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劉備家住大樹樓桑是什麼意思?劉備為何能成為三國時期的開國皇帝?

由 林歌 發表于 人文2021-05-18

簡介這個地方文化傳統源遠流長,代不乏人,除了劉備和他的老師盧植以及猛將張飛,北魏還出過一個為《水經》做注的酈道元,唐代出了一個苦吟詩人賈島

劉備家住大樹樓桑是什麼意思

大樹樓桑,少年劉備的百年孤寂

多年以後,劉備終於登上了先祖曾經坐過的那把黃交椅的時候,準會想起童年村口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指著那棵老桑樹,跟夥伴的戲言:“我為天子,當秉此車蓋 ”。

當時,大樹樓桑是個百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佈著桑樹,亭亭如蓋。

劉備出生於東漢涿郡涿縣樓桑村。

歷經近兩千年風雨,這個小村莊依然屹立在冀中平原的土地上。樓桑村坐落於涿州西南十五里,至今村內村外桑林片片。

自古以來,中國的英雄似乎總是天生異種。

《三國志》中描述,說劉備雙手過膝,耳朵大得自己都能看見。

這樣的相貌的確不凡,以至於劉備被時人罵做“大耳賊”。

人傑往往是由於地靈,但冀中平原自古就是一塊樸實無華的土地,似乎沒有靈異之象。

在中國古代,普通農家都過著自耕自織、自給自足的生活除了要在農田裡勞作還要種桑養蠶、紡紗織布,因此家家都有桑田房前屋後也遍植桑樹。

要說老劉家的不凡之處,就是他家院角那棵桑樹了。

它有五丈多高,而且樹冠寬大、枝繁葉茂,“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既像車駕上的華蓋,又像半空中搭起的一座小樓,十里八鄉的桑樹都比不了它,以至於往來的人都說這戶人家早晚得出貴人。

這棵參天大樹是看著劉備長大的,記錄著劉備幼時的豪言壯語和少年時代的成長。

後來劉備稱帝,他的家鄉被遠近的鄉鄰叫做“大樹樓桑”。

涿州在燕京正南一百二十里。

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燕京就是燕趙之地經濟文化中心,而涿州就是出京的第一站。

這個地方文化傳統源遠流長,代不乏人,除了劉備和他的老師盧植以及猛將張飛,北魏還出過一個為《水經》做注的酈道元,唐代出了一個苦吟詩人賈島。

此外,唐朝苦人出身的禪宗六祖慧能,以及喜歡說實話辦實事的宋太祖趙匡胤,他們的祖籍也在這裡。

作為儒學的一代宗師,劉備的老師盧植老先生年輕時曾跟鄭玄一起拜當時的大儒馬融為師,併成為馬門的佼佼者。

這個馬融是東漢名將馬援的從孫,不僅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儒,更是一位特立獨行的曠世高人。

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他在給學生們上課時不忘耳目之娛,大帳前面學生們悶頭讀書,大帳後面卻是鼓樂喧天,一幫家伎舞女載歌載舞,他老人家懷裡還摟著一個也說不定。

據說以破壞禮教為尚的魏晉“風骨”就是從他這開始的。

跟這樣的老師在一起,哪裡是上課,簡直是在經受折磨和考驗。

但盧植還真是一個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跟風流成性的老師學習多年,眼睛從來沒掃過那些舞女一眼,終於煉成“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的大儒。

不過,這樣的老師不會教得太仔細,於是盧植落了個“好鑽研精義而不拘守章句”的評語。

估計是他的老師沒工夫給學生細解“章句”,只好自己去琢磨“精義”了。

讓盧植露臉的是,後來他帶出兩個著名的學生,一個是公孫瓚,三國第一霸;一個是劉備,三分天下。

有了盧植的底子,盧氏後來成為中國北方的名門望族。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歷史上涿州出的名人,似乎都可歸為奇人和怪人一類,但究其本質卻都是老實人,做的事都是實實在在的。

劉備就是生長在這塊土地上,在他身上似乎也並存著“老實”與“怪異”兩種成分,由此走上了他的英雄之路。

英雄自有英雄之器,英雄都是天生的料。

百鍊成鋼,但煉的首先得是鋼;烈火真金,但煉的首先得是金,否則都是白忙活。

因此作為一個英雄,肯定從小就與常人相異,劉備也不例外。

但這種與眾不同,倒不是像虞舜和項羽那樣一個眼睛裡長著兩個瞳孔(重瞳),也不是一定要顯露現出什麼英雄氣概,而是要具備一種過人的特殊的內在品質。

少年時代的劉備就具有這種特殊品質,那就是我們已經提到過的寬厚,而他日後為人稱道的“仁義”,也無非是這種品質的延續和發展。

人的稟性真的從小就不同嗎?

沒錯!

三國時代的孔融三歲就懂得讓梨難道是誰教的?

稟性使之然也。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善良是一種天性。

即使一奶同胞,稟性也判然有別,命運更是天差地遠。

在很多時候,具有善良根性的孩子,在童年的時候似乎總比別的孩子更加天真,乃至愚鈍,但最終會走得更遠。

當劉備幼時站在那棵大桑樹下,用手指著鬱鬱蔥蔥的樹冠,對小夥伴說:“別看現在我家窮,將來我一定會坐上有這麼大華蓋的天子之車”時,可以想見這個可憐孩子的孤獨與無助。

劉備幼年喪父,家道破敗,但他的宗室身份,鄉人知道,劉備自己也知道,鄉人大概少不了逗他或嘲笑他,說你們家以前可不這樣,還做過王爺呢。

也許,從年幼的劉備嘴裡說出的那番豪言壯語正是在一次次嘲笑的情況下被激發出來的。

英雄不遇,古今同慨。

劉家的中興曇花一現,家底還沒攢厚就又一次敗落了,淪落到孤兒寡母織蓆賣鞋的境地。

這一波三折的家史,不能不對劉備的成長造成重大影響。

在幫助母親織蓆販履的困苦階段,劉備領略了人世間的世江態炎涼和無比辛酸,“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的性格大概正是在這一階段煉就的。

這段日子雖然辛酸,但對他絕對不什麼壞事。

其實,家遭變故並吃過苦,對於每一個官宦家子弟來說,都是一筆的難得的財富,未嘗不是他們擺脫紈絝子弟宿命的一個機會。

大家族嫡出後繼無人,而旁支庶出卻人才輩出,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不勝枚說。

當年西漢滅亡,正是靠漢景帝第七子長沙王劉發的後裔劉秀在亂劉世中剪滅群雄,才得以光復漢室江山。

而今,又出了一位漢景帝的遠支玄孫,他也要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為漢室掙回一點顏面。

他,就是住在幽州涿郡涿縣大樹樓桑連譜系都難以稽考的漢室宗親劉備劉玄德。

童年的劉備也不是一天好日子都沒享受過,要不稀罕個“美衣服”了,怎麼還同時嚮往“狗馬”“音樂”那樣的高消費呢?

同時,有心的族人也越來越發現劉備的確不是一般材料了,於是給予他越來越多的資助。

《先主傳》裡特地留下了這位族人的名字,劉元起,大概是劉備的遠房叔伯吧。

歷史就是這樣傳下來的大概是劉備當了漢中王以後,沒少給自己的仨兒子痛說革命家史,說爹爹小時候可沒少吃苦,還跟著你們奶奶一塊織過席子賣過鞋。幸好你爸爸命中總有貴人相助,才創下了這麼大的家業。

記住:你們劉元起叔祖就是咱家的恩人,以後等咱們打回老家去,一定要報答他老人家呀。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劉備的苦日子並沒過多久,而且幼年也曾讀書識字,這一點對於劉備的成長關係重大。

三國時代之前有文盲打天下的例子,漢高祖劉邦就是一位,三國時代以後也有。

但這樣的事情在三國時代卻不成,一個文盲在那個時代蹦跗不了幾天。

同時,我們也可以確定,劉備小時候不可能一直跟著母親織蓆賣履,那樣涿州只會多出位小商販,而不會出現一位劉先主。

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十五歲,劉備的母親讓他拜當時大儒盧植為師。

劉備之所以能夠成為盧植的學生,一是劉家接受了可觀的資助,擺脫了經濟困境,甚至出得起不菲的束脩(學費)了;二是盧植也是涿縣人,是劉家的鄉黨。

而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多少也幫了點忙。

母親這個非常有遠見的決定,徹底改變了劉備的命運。

從此,劉備不再是大樓桑樹下那個孤苦無依的孩子,而是一個躍躍欲試要開創自己偉大前程的不凡少年。

Tags:劉備盧植桑樹涿州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