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都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

由 老夏分析師 發表于 人文2021-05-16

簡介周瑜:被改寫的英雋少年小說對人物的塑造多有不同,周瑜可以說是被《三國演義》徹底改寫命運的角色,在正史上他的經歷與《三國演義》中的描說截然不同

三國演義來源於什麼

作為古典小說的一座高峰,《三國演義》的影響深刻而長遠,其中刻畫的眾多人物,各個有血有肉、性格鮮明,得到了人們的高度認可。

這些年來,我們可以看到無數以三國人物作為原型,被加入到故事、影視與遊戲之中,他們的形象更是以多元的方式呈現。

正所謂“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三國人物的二次使用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正確合理地開發與利用先人留下的這座文化寶藏。

然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終究只是一部文學作品,藝術加工的成分較多,英雄化或醜化某些人物,新增杜撰一些故事也是情理之中;

而晉人陳壽的《三國志》是正史,所撰皆為史實,內容較貼近於歷史。

小說自然不會全篇寫實,所以演義與正史是存在出入的,甚至有個別角色有著全然不同的形象。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三國人物究竟又是如何呢?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以下四位被“演義”的三國人物。

孫堅:被削弱的江東猛虎

演義與正史的出入:歷史上真正的三國人物

在分裂割據的時代裡,歷史上向來多將佔據中原地區的政權奉為正統,三國中則是曹魏政權;

然而因著劉備漢室宗親的關係,《三國演義》的重心則是移到了蜀漢政權;至於兩者之外的孫吳,自然“戲份”遠比正史上要少。

有著“江東猛虎”之稱的吳國奠基者孫堅,在小說裡的筆墨或許並不多,但在正史上卻是濃墨重彩的重要角色,他既是驍勇善戰的“破虜將軍”,也是受人愛戴的豫州刺史,更被後世追封為“武烈皇帝”。《三國演義》中孫堅的篇幅較為有限,他的功績甚至還因各種原因移花接木到其他角色之上。

在陳壽所著的正史《三國志》中,白馬將軍公孫瓚沒有加入討董聯盟,自然當時在他麾下的劉、關、張三人也未曾隨行,進而也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呂布當時真正的敗績便是出自與孫堅的交戰。

此後關公的“溫酒斬華雄”更是並無此事,華雄乃是與孫堅的對陣中戰死,演義中則是將孫堅寫作華雄的手下敗將,這些赫赫戰功的易主使得演義中的孫堅存在感驟降。

其實孫堅的真正死因也是一場遺憾的犧牲,由於只帶幾名隨從追擊敵軍,他中了黃祖伏兵,中流矢而死於峴山。

雖然小說自然會有虛構,但這樣的英雄角色被慘遭大篇幅的“削弱”,或許也頗有些許可惜。

諸葛亮:被強化的一代蜀相

演義與正史的出入:歷史上真正的三國人物

諸葛亮作為一代蜀相,將忠臣與智者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魯迅先生曾評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時,說過:“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意為諸葛亮的才智誇張得有似神妖,不像世間存在的常人。

誠然,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一代名臣,諸葛亮在管理上,大政獨攬,事必躬親;在治人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戰爭上,頻出策略,謀定四方。

然而小說對於諸葛亮的刻畫花了大量筆墨於虛構與強化,使得孔明已然通神,動輒便能引來赤壁東風,將世事運籌於帷幄之中。

諸葛亮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但作為著重描寫刻畫的角色,《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僅正史中的功績盡有之,更是有著許多他從未有過的壯舉被強加於身。

起初“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的“隆中對”的預見性已經近乎預言姑且按下不談,此後的火燒博望坡與火燒新野兩項事蹟,在正史上前者是由劉備的計劃,後者則是毫無記載。

隨著蜀漢的發展壯大,諸葛亮被神化的部分則滲透在各章各節之中,著名的草船借鑑是孫家父子的智舉;冬至時日本就是多東南風,

這一點三國皆知;蜀漢由盛轉衰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真正五次伐魏只有兩次到了祁山。

然而,我們不可否認諸葛亮現實中的豐功偉績,他也依舊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傑出人物。

周瑜:被改寫的英雋少年

演義與正史的出入:歷史上真正的三國人物

小說對人物的塑造多有不同,周瑜可以說是被《三國演義》徹底改寫命運的角色,在正史上他的經歷與《三國演義》中的描說截然不同。

在《三國》故事盛行之前,周瑜在世人看來還是英雋的少年英雄形象,而史書上記載的周瑜更是被孫吳器重,以“王佐之資”將獨佔江東一隅的吳國振興至鼎立的三足之一。

周瑜的年少有為,曾為歷代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所豔羨,蘇軾曾於“赤壁”感懷,詞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計策其實歷史上並未存在,孫權是自願將妹妹嫁往蜀地的,孫劉聯婚後的不少事件則根本是“無中生有”。

而心胸狹窄恐怕是對周瑜最大的“汙衊”,歷史上的周瑜為人恢廓理智、雅量高致,與諸葛亮甚至未曾見面過,便英年早逝於徵蜀前夕,更談不上“三氣周瑜”的故事了。

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一直身處零陵沒有時間“英雄惜英雄”,前往三江口弔孝的也並非“臥龍”諸葛亮,而是“鳳雛”龐統。

而在以蜀漢為正統的立場來講故事的《三國演義》裡,孫吳政權又藉此遭到了“抹黑”。

關羽:被神化的忠義武聖

演義與正史的出入:歷史上真正的三國人物

談及關公關雲長,國人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義絕”形象,關羽更是經歷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神化過程,而今已被徹底封入神壇,得到世人的供奉、拜禮。

與今天家喻戶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陳壽所著的正史《三國志》中,《關羽傳》的字數僅有八百餘字,甚至還少於《董卓傳》的篇幅。

歷代以關羽作為忠君愛國信念的教材,加之民間數不勝數的傳說故事,關羽逐漸被神化成了今天的模樣。

除去上文提到的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外,其實史實上的關羽與我們熟知的武聖依舊有不小的出入。

“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短語常為我們熟知,其來源便是關羽被俘身陷曹營的經歷,其實此時是劉備在曹軍的壓制下投奔了袁紹,而關羽仍固守徐州,最終無奈被俘。

在此背景下,關公常被人們頌揚的壯舉“過五關,斬六將”也並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根據地理上古地名的位置,我們可以發現關羽如果真的“千里走單騎”則是在敵營中兜兜轉轉了一大圈,而其斬的“六將”在歷史上更是完全不存在,完全就是為了劇情需要安排他們來被“斬”的。

儘管他的傳奇故事多有“水分”,但關公的武聖形象依舊為我們所敬仰,他忠義的精神仍為國人乃至華人圈內傳唱不休。

演義與正史的出入:歷史上真正的三國人物

除上述四位人物外,其實如劉備、曹操、孫權、張飛、呂蒙等重要人物,包括桃園三結義、甘露寺、白帝託孤等情節,在《三國演義》中都有不小的改動。

但作為小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無疑是成就斐然的。他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將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故事娓娓道來,

讓更多人真正瞭解到這段群星璀璨的三國亂世,接觸到這些藝術形象外的真實人物。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歡鄙文,那就在下面點個贊呀,也可以轉發或讚賞!

您的鼓勵是老夏最大的動力和支援,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

Tags:諸葛亮三國演義周瑜關羽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