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邯鄲古城裡的" 垃圾箱" ,用來鼓風,用來鼓風,這個名字你知道嗎?

由 周山文化 發表于 人文2021-05-24

簡介風箱,也叫風掀、風匣,是放在鍋灶旁的一個長方形的木製箱子,由一個推拉的木製把手和活動木箱構成

橐龠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風箱,用來產生風力的裝置,由一個木箱、一個推拉的木製把手和活動木箱構成。用手拉開活動木箱,空氣透過進氣口使風箱的皮橐內充滿空氣,而且並不塌縮,再拉動其體能夠將其內的空氣壓出, 空氣透過輸風管,可以推動柴火燒的更旺,用於做飯或者鍊鐵等。最常見的一種由木箱、長方形活動木箱構成,用來鼓風,使爐火旺盛。

風箱,逐漸消失的記憶

北方農村,家家戶戶灶房內都有磚砌的鍋灶,鍋灶旁的風箱,是不可或缺的炊事用具。

風箱,逐漸消失的記憶

風箱,也叫風掀、風匣,是放在鍋灶旁的一個長方形的木製箱子,由一個推拉的木製把手和活動木箱構成。每個清晨、中午和傍晚的村頭巷尾,總能發出“吧嗒吧嗒”清脆悠揚的聲音,和著犬吠牛哞、孩童笑鬧聲,以及大人們的說話聲和嫋嫋升起的炊煙,繪就出一幅鄉村風景畫。

風箱,逐漸消失的記憶

農家鍋灶灶膛裡燒的燃料並不都一樣,有的是玉米、高粱等作物秸杆,也有枯枝樹葉和摟回來的柴草。因燃料質地堅硬,要鼓風助燃,只好用風箱。鍋灶與風箱連線處有一個通風道,像一個橫倒的“酉”字,內有木板和雞毛做成的“活塞”,正面有個拉桿,向前推或向後拉,靠其來回運動產生氣流,再透過專門的風道,將風沿著鐵皮捲成的圓筒,送入灶膛爐篦下,鼓吹灶膛以助火勢。在風的“鼓吹”下,火苗歡快地跳躍著,燒熱鐵鍋裡的涼水、加熱了鐵鍋裡的飯菜。

風箱在古代又叫橐龠(tuoyue),指古代鼓風吹火用的器具。

風箱,逐漸消失的記憶

《道德經》第五章雲:“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其大意為:“所以說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癟,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

風箱,逐漸消失的記憶

據李約瑟博士考證,成書於1280年的一本題為《演禽斗數三世相書》卷二中有拉桿活塞式風箱的最早的圖畫。這種風箱輕便省力而且功效高,很快得到普及和發展。元代陳椿《熬波圖》中繪有鑄鐵用回拉桿雙閥門風箱。而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中,亦繪有許多風箱圖,而且,不同用途的風箱,其進氣或出氣的閥門數量也不相同。

風箱,逐漸消失的記憶

隨著時代的發展,風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如今的鄉下,人們幾乎都用上了天然氣灶、電飯鍋、電磁爐等,農家院裡很少看到有嫋嫋的炊煙,更難聽到那“吧嗒、吧嗒”的風箱聲,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卻越發地思念起那“吧嗒、吧嗒”的風箱聲來。

風箱,逐漸消失的記憶

鼓風機

風箱,儼然已成為了記憶中的東西。

Tags:風箱吧嗒木箱鍋灶灶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