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薦讀】《世事如書,我只愛你這一句》溫暖一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由 的雲飄過 發表于 人文2021-05-25

簡介雖然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裡已經基本沒有包辦婚姻,但是兩個走入婚姻後,很多人明明知道對方已經不愛自己了,卻依然要固執的堅守著那一紙婚約,這和生活在包辦婚姻中的朱安如出一轍,卑微了自己還葬送了一生的幸福時光

車馬何從容

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溫暖一個世紀的民國愛情故事裡,願你能從中看懂愛、明白愛、得到愛。

——-特立獨行的豬先生

【薦讀】《世事如書,我只愛你這一句》溫暖一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世事如書,我只愛這一句》作者:特立獨行的豬先生

《世事如書,我只愛你這一句》這本書詮釋了民國時期二十對眷侶的愛情故事,字裡行間品味著愛情的甜蜜和美滿,也感受著愛情的瑣碎和狼狽。

作者特立獨行的豬先生用書名告訴我們:愛情不僅僅是“我只愛這一句”,愛情也藏在了“世事如書”裡。事世如書的生活中有他們的酸甜苦辣,有激情和爭執,也有瑣碎和平淡。

翻開這幅長長的、民國時期的愛情畫卷,每個人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一段段的往事。

我們看到了巴金和蕭珊的“你許我歲月靜好,我還你現世安穩”的最好愛情,一生選一人,擇一城,生同眠,死同穴;

我們還看到錢鍾書、楊絳的“從今往後,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這對民國時期理想愛情的典範;

然而並非所有的愛情都是這般的完美,張愛玲和胡蘭成的分道揚鑣,讓張愛玲這多彩孤寂的一生,就像那朵盛開的蓮花,卻在最美好的年紀選擇自我萎謝了。

在這幅民國愛情的畫卷裡,我們走著、感受著,也深深的思考著,真正的愛情和婚姻應該是什麼樣的?也許讀完這些的民國愛情故事,你也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

真正的相守,不是孤獨的老去

民國的人們處於對新思潮和古老風韻繼承的過渡時期,身處時代劇變中他們也擁著複雜而各異的人生經歷。

面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幾家歡喜幾家愁。面對同樣的命運,不同的女人卻因不同的選擇,而擁有著不一樣的人生。

【薦讀】《世事如書,我只愛你這一句》溫暖一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01。朱安和魯迅

朱安是魯迅先生的原配夫人,卻也是一位為了包辦婚姻付出一生時光的悲苦女人。

魯迅當年因為一封來自老家的電報:母病速歸,匆匆趕回老家,無奈之下按母親的安排,與從未謀面的朱安在老家完婚。

魯迅事後這樣講道:“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註定這終將是一場無情無愛、有名無實的婚姻,也造就了朱安這一生的悲情歲月。

朱安來自於舊社會的家庭,在她的世界裡沒有民主,沒有女性獨立。她只知道“生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不管魯迅如何冷落她,她依然小心翼翼的照顧著他,就這樣綑挷了自己的一生,直至孤獨的老去。

朱安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魯迅與她不好,她想好好地服待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的。”只可惜她並未等來這一天,反而和魯迅越走越遠。

當魯迅決定和女子許廣平離開北京南下到上海定居時,朱安默許了。她們雖然終未結婚,但是許廣平為魯迅產下一子。

朱安明白自己這一生的命運,明白她追隨魯迅的一輩子,與他也只能是兩條平行線,此生沒有相交的可能。她終其一生都不會是那個與魯迅溫馨相伴的女子。

作家亦舒說過:自愛,沉穩,而後愛人。

朱安的經歷告訴我們,女人在婚姻中的卑微得不到你想要的婚姻,女人要先學會愛自己才會有能力愛別人。

【薦讀】《世事如書,我只愛你這一句》溫暖一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02。張幼儀和徐志摩

張幼儀的經歷和朱安很相似,她和徐志摩的婚約也是由雙方父母指定,但是張幼儀身上獨立女性的氣質和勇敢選擇,卻讓她擁有了和朱安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

作為徐志摩的結髮妻子,張幼儀在徐志摩的世界裡是個悲情的角色。

她善良賢惠徐志摩從來都沒有看在眼裡。無論是徐志摩去追求林徽因,還是最終和陸小曼結婚,張幼儀都更像是一個旁觀者,只留得一個孤獨落寞的背影。

但是她並沒有選擇像張愛玲一樣在愛情中將自己萎謝,而是衝動一切的阻礙蛻變成新時代獨立女性。

張幼儀曾說:“我一直把我這一生看成兩個階段:德國前和德國後。去德國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國以後,我一無所懼。”

去德國前,徐志摩用沉默反抗著這場包辦婚姻,而張幼儀卻在家苦讀詩書,希望用學識拉近她和徐志摩之間的距離。但是,她的努力和奮進,徐志摩卻完全無感。

直到後來徐志摩和張幼儀在柏林簽署了離婚協議,才讓這場父母之命的悲劇婚姻畫上了句號。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依據《民法》辦理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

離婚後張幼儀重新活出了自我,馳騁商界,獨立自我的她終於贏得了人們的肯定和尊重。

雖然她朱安的婚姻都是民國包辦婚姻的悲劇,但是她沒有選擇顧影自憐,孤獨老去,而是靠自己的力量站了起來。她是新時代女性勇於走出包辦婚姻悲劇的典範。

頑強的張幼儀晚年時,面對種種往事卻沒有抱怨,她說:“舊式婚姻未必就一定多麼的壞,其中就未必沒有愛情,只不過這種愛情總得婚後才能產生,不像新式婚姻,是先產生愛情後才是結婚。但是話說回來,誰又能保證結過婚後當初的愛情就不會消退呢?因此,婚姻說到底還是責任多一些。”

【薦讀】《世事如書,我只愛你這一句》溫暖一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03.勇敢去愛,也勇敢放手

民國時期有無數個朱安為了一紙婚約過著有名無實的婚姻,寧願讓自己卑微著孤獨老去,卻不敢邁出重新生活的那一步。

也正是有了像張幼儀這樣的新時代女性代表的出現,讓我們看到面對不幸福的婚姻,勇敢走出來,這樣的結束也是新生活的開始。

雖然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裡已經基本沒有包辦婚姻,但是兩個走入婚姻後,很多人明明知道對方已經不愛自己了,卻依然要固執的堅守著那一紙婚約,這和生活在包辦婚姻中的朱安如出一轍,卑微了自己還葬送了一生的幸福時光。

愛已經不在了,就需要勇敢的放手,轉角遇到愛。

放過自己的執念,你也會迎來自己更廣闊的天地。感情中從來都不存在卑微這個詞語,你一味的讓步並不能換來你想要的初見時美好。

愛情永遠是兩個人的舞臺,一個人窮其一生不停的表演,也註定只能讓自己蹉跎一生。

陪伴是最長情的愛戀,相守是最美好的婚姻。

【薦讀】《世事如書,我只愛你這一句》溫暖一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左:廖翠鳳 右:林語堂

林語堂和廖翠鳳

結婚的時候,林語堂做了一件奇事,他把結婚證書一把火燒掉了。他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把婚書燒了吧,因為爭書只是離婚時才用得著。”

這件事已經成為現在廣為流傳的美談,因為林語堂不會忘記眼前的這位女子不顧自己的家庭的清貧而義無反顧嫁給他。這樣的勇敢,這樣的愛,此生此世又怎能辜負。

有人說林語堂一生中遇到的兩個人女人,就像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和紅玫瑰之說。但是林語堂和廖翠鳳的故事卻沒有延續這種說法,反而讓他們的感情更加深刻。

雖然廖翠鳳不是林語堂最初的愛,但是她用傳統女性的溫良恭儉,容納了林語堂所有的放肆和不安份。他們婚後相伴的這五十年裡,足以用時光把愛化成深入骨髓的日常。

他們之間的幸福就是簡單的陪伴,沒有轟轟烈烈,只有柔情似水。林語堂回家時,她端上的一杯熱茶,做好的一桌飯菜,僅此而已。

巴金和蕭珊

巴金和蕭珊在那個社會劇變、思想解放的時代,收穫這麼圓滿的愛情實屬難得。

冰心曾說:“巴金最可佩服之處,就是他對戀愛和婚姻的態度上的嚴肅和專一。”

蕭珊與巴金廝守了28年,55歲時生病逝世。對於她來說,此生對巴金的陪伴便是最大的幸福。蕭珊去世後,巴金把對她的懷念躍然紙上,用溫暖的文字來懷念他此生的摯愛。

巴金後來一直沒有再尋找伴侶,因為他此生的愛已經全部給了蕭珊,沒有能夠替代。

巴金寫道:“這並不是蕭珊最後的歸宿,在我死了以後,將倆的骨灰合在一起,那才是她的歸宿。”

守著你的骨灰過餘生的感動,讓幾代人為這樣專一的愛而感動得熱淚盈眶。

一生選一人,擇一城,生同眠,死同穴,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

巴金和蕭珊二十多年相濡以沫,兩個在一起,朝著相同的方向努力,相互扶持,這就是最好的愛情。

如果說林語堂夫婦的美滿婚姻是陪伴,那巴金和蕭珊的愛就是相守。最好的婚姻往往都是平淡的,但是卻細水長流般的在陪伴和相守的時光中一起走到終老。

正像本書作者在書中說的那樣:“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同床共枕的那個人一起嘻鬧,一起著看彼此鬢角漸白、牙齒漸松,在後相對掩嘴偷笑,彼此相依,共度一生。”

結語:

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婚姻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說:“一個理想的家庭,其實就是一個有修復能力的家庭。並沒有一個家庭是沒有衝突、沒有問題的。只要這個家庭具備了修復衝突、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它就是一個足夠好的家庭。”

在物慾橫流的時代裡,更多的人面對愛情、婚姻時,意識不到彼此的磨合對於一場永恆的愛來說都是必經之路。於是,真愛在物質交換間變得凋零。

真愛的道路沒有時空的界限,不管是在民國時期的文人墨客,還是身處現代快節奏的我們。美好的愛情無論何時都會有,而愛情帶來的苦澀每個時代的人都無法逃避。

通往真愛的道路沒有捷徑,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兩個有緣份的人想從相愛走到慢慢變老的那一天,都需要雙方付出包容、理解以及用心的經營,還有一份對婚姻和家庭的責任。

當我們回望歷史,重溫民國時期的愛情故事,雖然隨著歲月流逝那些人早已消失在畫卷的盡頭,但是他們那些動人的情話和追尋愛情的永恆故事,卻會一直留在泛黃的紙上。

因為愛過,所以珍貴。一剎那的愛意,可以永恆。

Tags:朱安愛情張幼儀婚姻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