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先抒情再寫景,韋應物這首五言絕句,為何能吸引人?

由 沉於古詩 發表于 人文2021-05-20

簡介您看,詩人雖然在前兩句抒情,但分別留下了兩個問題,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

故園眇何處

我們通常見到的借景抒情的古詩,都是先寫景,再抒情。

這樣寫有兩個好處:

一是感情變化線會比較清晰;二是可以把感情留作懸念,吸引讀者往後讀。

但是,偏偏有些詩人不按這個套路來。

韋應物的這首《聞雁》,就是先抒情再寫景的代表作。

那麼詩人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他又是如何吸引讀者讀下去的呢?

我們來讀一讀。

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寫作背景:韋應物是長安人,這首詩是他調任滁州後不久寫的。

我們來仔細讀。

先抒情再寫景,韋應物這首五言絕句,為何能吸引人?

滁州

1、故園miao何處

故園,指故鄉。

眇,本意是眯著眼睛看,這裡指仔細地察看。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簡單:仔細地察看,我的故鄉在哪裡呢?

您看,詩人

沒有寫

時間、地點或者景物,而是直接

透過設問

寫出了思鄉之情。

這樣寫也有兩個好處。

(1)突出詩人的感情。

“故園”兩個字放在開頭,沒有任何干擾,讀者能立即明白,詩人想家了。

(2)巧妙地留下問題,吸引讀者往下讀。

為什麼仔細地察看,詩人還要問故鄉在“何處”呢?

很顯然,

詩人並沒有看到故鄉。

詩人思鄉但又看不到故鄉,可見詩人心情很失落。

那麼,

詩人為什麼看不到故鄉?

這就是詩人透過設問

留下的懸念,吸引我們繼續往下讀。

我們看後一句有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先抒情再寫景,韋應物這首五言絕句,為何能吸引人?

滁州巨幅稻田畫

2、歸思方悠哉

歸思,回家的思緒。

方,正。

悠,指悠遠綿長。

哉,是語氣詞,相當於現在的“啊”。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回家的思緒正悠遠綿長啊。

為什麼看不到故鄉?

詩人並沒有急著回答,而是繼續寫思鄉之情。

悠,說明詩人

思鄉的時間久。

方,說明詩人

仍然還在思鄉。

詩人看不到故鄉,但又一直苦苦地思鄉,

可見是心裡很痛苦。

但這裡又新增了一個問題:

詩人為何要苦苦地思鄉呢?

您看,詩人雖然在前兩句抒情,但分別留下了兩個問題,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

我們看第三句。

先抒情再寫景,韋應物這首五言絕句,為何能吸引人?

秋雨夜

3、淮南秋雨夜

淮南,這裡指滁州。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滁州秋雨綿綿的長夜裡。

到這裡,才終於寫出了地點和時間。

原來詩人在滁州,而且是在一個秋雨綿綿的夜晚。

這就很清楚了。

(1)詩人為什麼看不到故鄉?

因為他在滁州,距離長安實在太遠了。

(2)詩人為何要苦苦地思鄉呢?

因為“秋雨夜”。

我們都知道,秋雨綿綿的天氣在江南很常見,而在西北的長安,相對比較少一些。

詩人剛到滁州不久,就碰到了秋雨綿綿的天氣。

這種陌生的氣候很容易惹起詩人的鄉愁。

秋雨不停,詩人的思鄉之情也就不會斷絕。

您看,詩人在前面留下的兩個問題,這一句就全部回答了。

那麼這首詩是不是可以到此結束了?

肯定不可以!

為什麼?

因為這一句看似回答了前兩個問題,其實

又留下了兩個更奇怪的問題。

(1)既然詩人在滁州,他為什麼還要“眇”呢?

這不是明擺著,他在滁州肯定看不到長安呀,這還要仔細看?

(2)詩人思鄉這麼痛苦,那他該怎麼排解呢?

秋雨不停,詩人就會一直苦苦地思鄉,那麼詩人就只能乾等著天晴麼?

肯定不能全部指望老天爺,對吧?

詩人得想想辦法,如何減輕自己的思鄉之苦。

我們接著看後一句。

先抒情再寫景,韋應物這首五言絕句,為何能吸引人?

大雁

4、高齋聞雁來

高 齋,樓閣上的書房。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在樓閣上的書房中,聽到了大雁飛來的叫聲。

這句話很有意思,我們要仔細讀。

先看“高”字。

詩人為什麼要用“高”字?

您想想,詩人住的樓能有多高?

樓上是他的書房,說明這不是特殊的建築。

普通的樓閣,一般也就兩層。

但是

他偏偏用了“高”字。

為什麼?

因為“高”和“眇”,這兩個字突出了

思鄉的深切。

詩人心裡太痛苦了,他實在無法排解,所以他上樓仔細地尋找故鄉的影子,

其實也是尋求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但是等他到了

“高”

處,並且

“眇”

了一週,自然更加痛苦了。

因為他根本不可能看到故鄉。

那麼詩人該怎麼辦呢?

再看這個“齋”字。

詩人為什麼要進書房?

這很容易理解,

因為他想寫信。

給誰寫信?

自然是長安的親友。

自己無法見到親友,但如果能把自己

對親友的思念寫出來

,寄給他們,也能稍微緩/解自己的思鄉之苦了。

所以他才走進了書房。

那麼他寫了信麼?

不知道。

但我可以確信,

他即使寫了也沒有寄出去。

為什麼?

因為他聽到了大雁飛來的聲音。

這個“來”字說明了一切。

詩人在江南,大雁在秋天由北向南飛,所以是飛來。

但是長安在西北,

大雁又如何能夠把詩人的書信帶給親人呢?

您看,詩人聽到大雁的叫聲,該多麼痛苦,寫信給親友的願望也無法實現了。

先抒情再寫景,韋應物這首五言絕句,為何能吸引人?

古代樓閣

5、總結

我們理一理這首詩的感情脈絡:

首先,

秋雨綿綿,詩人

思鄉不能斷絕,很痛苦;

其次,

詩人為了尋求自我安慰,上樓仔細地尋找故鄉,結果沒有看到,詩人的

痛苦之情更深一層;

結尾,

既然見不到親友,詩人想到寫一封書信,結果聽到雁聲,才發現大雁已經南飛,無法再幫他傳遞了,於是

詩人的痛苦之情再深一層。

這就是詩人的感情脈絡。

但是,

詩人的行文並不是按照感情的變化來寫的。

詩人行文順序是這樣的:

先寫,

尋找故鄉卻看不到故鄉;

再寫,

思鄉之情悠遠綿長;

然後,

到這裡才回答“看不到故鄉”和“思鄉之情悠遠綿長”的原因,同時又留下該如何排解心中痛苦的問題;

結尾,

本來尋求排解,卻又加深了痛苦。

詩人先抒情,但又巧妙地留下問題,吸引讀者一直讀下去;直到寫景,詩人回答了問題,卻又巧妙地引出更奇怪的問題。

一直到結尾,讀者才能弄清楚詩人的感情脈絡。

這首詩雖然只有20個字,但詩人先抒情再寫景,把感情線隱藏得很深,要讀懂它非常不容易。

但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讀起來才覺得非常有味,您說是嗎?

您還見過哪些先抒情再寫景的詩呢?

歡迎留言哦。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我是沉於古詩,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我,我每天都會為您解讀一首古詩。

Tags:詩人思鄉故鄉滁州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