世。

婦人內心十分悲痛,每天都在孩子的墳前唉聲哭泣,痛不欲生。覺得自己孤苦伶仃,對生活喪失了信心,起了輕視的念頭。

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意思?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樣的意思呢?

正當婦人準備自縊的時候,佛祖突然出現了。婦人跪在地上乞求佛祖,讓她的兒子復活,回到身邊。

佛祖想了想,說道:“這事可以辦,不過需要你焚香發誓,而且這炷香只能用家中從來沒死過人的人家來點燃。”

婦人看到了希望了,連忙準備了香,到處打聽沒有死過人的人家。

令人遺憾的是,婦人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合適的人家。所有人不是死過父母,就是死過兄弟姐妹,沒法幫她點燃香火。

婦人十分失望地回到了兒子的墳前,告訴佛祖自己沒找到。

佛祖笑著說:“人生無常,春天萬物復甦,而到了冬天,則萬物凋謝,人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都是一樣的,有生就必然有死,有誰能避開生老病死苦呢?並不僅僅是你失去了親人,所有人都會面臨這個問題。你為何還要執迷不悟,一心尋死呢?活著就要珍惜當下,不斷修行,最終看淡生死,從苦中解脫。”

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意思?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樣的意思呢?

婦人大徹大悟,明白了佛祖的良苦用心,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不管是佛教還是道家,都認識到生死的真相。那就是生命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消逝,但大多數人容易迷失在短暫的歡樂中,又或者沉陷在失去的痛苦之中,忘記了生命消逝的客觀事實。

親人辭世是痛苦的,但這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經歷的,與財富無關,與權勢無關,不論你如何養生保健,卻總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最後成為黃土一抔。

歷史上出現過無數英雄豪傑,但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包括不可一世的草原天驕,轉眼間都成了歷史,深埋地下。所有的壯舉也不過是史書的回憶而已。

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意思?有生則有不生者在有什麼樣的意思呢?

花開花落,悠悠歲月,所有的人都不過是浪花一朵,所有的悲歡離合也不過是淚珠一顆,生命無常,你我匆匆皆是過客。

有生便有了死。生命雖然無常,但我們更應該勇敢地接受無常,積極面對人生,既接受它令人歡喜的一面,也接受它讓人痛苦的一面。因為這是最自然的人生現象。

生命無常,不服就幹。聽聖賢的話沒錯。

關注酒歌說文,瞭解更多有趣的國學文化。

Tags:婦人生死佛祖無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