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美媒:印度能不能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

由 環球網 發表于 人文2023-01-26

簡介儘管印度在人口方面追趕上了中國,建立了世界級的網路產業,但依然沒能崛起成為與中國在亞洲和世界所佔重要經濟地位相匹敵的製造業強國

工作勞動用英語怎麼說

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16日文章,原題:印度能否成為中國的對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週對華盛頓的訪問提醒美國人:日本已經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盟國。但上週末參加阿南塔中心舉辦的印度-美國論壇的經歷提醒我,印太地區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印度。

人們可以透過比較印度和中國的經濟來了解亞洲的歷史。根據世界銀行以環比物量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資料,1980年,印度GDP為中國的64%。到2001年,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印度經濟規模僅為中國的28%。儘管在21世紀經歷快速增長,但到2021年,印度經濟發展進一步落後於中國,僅為中國經濟規模的17%。儘管印度在人口方面追趕上了中國,建立了世界級的網路產業,但依然沒能崛起成為與中國在亞洲和世界所佔重要經濟地位相匹敵的製造業強國。

如果印度經濟在過去40年追趕上中國的腳步,現在的GDP應已達到10萬億美元,而非目前的2。73萬億美元。在如此龐大經濟體所能支撐的軍事開支以及由此給印度商業和外交人士帶來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下,印太地區就不會存在“中國威脅”了。如果印中之間差距開始縮小,亞洲力量平衡也將發生轉變,中國便需重新思考其地區和世界政治政策。

美國在亞洲的問題不是中國太富裕,而是印度太貧窮。在中短期內,兩個亞洲大國之間的不平衡要求美國同盟友合作,以確保中國的野心和力量受到約束。然而,即使聚焦於當下的明確危險,我們也必須著眼全域性。美印在許多問題上都有分歧,而且未來也會繼續存在分歧,但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印度的成功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印度當前所取得的重大經濟成就是發展了世界級的資訊經濟。班加羅爾和海德拉巴成為重要的資訊科技中心,印度科技行業發展也助推印度中產階級的崛起。但只依靠網際網路還不足以實現印度所需的變革性增長。如果印度想根除國內貧困,並讓自己在國際上的分量與中國相匹敵,就須成為製造業大國。世界銀行預計,2021年,印度全國擁有超過3。6億14歲以下青少年人口,比中國多1。12億。資訊科技行業只能為一小部分人提供工作崗位。對於數億不會說英語、數學能力有限的印度工人而言,進工廠工作才是擺脫貧困的唯一可行之路。

為世界市場進行製造並非印度長項。孱弱的基礎設施、昂貴又不可靠的電力供給、複雜的勞動和土地法以及令人沮喪的官僚體系使得印度未能加入此前亞洲工業化的浪潮。日本、韓國、中國臺灣、新加坡、越南,當然還有中國大陸,在工業化競賽中的表現都好於印度。

然而,現如今國際因素疊加國內因素正為印度提供了追趕的機遇。從國際來說,製造商正在設法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從國內來說,莫迪領導的民粹主義政府希望能實現比網路經濟所能提供的更廣闊的繁榮之路。多年來對公路、鐵路和港口的投資,再加上監管改革,已經減少了長期以來困擾外來投資者的障礙。(作者沃爾特·拉塞爾·米德,王曉雄譯)

Tags:印度中國GDP亞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