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君臣對話】崇禎帝勤政勤政,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陳玄

由 山川文社 發表于 人文2021-05-28

簡介一心想要中興祖宗基業的朱由檢,只能事必躬親,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危如累卵,北有後金步步緊逼,南有義軍揭竿而起,僅憑朱由檢一個人的力量,註定不能挽回頹勢,最終只有含恨而終

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

在封建君主專制時期,光靠明君就能使國家興盛嗎?未必,若使國家長治久安,明君、賢臣缺一不可。

崇禎帝朱由檢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也是一個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朱由檢算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可是,他卻遇到了一群讓他萬般無奈的文武百官。在崇禎費盡心血剷除權傾朝野的閹黨之後,朝臣不思中興,反而結黨站隊搞起了“窩裡鬥”。一心想要中興祖宗基業的朱由檢,只能事必躬親,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危如累卵,北有後金步步緊逼,南有義軍揭竿而起,僅憑朱由檢一個人的力量,註定不能挽回頹勢,最終只有含恨而終。

崇禎帝明明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熹宗時期,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禍亂朝綱,他們排除異己,以權謀私,作威作福。當時,反抗閹黨的東林黨人無不遭到宦官迫害,或死或逃。

朱由檢從哥哥手中接過爛攤子,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閹黨。宦官在朝中為禍多時,權勢熏天,在朝野上下的勢力盤根錯節,連續幾任皇帝都無法根治宦官專權的問題,與宦官的多次爭鬥均以皇權落敗告終。然而,這些都無法阻止想要中興明朝的朱由檢。

朱由檢上位後,以鐵血手腕迅速剪除魏閹的羽翼,使其獨木難支。當魏忠賢孤立無援後,朱由檢一紙詔書將魏忠賢發配到皇陵守陵,逼死了這個為禍明廷幾十年的大太監。除掉了罪魁禍首後,閹黨土崩瓦解,太監們作鳥獸散,崇禎隨即將二百六十名禍亂朝綱的太監處以極刑,一舉端掉了困擾明朝的百年團伙。

然而,朱由檢還沒來得及高興,一個更大的問題擺在面前,比閹黨更難對付。

崇禎帝明明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

在除掉魏忠賢的過程中,朱由檢藉助了文官集團的力量,殊不知這兩股勢力此前相互制約,如今,只剩文官集團一家獨大。魏忠賢倒臺後,以東林黨人為首的文臣勢力迅速膨脹。可惜的是,他們並沒有幫助朱由檢中興大明,反而與其他政黨搞起了內鬥。

東林黨人素以儒士自居,心高氣傲,不畏強權。他們大多是官階不高的官吏和讀書人,想要以儒學思想治世,堅持為生民立命,大膽彈劾朝中權貴,甚至,屢次冒死直諫觸怒龍顏。由於,東林黨人的主張十分偏激,所以,得罪了其他以權臣為首的政黨,雙方爆發了激烈的衝突,且隱有愈演愈烈之勢。

朱由檢雖為一國之間,但是,他被這些文臣們夾在中間十分難受,看著大臣們每天為了一己之私鬧得不可開交,沒有一個人專心為國理政。隨著文臣集團的衝突日益激化,他們的權力隨之暴漲,皇權一度受到威脅。朱由檢想要下達政策,需要召叢集臣共同商討,然而,文武大臣仍抱著門戶之爭不能統一意見,使行政效率大幅降低。

可以說,朱由檢在位十七年,除了戰事之外,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化解文臣集團爭執,做了許多無用功。

崇禎帝明明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

北有豺狼,南有虎豹——崇禎眼睜睜地看著大臣們爭得頭破血流,還得分心顧及戰場上的內憂外患。白山黑水之間,後金蓄勢待發,滿人公然舉旗反明,隨著幾十年的發展已有與明朝分庭抗禮之勢。面對北方的威脅,朝廷出現了主戰和主和兩種呼聲。朱由檢不甘心與侵略者和談,便派出主戰派大臣袁崇煥主持大局。

袁崇煥雖為文臣,但卻深諳兵法,曾一度讓後金聞風喪膽。天啟六年,努爾哈赤渡過遼河,進攻寧遠。就在這場戰爭中,努爾哈赤“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征討諸處,戰無不捷,攻無不克”被袁崇煥粉碎。崇禎登基後,將袁崇煥提拔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同年七月,朱由檢召見了袁崇煥,兩人促膝長談,袁崇煥為朱由檢畫了一幅五年光復遼東的宏偉藍圖。

袁崇煥的豪言壯志讓朱由檢的心中燃起希望,他擔心會遭到權臣的掣肘,為了打消袁崇煥的疑慮,朱由檢不惜賜其尚方寶劍,以此可見崇禎的決心。皇太極即位後,繼續對明朝發動侵略。皇太極知道,袁崇煥就是屹立在邊境的不倒長城,後金想要從寧錦一帶入關難於登天。於是,皇太極便率軍借道蒙古,採取迂迴戰術進攻北京。

袁崇煥從敵軍的動向中察覺出皇太極的動機,先後兩次上奏朝廷請求重視,卻被朱由檢忽略了。

崇禎帝明明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

崇禎二年,後金暗度陳倉,打到了遵化城下,京師告急,明朝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火燒眉毛之際,朱由檢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將袁崇煥召回京師,以叛國之罪逮捕下獄。半年後,朱由檢以“袁崇煥咐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為由,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與此同時,陝西李自成投入闖王高迎祥麾下,在起義軍中建立威信,並在高迎祥死後取而代之,成了第二任闖王。

明朝連年大旱,長江水患不絕,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闖王及時打出“不納糧”的口號,迅速聚集了百萬勞苦大眾。崇禎十年,朱由檢派出楊嗣昌領兵十萬,以“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限制農民軍的發展,將起義軍分割,逐一擊破。

這條戰略迅速取得成效,張獻忠不敵明軍,兵敗後歸順明朝,李自成則在潼關遭到洪承疇、孫傳庭兩路夾擊,僅帶著十餘名參部逃入深山。

皇太極趁著明軍與農民軍纏鬥不休,兵分兩路從青口山、牆子嶺入關,直逼京師。值此之際,究竟應該先對付眼前的後金,還是繼續清剿起義軍,文武大臣搖擺不定。楊嗣昌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建議朱由檢與後金和談。但朝中的另一派卻堅決反對與後金議和。雙方僵持不下,朱由檢始終無法做出決定,最終,只能將洪承疇調回京師,使得李自成逃過一劫。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死灰復燃,闖王稱帝,建立大順政權。

崇禎帝明明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

壯志難酬,無力迴天——面對逐日逼近的闖軍和八旗兵,明朝的軍隊已捉襟見肘,既沒有堪當一用的武將,亦沒有高昂計程車氣。崇禎十七年三月,闖王兵臨城下,朱由檢已無回天之力。

十八日傍晚,朱由檢帶著小太監來到煤山,站在山上俯視四九城,面對千瘡百孔的江山社稷,朱由檢涕淚橫流。崇禎帝而立之年,因朝乾夕惕,終日操勞政務耗盡了精力。據史料記載,朱由檢二十歲的時候就已鬚髮皆白,臉上長滿皺紋。

可惜,這樣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最終亦無法挽救祖上的基業。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朱由檢只有喟然長嘆,嘆息自己生不逢時,一身理想抱負無處施展;嘆息自己操勞一生,未能取得半點成績。朱由檢懷著沉重的心情返回皇宮,取來紙筆留下絕筆書,命令成國公朱純統領明軍,保護大明的火種太子朱慈良。隨後,崇禎召見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囑託兒子們莫忘祖宗基業,隨即,命侍衛將三位皇子送往宮外避難。

揮淚告別皇子後,朱由檢轉身看向他的女人們。此時,嬪妃們均已哭成淚人,朱由檢心酸不已。

崇禎帝明明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

他顫抖著對周皇后說道:“你是母儀天下的皇后,不應受到賊人的折辱,值此之際唯有殉國。”周皇后聽罷,立即取過白綾上吊自盡。隨後,袁貴妃與朱由檢哭著訣別,追隨周皇后而去。此時,朱由檢面前只剩正值花季的皇女,面對自己的女兒,朱由檢終於抑制不住悲痛,放聲痛哭道:“為什麼上天要將你投生在帝王家!”說罷,用袖子遮住雙眼一劍刺死皇長公主。

送走了家人後,崇禎本打算自盡殉國,可是,他胸中憤慨無處發洩,朱由檢不甘心啊!憑什麼數百年基業要斷送在自己手上?於是,強烈的復仇欲促使朱由檢換上便裝,帶著太監們離開皇宮,試圖逃出京城東山再起。朱由檢來到朝陽門後,守門士兵以天光未亮為由拒絕開門。無奈之下,朱由檢又派人聯絡戚國公朱純臣,誰知朱純臣在外與其他大臣飲宴,徹夜未歸。

之後,朱由檢轉去了安定門,發現守城計程車兵消失不見,城門被牢牢鎖死。朱由檢失去了最後一絲生還的希望,返回宮中等待宿命的到來。次日清晨,闖軍進城的訊息傳進皇宮,大勢已去的朱由檢脫下龍袍,在上面留下了遺言:“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崇禎帝明明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

朱由檢終於頓悟,君是明君,臣不是賢臣,已經傾頹的江山社稷根本不是崇禎一人能夠挽救的,只恨生不逢時。

“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直到臨死之前,朱由檢仍想用自己的屍體換京中百姓安寧,可歌可泣。之後,崇禎帝屍體被發現,大順軍將崇禎帝與周皇后的屍棺移出宮禁,在東華門示眾,“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 梓宮暫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邊,當地平民又將他合葬在田貴妃墓中,清軍入關後,將他移葬思陵。

參考資料:

【《崇禎實錄》、《明史·本紀第二十四》、《明史·流賊傳》】

Tags:朱由檢袁崇煥崇禎後金閹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