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用痛苦換來歡樂”——《貝多芬傳》

由 愛玩耍的小儒艮 發表于 人文2023-02-07

簡介直到後來聽到貝多芬的《歡樂頌》,我疑惑了:歷盡苦難、飽受摧殘,生活予以嘲諷、命運帶來欺騙,在如此悲慘的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他還能唱出歡樂嗎

大增的意思是什麼

“凡音所起,由人心生;人心之動,物之使然也。”的確,一個創作,代表著一種心境,一種心境,由一種環境造就。直到後來聽到貝多芬的《歡樂頌》,我疑惑了:歷盡苦難、飽受摧殘,生活予以嘲諷、命運帶來欺騙,在如此悲慘的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他還能唱出歡樂嗎?翻開《名人傳——-貝多芬傳》,我期望於此找到答案。

“用痛苦換來歡樂”——《貝多芬傳》

“他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光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們真正的思想。”這是傳記開頭對貝多芬眼睛的描寫。所謂目者,心之門戶,這樣一雙眼睛背後藏著的,必是一顆堅韌不屈、率性真誠的強大內心。而我也不禁悲哀:一生不斷地被折磨,不斷地目睹殘酷與悽苦,不斷地親歷苦難與絕望,再明亮的眼神又怎麼不會漸漸黯然?可他真的沒有,沒有因為這世界給他帶來的悲慘境遇而放棄希望,反而給世間留下了一曲曲不朽的樂章,用他的話來說,是“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用痛苦換來歡樂”——《貝多芬傳》

。十七歲,貝多芬便擔起兩個弟弟的教育之責,主持門戶。不同於出身良好的莫扎特,童年的他幾乎沒有享受過半點家庭的溫情。後來的他,被迫離開萊茵河畔的故鄉波恩,然而卻從來沒有忘記過它、更沒有因為他悲慘的童年經歷而憎恨它,他所保持著的,只是一種溫柔的回憶。正如他所言:“我的家鄉,我出生的美麗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終是那樣的美,那樣的明亮,和我離開它時毫無兩樣。”相同的仁慈與寬懷,在他與他死去的兄弟的兒子——-他的侄兒的關係那裡,尤其得以體現。

為了爭奪對侄兒的監護權,他奔走於無盡的訴訟案;他把心坎間洋溢著的全部溫情,都灌注到這個孩子的身上。可他的侄子卻總是讓他失望,甚至說道:“因為伯父要我上進,所以我變得更加下流”,他踐踏著貝多芬對他的熱愛,唏噓著貝多芬對他的叮囑,可即便如此,貝多芬仍是表達寬恕:“我親愛的兒子——-一句話也不必再說,——-到我的懷抱裡吧!你不會聽到一句嚴厲的話……我將用同樣的愛來接待你。”然而,即便是在貝多芬臨終的時候,他的“兒子”也沒有在場。這樣一個結局,我也只能借他自己說的一句話聊以慰藉:“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認還有什麼優越的標記。”大事者,必先寬懷,寬懷者,不過貝多芬。

“用痛苦換來歡樂”——《貝多芬傳》

他的疾病——-耳聾之於音樂家,是莫大的諷刺。“我不能跟別人說話……我不能說:‘講得高聲一些,叫喊吧;因為我是聾人啊!”這似是而非的自嘲,像極了一出最出色的喜劇——-它們往往都暗含著一個悲劇的核心,以致我無法理解,這話出於貝多芬之口,需要多麼巨大的勇氣。就像一個戰士沒有武器,就像一位畫師失去光明,貝多芬正在被剝奪的,是他最能引以為傲的能力。除了聽力的越發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楚折磨,“他瞞著家人,甚至心愛的朋友也不告訴,他避免與人見面,使他的殘廢不被發現,他獨自守著這個可怕的秘密”。它們一朝住在他身上,竟永遠不再退隱。這種悲劇式的愁苦,在他的《悲愴奏鳴曲》(1799)得以顯露。奇怪的是,他同時期的作品,卻仍有許多歡樂的曲目,比如《七重奏》(1800),比如《第一交響曲》(1800),這些“是頌讚萊茵的作品,是青年人對著夢境微笑的詩歌。”他似乎永遠懷揣著希望,永遠熱愛著生命,哪怕生命於他,顯現的永遠是最惡毒的一面。

“用痛苦換來歡樂”——《貝多芬傳》

在這些肉體的痛苦之外,還有另一種痛苦,他的愛情。他抱著極強烈的熱情,“不斷地鍾情,如醉如狂般顛倒,不斷地夢想著幸福,然而立刻幻滅,隨後是悲苦的煎熬。”天真而熱烈,童貞而純潔,“這樣的人,是生來受愛情的欺騙,做愛情的犧牲品的”。他的《月光奏鳴曲》,由他鐘情的物件所題贈,他愛著她。然而,“這段愛情使他格外感受到自己的殘疾,境況的艱難,使他無法娶他所愛的人。其次,她是風騷的、稚氣的、自私的。”最終,她嫁給了另一個人,卻利用貝多芬以前的情愛,要他幫助她的丈夫。

“用痛苦換來歡樂”——《貝多芬傳》

熱情的貝多芬立刻答應,“但是我瞧不起她。”難以想象,昔日鍾情的物件為她的丈夫向自己哭訴求情,以致那些存留著的美好的情感全部破碎,代之將是怎樣無法言說的悲哀?肉體上與精神上的雙重摺磨,使他到達近乎崩潰的邊緣。他一生也就只是這一次,經歷著最絕望的苦悶時期,似乎到了顛蹶的關頭,他,差不多要結束他的生命了,甚至都已經把遺囑寫好,註明“等我死後拆開”。然而他強大的內心、堅強的道德情操、強毅的天性又使他重新振作:“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在他最後的交響創作《第九交響曲》裡,我似乎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這首曲子融入了貝多芬一生的鐘愛:席勒的《歡樂頌》。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宿命,但我更覺得是一種諷刺,一個被折磨不堪的生命,最後留給世間的,竟是一首歡快的聖歌。回觀自己,可能因為一次微小的失敗,便覺跌入人生谷底,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委屈,便覺得真是與我為敵,想來可笑!是的,也許我不應該去猜測,猜測他如何能歌頌歡樂,因為,他本身,就是歡樂。

“用痛苦換來歡樂”——《貝多芬傳》

苦難並沒有擊垮他,他卻教會了我們如何迎擊苦難。一個堅強的靈魂,沒有受限於軀殼的桎梏,沒有迷失於絕望的邊緣,沒有屈服於命運的枯槁。這使我想起了那段經典的對白:

”命運向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勇士低聲迴應,我就是風暴。“

Tags:貝多芬歡樂沒有寬懷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