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愛見大悲是什麼意思,慈就是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所有的眾生擁有幸福

由 慧光雲聚 發表于 人文2021-05-26

簡介無量是沒有侷限性的,只要是生命,它就是修慈悲心的對境、物件,所以叫作無量,這叫作慈

愛見大悲是什麼意思

慈悲心是慈和悲,慈就是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所有的眾生擁有幸福快樂,這種心願叫作慈;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天下所有的眾生遠離一切痛苦,這種心願叫作悲,慈和悲就是這樣。

李白有詩吟:“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的確,無論世事山河霞雨覆雲,那一輪明月,始終淨若琉璃,千里澄灰。走過山長水遠的流年,以為世事早已面目全非,生出許多無端的況味。原來有一種感情叫慈悲,因為它懂得在這寥廓的人間劇場,一個人要從開場走到落幕,是多麼不易。所以它如此寬厚,讓嚐盡煙火的我們,依舊擁有一顆梨花似雪的心。這是個婆娑的世界,熙熙攘攘,來來往往,唯有慈悲,才能從容飄蕩。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慈悲”。

愛見大悲是什麼意思,慈就是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所有的眾生擁有幸福

什麼叫作慈悲心呢?有些人覺得慈悲心就是愛心,但是愛心跟佛教講的慈悲心有不一樣的地方,愛心沒有慈悲心的這種深度,也沒有這種廣度,它的內容有一點不一樣。慈和悲這兩個是什麼意思呢?佛法裡面,尤其是大乘佛教裡面,慈也好,悲也好,這後面都要加兩個字——無量,慈無量、悲無量。為什麼呢?大乘佛法修慈也好,修悲也好,要對所有眾生修,並不會把跟自己有分歧的眾生當作異類,或者當作一個非常不好的群體。佛教從來都不是這樣的,無論你信什麼,這個不重要;人也好、動物也好;膚色等等這些都不重要,這些沒有什麼界限。大乘佛教的慈悲心,它打破了所有這些人為的界限,它沒有任何的界限。外道也好,或者是另外一種生命也好,都是我們修菩提心修慈悲心的物件,所以叫作無量。

愛見大悲是什麼意思,慈就是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所有的眾生擁有幸福

首先慈無量心,什麼叫作慈?慈和悲的區別是什麼?慈就是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天下所有的眾生、天下所有的生命都擁有幸福、擁有快樂。發自內心地這樣想,這叫作慈。然後它把所有的界限都打破了,對所有生命這樣修的時候,就變成了無量。無量是沒有侷限性的,只要是生命,它就是修慈悲心的對境、物件,所以叫作無量,這叫作慈。悲是什麼呢?悲也是發自內心地,從骨子裡希望天下所有的眾生都能夠遠離所有的痛苦,這叫作悲。

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不可能有這麼偉大的慈悲心,我們有慈悲心,但是我們沒有無量的慈悲心。我們沒有慈無量心,我們沒有悲無量心。我們只能說我們有慈有悲,但是我們的慈和悲非常有侷限性。比如說對自己的父母、兒女、親戚朋友,對他們我們也有慈也有悲,但是除了這個群體以外,對其他人沒有慈悲心。這時候我們要去訓練,大乘佛教裡面有一個訓練的方式,用佛教的語言來講這個叫作修法,就是修行的方法。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就是心靈的一種訓練方式,實際上這叫作修法。

愛見大悲是什麼意思,慈就是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所有的眾生擁有幸福

我們一開始的時候雖然有慈悲心,但是這個慈悲心的範圍非常非常小,我們更多的是自私自利的心。我們現在透過一種方法,我們接受佛陀的教法,然後把我們對這個世間的認知、對生命的認知更換一下。為什麼呢?因為過去我們的思維繫統有很多很多錯誤的觀念,這種觀念上面幾乎沒有辦法修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因為這些錯誤的觀念是我們修無量心的阻礙,它們都是一種障礙、是一種阻礙。這個時候我們要重新接受一些新的理念,這個很重要。因為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接受了以後,它就比較容易生起。

比如說我們之前不相信流轉,如果不相信、不接受這種流轉的觀念,那我們沒有辦法說所有眾生都曾經是我的父母,我們沒有辦法說,這個不成立了。人如果沒有流轉,怎麼可能所有的眾生都曾經是我的父母呢?這個不成立的。如果不成立的話,我們要對所有眾生生起慈悲心,這個有一定的難度。很多人都一定會說“我為什麼要對所有眾生髮慈悲心呢?我為什麼要把這個陌生人當作我的母親一樣地看呢?尤其是對我有害、曾經傷害過我的人,我為什麼要把他當作我母親一樣地對待呢?”這個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了。

Tags:慈悲心無量我們叫作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