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我決定出本書就叫貪是什麼意思《了凡四訓》在書店有很多不用的版本

由 楓林隨記 發表于 人文2021-05-16

簡介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

我決定出本書就叫貪是什麼意思

《了凡四訓》在書店有很多不用的版本,我收藏的典藏版分為四本,每本一訓,四訓分別是:第一訓:立命之學;第二訓:改過之法;第三訓:積善之方;第四訓: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概要:所謂“立命”,就是要創造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束縛。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必須努力斷惡,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此,則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所謂“斷惡修善”,“災消福來”,這是改造命運的原理。命可以從心而造,所以心在哪裡,命就在哪裡。要改命運,先改自身:清除內心的一些妄念,改正過去的不足。

改過之法,犯了錯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錯在哪裡,這樣才能保證不會犯同樣的錯誤。袁黃的了凡認為,欲要改過,一定要有三顆心,一是羞恥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發勇之心。王陽明曾言自己的學說是“致良知”之學,這個致良知就是羞恥之心。所謂敬畏之心,就是說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的東西,舉頭三尺有神明,有所敬畏,人做事情就不會太出格。第三個是發勇之心,就是說,人意識到錯誤之後一定要在行動上體現出來,要勇於改正錯誤。

佛家講到十惡不赦,這個十惡的反面就叫十善,十善是什麼呢?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淫,第四不惡口,第五不兩舌,第六不妄語,第七不綺語,這就七個善,當然相反就是七個惡。還有三種是不貪,不嗔,不痴,當然反過來就是三惡,加起來就是十個。我們可以對照這十個來改過自身的不足,當我們看到自己不足的時候要發心懺悔,從而增長我們的善業。

積善之方: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書中主張行善積德。它的可貴之處是教會我們辨別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偽善。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乃知人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

謙德之效:要做到為人謙和。唯有“謙”,方能保住所積累的善果。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了凡對朋友說,如果上天真要賜福給一個人,那麼首先就會賜予他智慧。一個有智慧的人知道萬物的廣度,有著謙卑處下的胸懷,狂妄自大的是浮誇的,也是無知的。

我決定出本書就叫貪是什麼意思《了凡四訓》在書店有很多不用的版本

現在我摘取部分廣為人傳的經典語句給大家分享: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譯文:一切的福田,都在於方寸之間,從心中去尋找,沒有什麼不感通的。追求在我,不單單能夠得到道德仁義,也能得到榮華富貴。道德和富貴都能得到,這才是孟子說的“是求有益於得也”。如果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心向外馳求,那麼也只能是求索有方法,得到全憑命運,道德與富貴都會失去,所以沒有一定益處。

我決定出本書就叫貪是什麼意思《了凡四訓》在書店有很多不用的版本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譯文:即使是命中應該榮華顯貴,也要常常存落魄的念頭;即使是命中應該萬事順利,也要常常存不順的念頭;即使是現在是衣食無憂,也要常常存在貧困的念頭;即使是人們都敬愛你,也要常常存在恐懼的念頭;即使是家中德望很高,也要常常存在卑微的念頭;即使是你學問非常優秀,也要常常存在淺顯不堪的念頭。

效法天道,方能趨吉避凶!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譯文:《周易》為君子謀劃,趨向吉祥避開兇險。如果天命是一成不變的,那吉祥怎麼可能趨向,兇險又如何避開呢?《易經》開篇就說,積累善業的家庭,必然有餘下的吉祥,你信得及嗎?

心胸,就是財富!

我決定出本書就叫貪是什麼意思《了凡四訓》在書店有很多不用的版本

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譯文:這人世間擁有千金財富的,必定是千金人物;擁有百金家產的,必然是百金人物;應當餓死的人,必然是餓死的人物;上天只不過是根據人的材質而定,何曾加了自己的意思在裡面?

因循度日,枉對一生!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譯文:一定要每天都知道自己的過錯,天天努力去改,一天不知道自己的過錯,就是一天安於現狀,一天沒有錯誤可改,就是一天沒有進步。世上聰明伶俐的人不少,但觀察他們德業都沒有進步廣大的原因,都是因為“因循”這兩個字,耽誤了自己的一生。

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翻然捨己而從之;且為豔稱而廣述之。

譯文:不要以自己的長處去掩蓋別人,不要以自己的善事來彰顯他人的不足,不要以自己的才華與技能來困擾他人。收斂自己的才華與智慧,虛懷若谷;看到別人的過失,幫著包容掩蓋。一來,可以讓他自己反省修改過錯,一來可以讓他有所顧忌而不敢放縱。見到他人稍微有些長處可取,善事可標,就要向他們學習,並要要交口稱讚,廣為他人傳播。

知恥的人,才是活得最從容的人!

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譯文:知道恥辱對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不喪失恥辱之心,這就可稱之為聖賢之人了,如果喪失掉了恥辱心,那就和禽獸沒什麼兩樣。這就是改過的關鍵點。

了凡先生給後人留下了太多值得推敲揣摩的驚世經典,光是一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都已值得思考良久,袁先生更告訴我們: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主要因素,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數,而是一個人的“心田”,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為。

Tags:改過譯文之心常作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