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李淵父子並不強大,晉陽起兵輕鬆攻入長安建立大唐,偶然還必然?

由 晨風曉月趣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3-02-03

簡介在很多人眼中,李唐的“晉陽起兵”是這樣的:太原留守李淵,喝醉了酒,一不留神睡了晉陽宮皇帝的女人,不得已起兵造反,隨後一路旗開得勝,只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就攻入了大隋京城長安,成功建立了大唐,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宏才大略的上一句是什麼

在很多人眼中,李唐的“晉陽起兵”是這樣的:太原留守李淵,喝醉了酒,一不留神睡了晉陽宮皇帝的女人,不得已起兵造反,隨後一路旗開得勝,只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就攻入了大隋京城長安,成功建立了大唐,坐上了皇帝的寶座。認為李唐的成功,主要原因是時機好、運氣好,將李淵父子的創業過程,理解為毫不費勁和一帆風順。但是,歷史真相是這樣嗎?

李淵父子並不強大,晉陽起兵輕鬆攻入長安建立大唐,偶然還必然?

“天時”——“晉陽兵變”前全國的形勢分析

公元604年,隋朝太子楊廣繼位登基,是為隋煬帝。楊廣當上皇帝之後,一改做太子時恭敬節儉的偽裝,原形畢露,奢侈鋪張、大興土木,好大喜功、四方征伐。隋文帝創下的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和諧的大好江山,被楊廣折騰得民怨沸騰,烽煙四起。

一是

猜忌威逼皇室重臣,導致朝廷內部動盪。文帝楊堅剛剛被害,楊廣就偽造文帝的敕書,賜死原來的太子、自己的哥哥楊勇。楊勇的十個兒子,也全部先後被害。

楊素是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楊廣奪嫡的主要推手,606年病重時,被楊廣逼死。德高望重的老臣高熲,因反對大修長城,被楊廣處死。被處死的還有禮部尚書宇文弼和賀若弼。另有一批朝廷重臣,如尚書左僕射蘇威、內史令蕭琮等人,也先後被罷官。隋朝的皇室宗親和朝廷的元老重臣,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無心朝政。

由於楊廣的猜忌清算,王公貴族紛紛造反。楊廣登基僅一個月,文帝楊堅的第五個兒子漢王楊諒,因楊廣殺害故太子楊勇,在太原起兵造反。楊諒自597年開始,就出任幷州總管,管轄著山西、河南、山東的52個州(全國是241個州),實力強大,兵精將廣。後來被隋朝大將楊素鎮壓,楊諒的黨羽數十萬家庭受到牽連。613年,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起兵造反。楊玄感是楊素的兒子,因楊廣害死自己的父親,替父報仇而造反。

李淵父子並不強大,晉陽起兵輕鬆攻入長安建立大唐,偶然還必然?

二是

橫徵暴斂大興土木,導致民生凋敝。

營建東都

。大業元年(605年),剛登基的楊廣就開始營建東都,並且追求極度奢華壯麗。據《食貨志》記載,每月徵用的民力達二百萬人之多,規模宏大,可想而知。同時要求工期緊急,被徵用的民力,累死病死者達十之四五。

開鑿大運河

。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南抵餘杭(杭州),北達涿郡(北京),全長2700公里,每月徵用的民力百萬餘人。

大造離宮

。楊廣每年都要出巡,曾經三次下江南遊揚州,兩次出巡塞北,一次出遊河右,三次到涿郡(北京),每年還在長安和洛陽之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要在目的地大建宏偉的宮殿。

重修長城

。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築長城,兩次調發男丁一百二十萬,有過半的民工死在漠北。

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使用的農民,不下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有一人以上服勞役,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李淵父子並不強大,晉陽起兵輕鬆攻入長安建立大唐,偶然還必然?

楊廣

三是

四處征伐,空耗了大量的人財物。楊廣的對外征伐,主要體現在三徵高麗上。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人出征高麗,在遼東和平壤城下被高麗的軍隊打敗。

第二年,楊廣再出兵圍攻遼東城,後因楊玄感的乘機起兵造反,而被迫從撤軍,無功而返。

大業十年(614年),不甘心失敗的楊廣,第三次發兵進攻高麗,最後因大隋王朝自身難保而議和收兵。

在三次攻打高麗的戰爭中,徵用民夫和兵士數以百萬計,徵調全國的財物無數,大量計程車兵和民夫死在異國他鄉。

無休止的勞役和連年的征戰,導致了中原大量的勞動力和耕畜的嚴重缺乏,大量土地被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直接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大隋的天下,從此群雄並起,烽火遍地。

朝廷勳貴楊諒、楊玄感舉兵造反,馬邑校尉劉武周、金城郡薛舉、羅縣令蕭銑等人,紛紛擁兵自立為王。竇建德、翟讓、杜伏威、林仕弘等紛紛發動農民起義,農民起義軍迅速發展壯大,不僅遍及山東、河北、河南等中原腹地,而且逐步發展到全國。

亂世出英雄。隋末的大亂,給了李淵父子恣意展示才華的廣闊舞臺和自由揮灑才智的充足空間。

李淵父子並不強大,晉陽起兵輕鬆攻入長安建立大唐,偶然還必然?

“地利” ——晉陽得天獨厚的地理和形勢

古代的晉陽

,在今天的山西太原附近,是中國古代北方三大都市之一。長安是正都,洛陽是東都,而北都就是晉陽。李白詩中的

“天王三京,北都其一”

,說的就是太原。從先秦開始,山西就是戰略要地,太原更是兵家必爭之地,重中之重的戰略要塞。所以北方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得山西而得天下。

一是

地形險要。山西四面環山,太行山、恆山、呂梁山、洪濤山、中條山、太嶽山等,將山西四周遮蔽,成為安全屏障。太原地處山西的中心,也三面環山,雙重保障,有險可守。只要守住太原,外敵即使進入山西,也有足夠的時間組織力量反擊。熱兵器時代的閻錫山,能夠憑藉天險,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更何況是冷兵器時代。

二是

位置重要。山西正處在塞外漠北和中原腹地的中間位置,北方的遊牧民族,想要進入中原奪取政權,最快捷和方便的路線,就是選擇從山西開始,從雁門關進入,攻下太原,就可以牢牢佔據主動權。向南可以攻取洛陽,而後直下江南,一馬平川;向西,渡過黃河直搗長安,便可佔據關中大地,謀取天府之國的蜀地;即使無力南下,也可以佔據山西,據險而守,休養生息、積畜力量,虎視中原。所以說,山西太原是整個中原的北大門。

三是

民風強悍。山西的民眾,從來就是尚武成習,人性彪悍,老百姓喜歡參軍,嚮往戎馬生涯,在馬背上打天下,用刀劍拼功名。所以,佔據山西,募兵容易,兵源強壯。

四是

軍事空虛。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被各地造反和農民起義的軍隊,嚇破了膽,不敢返回長安和洛陽,呆在江都(今揚州)行宮。因此,大隋精銳部隊的大部分,都跟隨去了江南,守衛江都。中原的精銳主力,在王世充的帶領下,正在河南的洛陽周邊,與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血戰,雙方相持不下,一時半會還分不出勝負。京城長安的朝廷兵力本來就空虛,主要應對西涼的李軌和西秦的薛舉。以山西為全心的周邊地區,朝廷力量相對薄弱,為李淵的起兵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李淵父子並不強大,晉陽起兵輕鬆攻入長安建立大唐,偶然還必然?

山西地形

“人和”——李淵父子的宏才大略

566年,李淵出生在長安,其父李為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唐國公,其母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也就是說李淵叫隋文帝楊堅為姨父。李淵七歲時,父親去世,其承襲唐國公。

581年,在李淵15歲的時候,姨夫奪了北周的皇位自己稱帝,建立隋朝。楊堅非常喜歡李淵,任命他為千牛備身(皇帝的禁衛武官),之後不斷升遷為譙州和隴州刺史。楊廣繼位後,先後任岐州刺史、山西河東慰撫大使。617年,正式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成為這一地區最高軍政長官,終於登上了重大的歷史舞臺。

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7月,李淵在晉陽誓師,正式宣佈起兵,5個月後攻入京城長安,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一是

韜光養晦保全力量。楊廣是透過殺兄弒父當上皇帝的,來路不正的皇位,總感覺心中不踏實不放心,疑心和猜忌心重重。楊諒、楊玄感造反之後,楊廣更是草木皆兵,大肆殺戮皇室和功臣。出身高貴、能力出眾的李淵,時時都在擔心自己可能成為楊廣猜忌的物件。

為求保全,李淵的策略就是韜光養晦:處處向楊廣表忠心,獲取信任,找機會遠離朝堂,獲得了弘化郡留守的職位,遠離了楊廣的視線;沉湎酒色,給人不思進取的印象;裝病,拒絕楊廣的提拔。這一系列成功的策略和過人的智慧,終於躲過了災禍。

李淵父子並不強大,晉陽起兵輕鬆攻入長安建立大唐,偶然還必然?

楊堅

二是

收納英才共舉大事。要開創一番偉業,就離不開一幫能人的支援。李淵在韜光養晦的同時,抓住一切機會,收羅人才,為將來的事業做準備。首先結交的是晉陽宮副監裴寂,此人成為晉陽起兵的直接推手,並將晉陽宮的全部家當:九萬斛白米、五萬匹布帛和四十萬副鎧甲,全部給了李淵,成為李淵創業的第一筆啟動資金。

其次是劉文靜,因與起義軍首領李密是聯姻,而被捕入獄。李淵設法將他救出,成為了李淵早期的首席謀士。還有劉弘基、唐儉等人。這些人,都在李淵晉陽起兵的路上,發揮了重大作用。

三是

巧借外力募兵除奸。要起兵造反,首要的任務是兵源。作為晉陽留守的李淵,手中的兵力估計只有萬餘人,何況李淵的兩個副手王威、高君雅,都是楊廣的親信,本來就是監視李淵的,這萬餘人還不一定聽指揮。唯一辦法就是招募。招募士兵需要理由也需要朝廷的同意。

關鍵時刻,馬邑的校尉劉武周殺了太守王仁恭,舉兵造反,佔據了晉陽附近的汾陽宮。為了抵禦劉武周,募兵師出有名了。但要讓百姓自願投軍,又是一道難題,但李淵有辦法。他讓劉文靜在民間散佈謠言,說朝廷馬上又要徵兵攻打高麗。山西的百姓一聽,去攻打高麗,多是十去九不回,反正躲不過兵役,還不如就近在晉陽參軍。李淵很快就徵集了三萬餘人。

手中有兵之後,下一個任務就是除掉身邊楊廣的親信王威和高君雅。殺人是需要充分的理由,否則不能服眾。恰好突厥神助,其騎兵進攻晉陽。於是,李淵暗中派人指控王威和高君雅勾結突厥,李淵當機立斷,將二人殺掉。從此,起兵水到渠成。

四是

奪長安定關中成霸業。突然起兵,光靠手中的這三萬人馬,在亂世的隋末,想要取得成功,異常艱難,只能先在夾縫中求生存,然後再謀求壯大。所以,李淵誓師造反的口號是“除暴君楊廣,尊奉代王為帝,解救天下蒼生!”在個口號很有學問,反楊廣不反隋朝,減少與隋軍的矛盾,也給自己樹立了奮不顧身救天下蒼生的義士形象。

李淵父子並不強大,晉陽起兵輕鬆攻入長安建立大唐,偶然還必然?

長安

起兵後,朝哪個方向發展也是個大問題。向東攻佔洛陽還是向西佔領長安或固守晉陽?固守晉陽最保險,但不會有大的發展,只有在攻城略地中發展壯大;向東攻打洛陽,東部李密的瓦崗軍和王世充的大隋主力,對剛剛起兵的李淵來說,都是龐然大物;據守長安的代王楊侑,實力並不是很強,還要分兵防範西涼李軌和西秦薛舉。所以,李淵幾經分析之後,做出了最明智的決策,渡過黃河向西,攻打都城長安。同時,李淵主動向北方的突厥求和,向東部的李密示弱,尊李密為盟主,全力向西挺進長安。

進軍長安也決非坦途。大軍剛出晉陽不遠,就得到情報,突厥和劉周武將乘虛襲擊大本營晉陽,李淵再次面臨重大決策。如果讓敵人佔領了晉陽,前進的路上又有代王的大將宋老生和屈突通據守黃河險要,如果雙方夾擊,大軍就危險了;但如果此時退兵回防晉陽,一仗沒打就退了回來,新組建的軍隊很可能軍心渙散一蹶不振。緊急關頭,再次顯現李淵的決斷和定力,兩相權衡,絕不回頭!大軍繼續挺進長安的同時,派出謀士劉文靜出使突厥,用金銀穩住北方貪婪的強敵。突厥不動,劉周武也就不敢妄動了。

五個月後的十月四日,李淵大軍進入長安。十五日擁立代王楊侑為皇帝,尊楊廣為太上皇,自稱唐王。

第二年的五月二十日,李淵在長安太極殿登基稱帝,國號為“唐”,改元“武德”。從此,中原大地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李淵父子並不強大,晉陽起兵輕鬆攻入長安建立大唐,偶然還必然?

綜合分析李唐“晉陽起兵”成功的原因,得益於“天時”、“地利”和“人和”,但歸根到底還是“人和”的作用。

“天時”,即隋末大亂的良好機會,但如果沒有長期的韜光養晦和力量積蓄,沒有對時機的準確把握

(起兵太早,周邊朝廷軍事力量強大,很容易被撲滅;起兵太晚,各方力量兼併發展成一兩家獨大的局面,很難在夾縫中成活。),

“天時”只會空逝;“地利”,即晉陽得天獨厚的地勢地理優勢,但如果沒有對“地利”的很好利用,

(晉陽起兵後是固守山西發展?還是東出洛陽爭霸中原和江南?又或者是西出京都長安?正是由於選擇西出長安,佔據關中和秦涼,從而擁有了穩固的後方基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源和糧草,更重要的是獲取了大量的優良馬匹這一戰略資源,為後來的勝利和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優勢反而會轉化為劣勢

“人和”,即李淵父子的宏才大略、精誠團結和奮勇拼搏,征服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個敵人,奪取了天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人世間所有的成功,都是長期的蟄伏積蓄和艱苦奮鬥後的化繭成蝶,都是歷盡寒冬雪霜和拼力向陽後的繁花盛開!

李唐“晉陽兵變”之路,以及後來大唐統一全國之路,開創貞觀盛世,都是一條充滿艱辛曲折之路,更是一條英勇頑強和全力拼搏之路!

百家講壇孟憲實:唐太宗的成功之道

學到知識

購買專欄

Tags:李淵晉陽楊廣起兵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