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青未了|出家人的水聲山色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人文2023-02-06

簡介詩人沉醉於水聲山色之中,也委婉地抒寫出自己樂山喜水、看淡名利的恬淡襟懷

犯和尚什麼意思

青未了|出家人的水聲山色

《山居》(其一)

宋代 釋景淳

屋架數椽臨水石,門通一徑掛藤蘿。

自緣此處宜投老,饒得溪雲早晚過。

景淳,生活於宋神宗年間,他自小孤寒,又無人領養,只好當和尚填飽肚子。可是後來他卻非常勤奮,每次都認真聆聽大師們的宣講,又不斷地溫習那些佛經,最後終於成為一位受人敬佩的高僧。這首詩描寫作者山居感受,字裡行間傳達出一種恬淡的心情。

青未了|出家人的水聲山色

前兩句細膩地描繪了一幅山水畫卷,崇山峻嶺中修建了幾座簡陋的茅草屋,屋前屋後遍佈著很多怪石,門前又正對著淙淙流淌的清澈溪水。一條蜿蜒的小路,將茅屋與外界相連,路旁粗大的高樹上爬滿了翠碧的藤蘿。

詩人時常在小路上散步,那裡沒有塵世的吵鬧,只聞潺潺的溪水聲,心中便覺得無比安寧。清風吹拂過高僧略顯滄桑的臉龐,讓他感受到山林裡的涼爽。眼前一片翠綠,盡顯大自然的勃勃生機,也讓詩人的心情極其放鬆。

青未了|出家人的水聲山色

後兩句抒寫作者的議論,“

自緣此處宜投老,饒得溪雲早晚過

。”山間的溪水時而歡快地流淌,時而靜靜地流入深潭;山腰的浮雲來去自由、漂浮不定,有時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波橘雲詭、神奇夢幻,有時又在山林中來回飄蕩、瞬息萬變。

詩人深感此處可以修身養性,也是安度餘生的好地方,並用“自緣、饒得”表達出內心的愉悅和享受。凡塵中充滿了煩惱,人們如果閒暇時來到林泉小住,不僅可以感受到一種恬靜的氛圍,還能讓心境變得開闊,很多事也會看淡,不再斤斤計較、睚眥必報。

青未了|出家人的水聲山色

《山居》(其二)

隨身只有過頭杖,飽腹惟憑摺腳鐺。

幾度遣閒何處好,水聲山色裡邊行。

高僧獨自一人在房間時,經常會焚一炷香,煮一壺茶,有時靜靜地誦讀經書,有時默默地參禪打坐。他即使足不出戶,卻可以神遊八極、思接天宇,感受天地間的虛曠,領悟人生中的禪理。這首詩透過描寫日常的活動,展現出大師的生活樂趣。

青未了|出家人的水聲山色

出家人重在修行,不在乎物質享受,只要能夠滿足溫飽,就無慾無求了。前兩句抒寫作者的行動,“

隨身只有過頭杖,飽腹惟憑摺腳鐺

。”他外出時隨身攜帶一個高過頭顱的禪杖,方便自己登山涉水。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斷了一隻腳的舊飯鍋,可以隨處化緣。鐺是一種類似於釜的烹飪器具,形狀像一個三腳鍋。由此可見,詩人經常雲遊四方,是一個快樂的行腳僧。他四海為家,卻不以之為苦,反而覺得其中充滿了樂趣。詩人每天都能欣賞到秀美山川,也能見識到各種離奇的事情,心中沒有絲毫煩憂。

青未了|出家人的水聲山色

後兩句宣示了高僧的志趣,“

幾度遣閒何處好,水聲山色裡邊行

。”他每到一處,都會遊山玩水,尋訪古蹟,由於見多識廣,也就很容易比較出各處環境的差異,並從中挑選出自己特別喜歡的地方,然後在那裡多住一陣子。

詩人沉醉於水聲山色之中,也委婉地抒寫出自己樂山喜水、看淡名利的恬淡襟懷。人們在生活中總是疲於奔命,經常會感到煩躁不安。但是如果當大家聆聽到空谷中傳來的鐘磬和梵音,就會忘記那些紅塵往事,心情頓時就覺得安然恬靜。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Tags:詩人自緣山居高僧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