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民間傳說:一代名妃楊玉環

由 櫻花說故事 發表于 人文2023-01-23

簡介開元二十二年,他命喜愛歌舞,精通音律的皇兄寧王和十八皇子壽王李瑁到河東選撥歌舞人才,路經蒲州時,壽王李瑁在夾道歡迎的看熱鬧百姓中發現了美貌絕倫的楊玉環,經過明察暗訪,又知玉環能歌善舞,更是歡喜,便與玉環留下定情信物紫竹玉笛

什麼叫觸景傷情

在人傑地靈的河東大地,曾出過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女子,她經歷了人生最大的幸運和最大的不幸;體味過人世最高的榮華和最深的痛苦。

為河東大地留下了令人心馳神往的香蹤芳跡和傳聞鐵事。

她,就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唐代優秀舞蹈家,一代名妃楊玉環。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楊玉環史載“蒲州永樂坊(今永濟縣)”。

父親楊元琰,先在蒲州做官,後遠任四川蜀州司戶。不便帶家小,楊玉環就出生在蒲州,後因父親早故,寄養在蒲州西南首陽山下的獨頭村叔父家中,由叔父撫養成人。

民間傳說:一代名妃楊玉環

楊玉環從小聰明伶俐,活潑好動。她經常到村東山溝裡採山花,挖野菜,和小姐妹們玩耍。並喜歡在溝內那清澈見底的清水潭邊唱歌邊跳舞,她歌喉如百靈,舞姿似紫燕,鄉親們都誇她是山鄉一朵嬌豔的山花。

誰知玉環五歲時突然患了頭瘡,頭髮也漸漸地脫落。百方無效,百藥不靈,最後竟落成禿頭,好似牡丹沒了綠葉,黃鸝沒了羽毛。她好不憂傷煩悶,經常一個人跑到東溝對水照容,傷心哭泣。

有一天,她在潭邊哭著哭著竟睡著了,忽見一位白髮老奶奶手拄柺杖來到她身邊,親切問道:“小姑娘,你有甚麼傷心事呀?”

玉環說:“奶奶如此高齡,白髮如銀;我才五歲,頭髮全落,怎得不傷心。”

老奶奶笑道:“小疾小事,何必傷心。”

玉環忙問:“奶奶有何妙方”

奶奶說:“眼前清潭水,洗頭長青絲。”

玉環聽言大喜,忙拜謝老奶奶。老奶奶又叮嚀道:“洗一次可不行,得洗九九八十一天,這就看你有沒有恆心了。”說完就不見了。

玉環忙睜開雙眼,原是一夢。她想莫非是遇到神仙了?我何不試上一試。便跳進潭中浴身洗頭,果覺得渾身輕爽。從此,她持之以恆,不論天陰天晴,不管風天雨天,一天不空,堅持洗頭。

當洗到八八六十四天,頭瘡結痂脫落;洗到九九八十一天,竟長出黑漆明亮的滿頭秀髮,託如青絲,堆若烏雲。

她到水中一照,只見一個容貌俊俏豔麗的小姑娘衝她微笑,連她也不認識自己。小姐妹聞知高興,鄉親們看見喜歡,從此,山溝裡又飄出她的歌聲,草坪上又見到她的舞姿。

大唐皇帝李隆基,廟號玄宗,人稱明皇。是個勵精圖治,開創開元盛世的風流帝王,平日最喜歌舞彈唱。

開元二十二年,他命喜愛歌舞,精通音律的皇兄寧王和十八皇子壽王李瑁到河東選撥歌舞人才,路經蒲州時,壽王李瑁在夾道歡迎的看熱鬧百姓中發現了美貌絕倫的楊玉環,經過明察暗訪,又知玉環能歌善舞,更是歡喜,便與玉環留下定情信物紫竹玉笛。

回朝後奏明父皇,玄宗即派宰相李林甫到蒲州傳旨,接玉環到長安,與壽王舉行婚禮,成為壽王妃。

不料唐玄宗也看上了楊玉環,他不僅迷戀玉環的花容月貌,更喜歡玉環的歌喉舞姿。

當他的愛妃武惠妃病故後,他便採取移花接木偷天換日的手法,要把兒媳霸為已有。

他以為母行孝為名,把玉環度為女道士,賜名太真。又把韋昭訓之女韋薇配與壽王,然後又名正言順地把楊太真冊封為貴妃。

玄宗繞了這麼一個大圈子,善良懦弱的玉環並非自情自願,但她一怕連累壽王,二怕禍及楊家,只好含悲忍淚認了命,從此開始了她集悲歡離合、榮辱存亡於一身的獨特的貴妃生涯。

民間傳說:一代名妃楊玉環

蒲州百姓喜愛楊玉環,理解楊玉環,同情楊玉環,更懷念楊玉環。便把村名改為禿頭村,後嫌欠雅,又改名為獨頭村。並把村東玉環洗頭的清水潭稱為“貴妃池”,一直流傳至今。

唐玄宗費盡心機把玉環封為貴妃,對玉環真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真是“三千寵愛集一身。”為了玉環沐浴,特地在臨潼驪山華清池為玉環修建了精緻絕美的“海棠湯”;為了給玉環做繡衣,光繡工就招聘了七百名。

玄宗讓玉環品嚐南方荔枝,玉環信口說了句“這荔枝不新鮮了。”玄宗立命高力士派人快馬傳送荔枝。

從嶺南到長安數千里路程,換人換馬不停足,一個驛站接一個驛站快馬傳送。累死馬不說,踏死人不論,待將荔枝送到玉環手中果真還是鮮靈靈的。

玉環思念家鄉的親人,玄宗便伴隨貴妃回孃家。他們帶著浩浩蕩蕩的執事鑾駕威風八百地從長安啟程,東出潼關,跨過了蒲津關大浮橋觀賞了鎮河的開元大鐵牛,住進蒲州驛館。

玉環探罷親,玄宗又陪她進香棲巖寺,並要到山上避暑。當地官員為了討好玄宗,把山頂避暑勝地稱作“唐王臺”,又在臺上修建了玲瓏秀麗的唐王塔。據說玄宗、玉環上到下寺村,因山路窄小,鑾駕無法行走,便撤了鑾駕,該村也改名撤駕莊;又上到

上寺村,山路更窄,文武百官只好留下候駕,該村便改名候駕莊。現唐王臺上古塔猶存,似是宜人的避暑勝地。

據傳說,楊貴妃還精通醫術,回孃家探親時還為當地百姓治過病。人們為了紀念她的功德,還在蒲州西關建了一座“娘娘廟”。

楊貴妃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古代音樂家、舞蹈家。

《舊唐書》載她“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辭海》一書在舞蹈家條目中收錄了楊玉環,說她“通音律,善歌舞,尤擅舞《霓裳羽衣舞》和《胡旋》。”她當之無愧。

楊貴妃每次赴宮中大宴,都讓宮女永新,念奴帶上樂器、舞鞋,玄宗一時高興便要貴妃歌舞,貴妃是有求必應。她常舞的名曲有《綠腰》、《紫雲回》、《凌波曲》等。

她還善於吹笛彈琵琶,譜樂度曲。有一次,她為玄宗表演一出從印度學來的《婆羅門舞》後說:“此曲天竺味太濃,若能加以改動更拿我朝口味。”很有見地地提出了“改他為我,洋為中用”的觀點,玄宗便命她修改樂曲舞姿,使天竺佛教之舞變成唐舞漢韻。

唐代名曲《霓裳羽衣曲》皆傳說是唐明皇夢遊月宮,乘得仙曲,其實是天寶年間李隆基讓楊貴妃主持創立的一套綜合中外名曲精華,而有自我特色的大型樂章,既有道教音樂風采,又有佛教音樂精華,還有儒教雅樂成分。

由楊貴妃親自擊磬指揮,李隆基吹笛引領,著名宮庭樂師李龜年,張野狐,雷海青伴奏,演奏人員二、三百人,規模相當可觀,經多次修改,正式由政府公佈列為皇朝大樂章。《霓裳羽衣曲》的成功代表了楊貴妃的藝術成就

楊貴妃還是位很有才氣的詩人。最有名的詩作是《全唐詩》中錄的那道《贈張雲容舞》詩。

據說天寶十三載八月初五玄宗七十大壽,宮內舉行大宴慶賀,舞女張雲容表演了馬仙期改編的《阿那曲》舞。此舞主要用足尖舞和手的姿勢與腰的動作相配,形同芭蕾,雅緻新鮮。

民間傳說:一代名妃楊玉環

玄宗看得心花怒放,高興地說:“如此好舞,豈能無詩。速傳王維進宮寫詩記之。”

貴妃忙攔住說:“王維只會歌功頌德,寫舞只怕寫不來,不如讓妾妃戲作一首。”

玄宗忙命取來花箋筆硯,楊貴妃略加思索,提筆寫道,“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娜秋煙裡。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首句寫其羅袖初動,馨香四溢,經久瀰漫。

接著三句分別以“紅蕖”、“輕雲”和嫩柳”作比,狀其明麗嫋娜楚楚動人之舞姿:又用“秋煙裡”、“乍搖風”和“初拂水”渲染烘托,繪出一個飄飄欲仙、亦真亦幻的舞女形象。全詩比喻新穎,描摹生動,用詞精當,堪稱佳作。

楊貴妃儘管一生中傾心歌舞,從不涉足政治,從未介入權力之爭,然而身處爾虞我詐的皇宮聖殿,終未能倖免地被捲入權力之爭的漩渦之中,做了封建帝王的替罪羊,充當了令人憐惜的悲劇人物。

唐玄宗為了討她的歡心,大力封贈她的家人。就連她的再從兄楊國忠也由御史中丞、兵部待郎直升到宰相。

她的從姐妹玉玲、玉瑤分別被封為韓國夫人、秦國夫人和虢國夫人,權高、重、威赫一時,致使當時有民謠說“生男勿喜歡,生女勿悲酸,男不封候女作妃,生女卻為門上楣。”楊家親族都沾了玉環的光。

楊貴妃對楊氏家族伏她之勢耀武楊威胡作非為是十分不滿。如韓國夫人的家奴打了附馬都尉程昌裔,玄宗不僅未懲治韓國夫人卻撤了程昌裔的職。楊貴妃聞知感到驚愕,勸玄宗重新處理。

玄宗說:“程昌裔不會做官,我藉此撤他職是應該的,此事沒有什麼。”足見玄宗對費妃的偏愛和對楊氏家人的祖護。

但楊貴妃深知玄宗只是愛著自己的美色和能歌善舞,情意是靠不住的。她與壽王畢竟是相親相愛的少年夫妻,婚後十年還生下一個兒子,重重宮闈隔不斷她的思念之情。為此,她常借歌舞慰籍自己,排遣愁怨:又常借酒使性子頂撞玄宗,發洩胸中的苦悶。竟有兩次逗惱玄宗把她趕出皇宮。

一次是太子李亨使的詭計,買通一名太監慌報貴妃孩子病重,玉環愛子心切,私自駕車前往壽王宮。儘管被人察覺及時攔回,玄宗還是以無視宮中禮法而責備她,玉環不服,同玄宗吵了走來,玄宗一怒把她遣回楊府。

本來頂撞皇帝是犯死罪的,如今只送回孃家,說明玄宗還是捨不得貴妃的,高力士深知玄宗之心,便勸道“陛下何惜宮中一席之地,讓貴妃辱之外舍耶。”玄宗便婉轉示意高力士連夜把貴妃召回,一場風波不了了之。

一次是玄宗約貴妃在沉香亭飲酒賞花。貴妃一早安排下酒宴,遲遲不見玄宗到來。卻見高力士率領兩個小太監追趕因失寵而瘋的梅妃,玉環觸景傷情,想到梅妃乃玄宗當年極其寵愛的江南美人,曾幾何時,珠黃色衰,竟被棄置上陽東樓,優悶而瘋。如果有朝一日自己得罪皇帝,後果又如何呢?不覺潸然淚下。

二更過後,玄宗還未見來,她想玄宗一定又在別處貪戀新歡,不由想起了壽王,便命永新取出壽王當年贈送給自己的定情物玉笛,一邊吹奏思念之曲,一邊連連飲酒,永新攔也攔不住,一會兒便醉倒沉香亭內。

時交三鼓,玄宗才從另一嬪妃處急急趕到,見貴妃醉酒如海棠春睡,便上前欲行愛撫,不料發現了壽王玉笛,勃然大怒,立命將“壽王貶為庶民,水新立即問斬!”

玉環此時酒也驚醒,忙說:“此笛乃妾妃進宮時隨身所帶,與壽王水新無關!”並高叫“壽王冤任!”

玄宗問:“他有何冤?”

玉環借酒傾吐心中塊壘說:“玉環十六歲配於壽王,想想十年,朝朝相伴,彈唱歌娜。此笛玉環一直吹用,不願他人再唾玷之,故留身邊。今偶而取出,也不過想為萬歲奏一新曲。萬歲竟要耶及壽王,若讓文武知曉,豈不被天下人取笑!”

玄宗問道:“他笑朕甚麼?”

玉環竟肆無忌憚的說:“笑你妒忌無情!”

玄宗大怒道:“大膽賤妃,競政借酒發瘋,指責寡人,立即貶出宮去!”

這次亂子鬧大了,楊國忠及三國夫人都慌了手腳,急找高力士商議。

高力士深知玄宗離不開貴妃,待玄宗氣消後婉言相勸,假說貴妃在楊府悔恨不已,終日哭得吃不下飯。

玄宗一聽心中老大不忍,便命高力士送去御膳一盒。

高力士見事有轉機,便勸楊玉環剪下一縷頭髮回贈,以作賠罪。玉環執拗不從,發誓再不入宮。楊國忠便剪了虢國夫人一綹頭髮讓高力士帶回,玄宗見發十分感動,立命召回貴妃。

倔強任性的玉環回宮後一言不發,悶悶不樂,玄宗為討貴妃歡心,便拉玉環到長生殿對月盟誓,說什麼“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今生不分離,永世做夫妻。”可玉環心裡很明白:帝王的話是靠不住的。

果然,當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在范陽反叛後,玄宗西逃至馬嵬驛,六軍譁變,在皇權與美人的決擇中,唐玄宗還是選擇了皇權,親手釀造了楊貴妃的悲劇。

唐玄宗雖然七十有零依然精力充沛,在位四十五年毫無讓位之意。致使四十六歲的太子李亨想登皇位急紅了眼睛,便暗中勾結李鋪國,陳玄禮等密謀篡權。他想方設法暗示安祿山反叛,他好趁亂奪權,繼位平叛。

他還大肆誣陷楊國忠,讓安祿山打出“討伐楊國忠”的旗幟搞叛亂,讓陳玄禮鼓譟六軍假借”楊國忠通敵賣國”而殺死了楊國忠,並立逼玄宗賜死楊貴妃。

玄宗說“貴妃從來不干預政事,何罪之有?”

陳玄禮說:“貴妃雖然無罪,然是楊國忠之妹,總有些瓜葛,不殺貴妃難解六軍後顧之憂。”

眾軍士也乘機大喊“不殺貴妃,誓不護駕!”

玄宗無奈,只好下旨賜楊貴妃自縊。玉環手捧玄宗賜給的七尺白綾,站在馬嵬坡佛堂院裡棠梨樹下,眼望慘淡雲天,慘然一笑,她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皇帝寵愛的是天下所有的美女,然而保的只是個人的皇權。

她安詳地搭上白綾,含笑告別人世。從李亨殺楊國忠是斷父皇臂膀,從權勢上削弱玄宗;逼縊貴妃,是挖玄宗心肝,從精神上摧垮父皇。玄宗失去貴妃,亦失去了皇權,不久李亨繼位,改元至德,玄宗心力交瘁,回京後鬱悶而亡。

楊貴妃卻做了他們父子權力之爭的犧牲品,難怪黎民百姓和有識之士都同情貴妃,紛紛為她鳴不平。大詩人趙長敬一語中的:“禍端自是君王起,傾國何須怨玉環。”

楊貴妃終於在榮辱中匆匆走完了她三十九年的人生旅程。

為中華煌煌五千年曆史留下了璀燦輝煌的一頁和衰敗殘破的一頁;也為神州大地留下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古蹟名勝和優美傳說。

馬嵬坡的貴妃墓,臨潼的華清池、興慶宮的沉香亭都已成為遊客爭去處,若再到河東蒲州遊覽一下貴妃池,唐王塔,開元大鐵牛等名勝,聽聽神奇優美的傳聞軼事,那將獲得一個完整的楊貴妃形象,當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Tags:玉環玄宗貴妃楊貴妃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