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知識點】歷史上的古代文言文翻譯,其如土石何的其怎麼翻譯句式?

由 老謝語文堂 發表于 人文2021-05-30

簡介01一,表示疑問的句式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連用,表詢問或商量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怎麼樣(的)","為什麼",

其如土石何的其怎麼翻譯

知識丨文言文中常見的固定句式

01

一,表示疑問的句式

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連用,表詢問或商量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怎麼樣(的)","為什麼","怎麼"等.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拿了我的璧玉,不給我城,怎麼辦

非國家之利也,若何從之 譯:(對楚國作戰)不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考慮,為什麼要聽從這種主張呢

奈何取之盡錙珠,用之如泥沙 (《阿房宮賦》)譯:為什麼搜刮人民的財物一分一釐都不放過,揮霍時卻象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

2,此類結構中間可插入賓語"之"或各種短語,具體說出

所疑

.

(1),"如……何"連用,表詢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對……怎麼樣".

以殘年之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列子 湯問》)

譯:憑你衰老的年紀和餘力,還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頭怎麼樣呢

(2),奈……何.譯成"把……怎麼辦"

巫嫗,三老不來還,奈之何 (《史記·滑稽列傳》) 虞姬,虞姬,奈若何 (《史記·項羽本紀》)

(3),若……何.可譯為"對……怎麼辦 ".

寇深矣,若之何 (《左傳·僖公十五年》) 譯:(已)誘敵深入了,對他們怎麼辦

若楚惠何 (《城濮之戰》) 譯:對楚國的恩惠怎麼辦。

3,何……

焉為

。譯為“有什麼……呢 ”。

夫子何命焉為 (《墨子·公輸》) 譯:先生有什麼見教呢。

4,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連用,表詢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為什麼呢","什麼……呢 ","怎麼……呢 "

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石鐘山記》) 譯:但這座山單單用鍾命名,這又是為什麼呢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5)其它表示疑問的固定格式:

A,何以…… (根據什麼…… 憑什麼…… ) 如:王曰:“何以知之 ”

B,何所…… (所……的是什麼 ) 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C,何為…… (為什麼…… ) 如:君何為生我家

02

二,表示反問的固定結構。

1,何以……為,何……為.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用……做什麼呢 ","要……幹什麼呢 ","為什麼要……呢 ""何"為疑問代詞,"為"是語氣詞,表反問語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崤之戰》) 譯:顓臾是我們魯國的臣國,為什麼要攻打它呢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項羽本紀》 譯:項羽笑著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要渡江干什麼呢 ”

何以貸為 (高考題) 譯:為什麼還要錢財呢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譯:現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們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魚肉,還要告辭什麼呢

注意:上述句式中的"何"換成"奚",意思是一樣的.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逍遙遊》) 譯:為什麼要到九萬里高空再向南呢

2,"庸……乎",譯為"哪管……嗎","難道……嗎"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師說》) 譯:我學的是道理,哪裡管他的年歲比我大還是小呢

3,"豈……哉(乎,耶,邪)"可譯為"哪裡……呢 難道……嗎 怎麼……呢 "

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報任安書》

譯:那麼我就可以償還此前受辱的欠債,即使一萬次被殺戮,難道我還會後悔嗎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伶官傳序》

譯:啊!盛衰變化的規律,雖說是由天命決定,難道不也是與人事有關的嗎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 《鴻門宴》 譯: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關中,您怎麼能輕易進關呢!

4. "其……乎(也,耶)"連用,表揣測,希望,反詰等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大概(恐怕)……

吧!“,”還是……吧!“,” 難道……嗎 “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師說》)

譯: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吧!

5.獨……耶(乎,哉) 可譯為"難道……嗎 "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嗎 譯:相如我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就怕廉將軍嗎

獨不憐公子姊乎 譯:難道公子你就不可憐您的姐姐嗎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伶官傳序》 譯:難道僅是溺愛伶人才會造成禍患嗎

6."不亦……乎","

無乃

……乎","得無……乎".這也是用以表示反問的習慣句式,不過語氣較為委婉,中間有一種揣摩的意味,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不是……嗎 ""不也……嗎 ""不會……吧 "

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 《勾踐滅吳》

譯:現在大王您退守到會稽山之後,才來尋求有謀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呂氏春秋·察今》

譯:像這樣求劍,不是糊塗嗎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岳陽樓記》

譯: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日食飲得無衰乎 《觸龍說趙太后》譯: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7. "不為……乎"連用,表反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不算是……嗎 "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列子·湯問》) 譯:這不算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8. "

……之有"連用,是"有何……"的倒裝,"何"是賓語."何……之有"表反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有什麼……呢 "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輸》) 譯:宋國有什麼罪呢

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 ” 譯:勾踐回答說:“如果能聽到大夫您的這番話,怎麼能算晚呢 ”

9.……何如哉 可譯為"該是怎樣的呢 "

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五人墓碑記》

譯:這些人的可恥人格,卑賤行為,與這五個人相比,輕重究竟怎樣呢

今僕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僕於妻子何如哉 《報任安書》

譯:少卿您看我對妻子兒女怎麼樣呢

10. "豈……乎(哉)"連用,表感嘆或反詰,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難道……嗎 ","怎麼……呢 "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 譯:我們日日夜夜盼望項將軍的到來,怎麼敢背叛他呢

11."非……

"連用,表示反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不是……嗎".

譯:您不是三閭大夫嗎 子非三閭大夫

《屈原列傳》

12. "安……乎","安……哉"連用表疑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怎麼……呢","哪裡……呢"

然劉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 (《赤壁之戰》) 譯:但是劉豫州剛敗之後,又怎麼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勢呢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史記·陳涉世家》) 譯:燕雀哪裡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13. "無乃……乎(歟)"連用,表揣度,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恐怕……吧".

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崤之戰》) 譯文:遠方的國家又有準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 “。

14. "寧……耶" 連用,表示反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哪裡(怎麼)……呢".

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祭妹文》) 譯:哪裡會想到這裡是掩埋你骸骨的

方呢

15、其它表示反問的固定格式:

A,何……哉(也) (怎麼能……呢) 如:何可勝道也哉

B,安……哉(乎) (哪裡……呢 ) 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將軍迎操將安所歸乎

C,如之何…… (怎麼能……呢 ) 如: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D,顧……哉 (難道……嗎 ) 如: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03

三,表示選擇問的固定結構

1, "孰與""與……孰",譯為"跟……比較,哪一個……".這是在比較的前提下表選擇問的句式.原為"與……孰"的格式.

吾與徐公孰美 ②吾孰與徐公美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沛公曰:”孰與君少長 “(《鴻門宴》) ④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

2,孰若.譯為"哪裡比得上"

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3. "不……則","不……即"連用,表選擇,相當於現代漢語"不是(這樣),就是(那樣)".

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於我,則先於彼,不出於西,則出於北。(蘇軾《教戰守策》

譯:發生戰爭,是必然的趨勢,不是從我方發動,就是從敵方發動,不是在西邊發生,就是在北邊發生。

方春

,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孫樵《書何易於》)

譯:正當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種就是養蠶,一點時間也分不出來。

4、其它表示選擇的固定格式:

A,與其……孰若…… (與其……,哪如…… )

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與其坐著等死,哪裡奮起抵抗拯救我們村莊。

B,……歟(耶),抑……

(耶) (是……,還是…… )

如: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譯:先生在軍中,真切的知道以前揚州的史可法大人是真的死了呢,還是沒有死呢?

C、其……其……相當於“是……還是……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呢?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嗚呼!其信然耶,其夢耶,其傳之非其真耶?”

04

四,表示感嘆的固定結構

1,何其……也.譯為"多麼……啊".

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譯:以至於剪斷頭髮,對天發誓,眼淚沾溼了衣裳,又是多麼的衰敗啊!

2,"一何……","

何……" 譯為"多麼……啊"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石壕吏》) 拔劍割肉,壹何壯也!(《漢書·東方朔傳》)

3,"……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譯為"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吧".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

譯:聽到了許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說的就是我呀。

4、其它表示感嘆的固定格式:

A,何其……也!(怎麼那麼……啊!)

如:雖有君命,何其速也!

B,直(特)……耳!(只不過……罷了!) 如:王曰:”不可,直不過百步耳!“

C,惟……耳!(只是……罷了!) 如: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期耳!

D,亦……哉!(也真是……啊!)

如: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鳴呼,亦盛矣哉!

並且在他們的墓門之前樹立碑石頭,來表彰他們的事蹟,也真是盛大隆重地事情呀!

05

五,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1."得無……乎(耶,邪)"連用,表測度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該不會(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耶 (《促織》) 譯: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這莫非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嗎

2.

無乃

……乎(耶) 譯為"恐怕……吧 "(兼表反問)

求,無乃爾是

過歟

譯:恐怕要責備你吧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譯:遠方的主人對我軍作好了戰鬥的準備,這樣去攻打鄭國,恐怕不行吧

3、其它表

揣度

的固定結構:

A,……庶幾……歟 (……或許……吧 ) 如: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我們君王大概沒有什麼病吧?

B,得無……乎(耶) (

該不會(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兼表反問)

如:若輩得無苦貧乎 你們恐怕不免窮困嗎?

C,其……歟 (不是……嗎 )(兼表反問) 如:其可怪也歟

06

六,其他固定句式

1,無以,無從.多譯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

譯:祝酒畢,說道:”大王與沛公飲酒,軍中沒什麼用來助興的,請允許臣作劍舞!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 譯:由於家境清貧,沒法買書來讀

2,有以.多譯作"有用來……"的辦法.

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書博雞者事》) 譯:袁州的百姓非常氣憤,可是沒有什麼對付的方法 。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孟子·梁惠王上》) 譯: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殺死人,(性質)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3,有所.譯為"有……的(人,物,事)"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譯:蒙受過分的提拔,恩寵優厚,哪敢徘徊觀望,有什麼非分之想。

4,無所.譯為"沒有……的(人,物,事)".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木蘭辭》 譯:(也)頗能用寫文章來安慰自己;我描寫的各種事物象用水洗滌過一樣,鮮明生動,又能概括各種形態,無論什麼都逃不過我的筆端。

5,所以.譯為"用來……的","……的原因","……的方法".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譯:老師,就是用來傳授道理,授與專業知識,解答疑難問題的人。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譯:我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止別的強盜進來和防備發生意外變故。

此世所以不傳也。 (《石鐘山記》) 譯:這就是世上不能流傳(石鐘山命名)的緣故。

6.是故(以),"所以,因此,因而."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師說》 譯: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也。 譯:因此,有此拳拳奉養之心,不願放棄奉養的責任,遠出做官。

7.以故(是):可譯為"所以."以……故:可譯為"因為……的緣故.")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褒禪山記》 譯:由於這個緣故,以後就把這座山稱作褒禪山。

皆山水之奇者,以餘故,鹹以愚辱焉。 譯: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為我的緣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們。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臣修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信陵君竊符救趙》

8.有……者.譯為"有個……人"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促織》) 譯:華陰縣有個叫成名的人,正在讀書,長期考不取。

關鍵實詞:童子 (還沒考取秀才的讀書人)售 (引申為“考取”)

9.然則.譯為"既然如此,那麼" "如果這樣,那麼" .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

譯:既然這樣,那麼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慾望沒有滿足,諸侯送給

泰國

土地越多,秦國侵略諸侯就越急迫。

而適類於餘,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詩序》

譯:而這些卻正好與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稱呼它,也是可以的。

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 譯:既然如此,那麼成為天下大害的,不過是君主罷了

10.然而,可譯為"這樣卻;但是;(既然)這樣,那麼".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

王者

,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國也》

譯: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是不曾有過的事。

11.可以,可譯為"可以用來,足以用來;可以,能夠."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譯: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

12.所謂,可譯為"所說的,所認為."

所謂

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上戰勝敵國。

所謂

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

所謂

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祭十二郎文》

譯:所說的天公啊,實在讓人難以推測;神明啊,實在讓人難以明白!這真是天理不可推究,壽命不可預卜啊!

13.謂……曰……,可譯為"對……說,告訴……說;把……叫做……."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 ”《石鐘山記》 譯:(我)就笑著對蘇邁說:“你記得嗎 ”

14.於是,可譯為"對……,然後就",或仍譯為"於是",相當於"這時候,在這裡,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這個原因."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譯:於是為長安君套馬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才出兵。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賦》 譯:這時,酒喝得十分歡暢,我敲著船邊唱起歌來。

15.至於,可譯為"到了,一直到;竟至於,結果,終究,到……結局,到……時候."到……地方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

譯:左師公說:”從現在往上數三世,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後代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 “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譯:六國到了被滅亡的結局,是理所當然的。

16.比及,可譯為"等到......的時候"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譯:讓我(子路)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們勇敢善戰,而且懂得禮儀。“

17.向使,可譯為"假如,如果".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譯:如果當初韓,魏,趙三國各自愛惜他們的國土,齊人不親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動身赴秦,趙國的良將還活著,那麼勝敗存亡的命運,如果能夠與秦國相較量,或許不能輕易判定。

19.雖然,可譯為"雖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譯:雖然這樣,我從今年以來,花白的頭髮將要變得全白,鬆動的牙齒將要脫落。

20."以……為"連用,表判斷,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認為……","把……當作","憑藉(依靠)……作為"等.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秋水》)

譯:認為天下最美麗壯觀的東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譯:可是藺相如僅僅只憑藉一點說話的技巧作為功勞,職位卻在我的上面。

Tags:可譯現代漢語連用相當於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