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由 七里河融媒 發表于 人文2023-01-24

簡介01宴會著新篇代表人物:王羲之、王勃圖 | 來源於節目《百家講壇》“詩會”在古代是一項極其趣味的活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荊州州府叫什麼

提問

:如果你想分享一件作品,有幾種方式?

A。 線下投稿

B。 線上發表

C。 以上兩項都可以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來源於節目《百家說故事》

科技的發展為網友提供更多的機會進行文學藝術上的碰撞,順著網線我們遇見“知己”,產生思想上的交流。

但是,沒有wifi的古代,各位創作者又是用什麼方式傳播作品的呢?

01

宴會著新篇

代表人物:王羲之、王勃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來源於節目《百家講壇》

“詩會”

在古代是一項極其趣味的活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筵歌詩、投壺賦詩等都是早期流行的“鬥詩”形式。

秦漢時期,宴席間聯句吟詩的活動多為後世效仿。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蘭亭集會 | 來源於節目《跟著書本去旅行》

魏晉時期,“詩會”又有了新的發展。作詩也與飲酒聯合在了一起。

當時的北方人發明了

“金谷酒數”

,金谷是一位名叫石崇的文人建造的豪華園林,他召集詩友墨客來宴席上賦詩,

如果作不出來就要“罰酒三杯”。

彼時的南方人則採用了

“曲水流觴”

的形式。“觴”是古代的一種酒杯,參加詩會的人將

這隻酒杯放入溪流中,漂浮到誰的面前,誰就要飲酒賦詩。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宋拓武定蘭亭序(區域性),錦面,染古銅紙鑲邊剪裱,蝴蝶裝 |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東晉年間,一場極富盛名的

“蘭亭集會”

吸引了四十餘名名士參加,也正是因為這次詩會,誕生了千古名篇《蘭亭集序》。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臨流賦詩後,王羲之為這次詩會作序文以記錄雅集。《蘭亭集序》價值不只在於其文學內涵,更在於其書法藝術的彰顯。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滕王閣 | 來源於節目《航拍中國》

宴會賦詩,舉杯飲酒。

唐朝迎來詩歌飛速發展的時期,詩會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成為“全民活動”。

《滕王閣序》便於宴會上誕生。

據唐末文學家記述,都督閻公大宴滕王閣,王勃提筆揮毫潑墨。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元·唐棣《滕王閣圖》,紙本水墨,27。5×789。1釐米 | 現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剛寫出“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時,閻公認為是“老生常談”;寫至“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閻公沉吟不語。

當千古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一出,閻公瞬時起立,大讚王勃是難得一見的天才。

高朋滿座,王勃名章一出便驚豔全場,自然而然口口相傳、流傳千年。

02

贈友人

代表人物:李白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唐·李白《上陽臺帖》,紙本墨書,28。5×38。1釐米 |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存有“詩仙”李白傳世的唯一真跡。其釋文為:“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李白一生瀟灑自在,這首所作的自詠四言詩也充滿了爽朗大方的情調。

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名篇就已經多得數不上來了。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來源於動畫《贈汪倫》

其中,

《贈汪倫》

僅用四句二十八字便將自己與汪倫的真摯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當然,李白的朋友眾多,光是

“贈友人”系列

就在李白的詩作中佔有重要比例。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來源於節目《百家講壇》

李白曾為杜甫寫過一首

“玩笑詩”

。他與杜甫相逢,上下打量了一下杜甫的身材,感覺杜甫實在太瘦了,便寫下了“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友人之間的玩笑流傳下來,也成為一段佳話。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來源於節目《百家講壇》

李白內心十分敬重孟浩然。在他得知孟浩然即將去揚州後,便與他相約在江夏見面。

兩個人一同遊玩了好幾天,最後一起登上了黃鶴樓。暢聊一番,欣賞風景後,孟李二人就此告別。

李白有感而發,寫下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抒發心中不捨之情。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03

“到此一遊”

代表人物:唐宋詩人

古代大家的“到此一遊”是怎麼樣的?

唐宋文學家提供了一份自己的“打卡”方式——

題壁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廬山 | 來源於節目《文化大百科》

小時候大家都背過蘇軾的

《題西林壁》

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遊歷廬山後,瑰麗山水激發了蘇軾的創作靈感,他結合廬山的縱橫丘壑和起伏峰巒,創作出了這首極富哲理的寫景詩。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來源於節目《百家說故事》

喜歡題壁的人很多,王安石也是其中之一。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王安石在好友楊德逢家小憩時,寫了兩首

《書湖陰先生壁》

,這位“湖陰先生”便是楊德逢。

他在牆壁上題下這首詩,又讚揚了好友的為人,也表達了自己的山水之樂。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鸛雀樓 | 來源於央視網

古代人的“打卡”遊記怎麼寫?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歐陽修一篇

《醉翁亭記》

讚美了滁州美景和樸實的老百姓,也表明了與民同樂的期願。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一首二十字的五言詩成為我們現在的啟蒙詩歌之一。

王之渙訪友漫遊時登高遠望,自然之景盡收眼底,借景言志,表達了自己的胸襟抱負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04

最真摯的傳播法

代表人物:左思

作品價值高,人人都知道。

晉代文學家左思用

《三都賦》

表明——這就是實力。

沒有WIFI,那些千古名篇是怎麼傳播的?

圖 | 來源於《百家說故事》

讀了《兩都賦》和《二京賦》後,左思立志要寫一篇

《三都賦》

他勤學苦思,實地考察又拜訪名家,用十年時間寫就了名滿天下的《三都賦》。

這篇作品在當時的洛陽廣為流傳,人們爭相拜讀收藏,甚至競相傳抄,導致紙張短缺,不得不從其他地方買回紙張謄抄這篇名賦。

雖然印刷技術有限,但左思憑藉細心鑽研和求真求實的精神,讓大家透過“抄寫”的方式傳播作品,還留下了“

洛陽紙貴

”的佳話。

結語

古代大家在沒有網路的年代,

憑藉實力“出圈”千百年,

其背後是真才識學的嚴謹態度,

也是胸懷大志的不凡抱負。

豪客鋪卷垂青史,

風骨峭峻詠流芳。

Tags:李白來源於節目賦詩滕王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