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砍的沒有旋的圓是什麼意思?《搭檔》一書由著名曲藝理論家、作家高

由 明揚51 發表于 人文2021-05-31

簡介王謙祥和李增瑞也是如此,他們的組合雖然是老師安排的,但他們五十八年來對藝術的執著,對搭檔的理解,對觀眾的熱忱是發自內心的,說句老話,那就是得認頭

砍的沒有旋的圓是什麼意思

《搭檔》一書由著名曲藝理論家、作家高玉琮先生主編,曲協主席姜昆擔任顧問並親自撰寫序言。

書中有關相聲搭檔的文章分別為演員本人或熟悉演員的業內專家執筆。

本篇介紹王謙祥李增瑞兩位名家的文章是由沈之驊先生撰寫的。

王謙祥李增瑞 把段子過成日子

2015年,天津電視臺《相聲大會》節目錄制現場,

沒有了相聲表演常用的場面桌,也沒有節目標誌性的開場音樂,全場被喜字環繞,音樂也變成了婚禮上常用的喜慶樂曲。在主持人和眾多嘉賓的前呼後擁下,一對“新人”從後臺走了上來,他們身穿大紅,手裡還拿著象徵喜結連理的紅綢子。觀眾定睛一看,這不是一對風華正茂的小夫妻,而是

兩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兒,他們正是王謙祥和李增瑞。這一年是他們攜手走過的第五十五個年頭,兩人也創下了相聲搭檔合作時間最長的紀錄。

相聲《搭檔》王謙祥李增瑞 五十八年相聲合作時間最長記錄創造者

1960年,北京市曲藝團招收了一批曲藝學員,其中除了大家熟悉的王文友、李金斗等人之外,還有王謙祥和李增瑞。

團裡統一招收學員,自然都有統一的安排。在剛剛進團的那三個月裡,王謙祥和李增瑞並不在一起,而且李增瑞本身也是逗哏演員,有另一位演員為他捧哏。學習的過程是枯燥的,特別是練習基本功的時候,自然不會像舞臺演出那樣光彩照人。演員每天要背詞、練形體、吊嗓子,有些人堅持不住了。三個月試用期之後,分別為王謙祥和李增瑞捧哏的兩個演員都選擇了離開曲藝團訓練隊。這樣一來王謙祥和李增瑞都成了孤家寡人,沒有了搭檔。說他們是“包辦婚煙”,就是因為他們兩人的組合並不是自我選擇,而是源於當

時負責教授他們業務的王長友老師的一句話:“今後你們倆人一對吧。”就這樣,王謙祥和李增瑞走到了一起。現在想來,這種撮合方式比包辦婚姻還要簡單,卻彷彿成了上天最好的安排。

兩人至今已經一起攜手走過了五十八年,

他們一起學藝,一起演出,為觀眾送去歡樂,為自己積累人生。他們是一師之徒,也曾經是對門的鄰居,他們真的把搭檔融進了生命,成了彼此最重要的人。

相聲《搭檔》王謙祥李增瑞 五十八年相聲合作時間最長記錄創造者

人們常說包辦婚姻是不幸福的,但我們卻又能看到不少被包辦婚姻的人幸福地走過幾十年,度過了金婚、鑽石婚。王謙祥和李增瑞也是如此,他們的組合雖然是老師安排的,但他們五十八年來對藝術的執著,對搭檔的理解,對觀眾的熱忱是發自內心的,說句老話,那就是得認頭!至於他們怎麼認頭,您聽我慢慢跟您說。

2017年9月29日,相聲大家李伯祥先生從藝七十五週年專場演出在天津的中國大戲院火爆開演。王謙祥和李增瑞作為嘉賓助陣演出。

與其他演員輕車熟路的表演不同,這老二位很早就來到了後臺,和他們的新搭檔—一京劇樂隊開始磨合,因為

當晚他們要表演一段剛剛創作出來的新節目—《鎖麟囊》

。這是兩位七十歲老演員的又一次新嘗試,他們把京劇經典唱段與天津快板相結合,同時加入京劇樂隊伴奏,使節目更加豐富。功夫不負有心人

,當晚《銳麟囊》的演出大獲成功,立馬成為了他們兩人一段新的代表作。

對於長年合作的相聲搭檔而言,創作、表演的惰性和慣性是難以避免的,兩人多年磨合出的幾段作品將成為他們安身立命的掌手雷,一是觀眾熟悉,有臺緣:二是表演穩妥,不傷腕兒。然而王謙祥和李增瑞從來沒有被這兩點所牽掛,反倒是

以說新唱新、善於出新在廣大觀眾和業界樹立了自己的口碑,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從《叔嫂情》探究新時代的愛情觀,到《蟈蟈與蟈蟈》用擬人的手法研究時代問題,再到《換包裝》《戲與歌》《時裝模特》這樣大膽採用時代潮流元素為主題,融入了更多類似於小品表演的手段來豐富相聲內容,王謙祥和李增瑞的相聲始終站在相聲發展潮流的最前沿。當年流行的吉他相聲、音樂相聲、化裝相聲,他們一個都沒落下,在每個領域都留下了屬於自己的代表作。

相聲《搭檔》王謙祥李增瑞 五十八年相聲合作時間最長記錄創造者

(王謙祥先生)

近年來,他們又再次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排頭兵。《京劇漫談》讓中規中矩的程式化京劇表演有了包袱,也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了京劇,並一改過去腿子活和柳兒活的形式,以全新的形式介紹了京劇藝術之美。

2017年表演的《鎖麟囊》可以說是《京劇漫談》的姊妹篇,兩人大膽的創造和深厚紮實的基本功為他們作品領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礎。

藝術界有句話叫“砍的沒有旋的圓”,科班出身的王謙祥和李增瑞每次都能讓觀眾欣賞到有章法的相聲藝術。我想,也正是這些章法約束著他們走到今天,為了能讓這些章法發揚光大,他們兩人至今還在攜手前進著

“有豆子”是什麼意思呢?恐怕很多讀者會感到費解。

這出自李增瑞說過的一段話,他說:

“我對生活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糗

。豆餡就是糗出來的,那一粒一粒的豆子就是社會中的每一個人。豆餡的製作過程,就是要讓豆子經過水火的煎熬,把自己磨碎了、煮熟了,融為一體。當豆子煮熟、煮爛並融為一體的時候,才能吸收水分和糖。這時經過水火煎熬的一粒粒豆子, 就變成了豆餡中的一分子。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粒豆子,都要融於社會,要善於和別人融為一體。生活中有生豆子和熟豆子,生豆子太孤立,我要做熟豆子,要做蒸得熟、煮得爛的豆子。我要經受磨鍊,只有經過水火的熬,才能吸收水、糖等養分,才能成為豆餡的一分子。當我這顆豆子成了豆餡,才能發揮出一粒豆子的作用,當豆餡變成了豆包,就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相聲《搭檔》王謙祥李增瑞 五十八年相聲合作時間最長記錄創造者

(李增瑞先生)

這是多有生活哲理的一段話啊,

對於一個身處名利場的演員來說,能夠對生活有如此感悟,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李增瑞做到了,王謙祥也做到了。

他們把自己當成了豆子,捨棄了自己的特立獨行去努力與對方磨合,磨得稜角不再堅硬,磨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做到這些,首先需要的不是所謂的境界和高度,而是豁達和包容。記得在紀念他們合作五十五週年的系列活動中,我在北京廣茗閣劇場狹小的後臺對二位老師有過一次簡短的採訪。當時我開門見山地提了一個問題:“是什麼能讓二位合作了五十五年之久?沒有過矛盾嗎?沒有過分歧嗎?”當時,

李增瑞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兩個人搭檔,就是夫妻過日子,要想長久,就得有一個人認頭吃虧。兩個人誰也不讓誰,誰也不服誰,肯定沒戲。”

我們在工作中都有搭檔,在家裡也都有另一半,可是如今誰又能真地做到他們這樣呢?“認頭吃虧”不是一句空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王謙祥和李增瑞同年進入北京市曲藝團學藝班,又相繼娶妻生子,又同在團內宿舍住十幾平米的房子。然而,當王謙祥分到了新房,李增瑞卻沒分到時,李增瑞沒有感到不平衡,而是從心底替王謙祥高興,自己的搭檔住進了新房,他也美得慌。

這就是搭檔之間的情誼,這就是“認頭吃虧”,換來的是一個攜手走過半個世紀的好搭檔。(待續)

Tags:李增瑞王謙豆子相聲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