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非遺民俗,展現著厚重與燦爛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人文2023-01-23

簡介C 民俗魅力融入生活寧夏的民俗活動中,與“年”有關的,佔了很大比例,過年了要貼對聯,貼年畫,還要耍社火等等,木版年畫手藝人任振斌說,年畫民俗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喜慶,更是一種希望

壺中日月代表什麼生肖

非遺民俗,展現著厚重與燦爛

王永紅的泥塑作品。

非遺民俗,展現著厚重與燦爛

任振斌年畫虎。

銀川這十年的發展變化中,有一抹亮眼的黃色,那就是非遺和民俗。這種黃色,是黃土地的顏色,是黃河的顏色,是根植於腳下這方熱土,根植於生活於此的人們心中最樸實無華的色彩,但也是最有生命力的色彩。

A 用非遺作品記錄時代

最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伏兆娥剪了幾幅作品,她給作品取名《喜氣洋洋慶豐收,眾志成城迎盛會》,剪紙作品上,一隻歡樂喜慶的大兔子掄著鼓槌,旁邊兩隻小兔子一隻敲鑼,一隻擦鈸,整個畫面喜氣洋洋,熱鬧非凡。仔細看,作品中還有中國結、吉祥紋等元素,伏兆娥說,作品中的這些元素,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是有寧夏特色的內容,寧夏的剪紙藝術,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腳下的這片土地。

她說起自己曾經剪過的一件作品——《永久和平》,這幅作品,是伏兆娥根據兒時父親給她講的一個傳說故事剪出來的。左邊一條龍,象徵著陽,右邊一隻鳳,象徵著陰,寓意陰陽平衡。龍鳳纏繞著中間的地球,地球上有一隻威武的雄雞,象徵中國,在地球的最底下,是一頭靜臥的水牛,輕合雙眼,安然入眠。

剪紙,是完全從黃土地中生出的藝術。伏兆娥說,昔日過年過節,人們會透過紅紅火火的剪紙,表達喜慶之意,她一直記得過去在海原縣老家過年的情景,冬天的北方是灰白的,而過年時的剪紙,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燃燒出年味,燃燒出人們內心的火熱,“剪紙表達著人們的情感,表現著生活的本色。”伏兆娥笑著說。

B 深度挖掘本土文化

生活的本色是什麼?寧夏自治區級非遺專案王氏泥塑技藝傳承人王永紅說,是黃土地的顏色。

王永紅的泥塑作品,是由原汁原味的泥土捏塑而成。開臉的女子咧著嘴在笑,村主任咧著嘴在笑,山裡娃閉眼走著獨木橋,也是咧著嘴在笑……她說這些笑臉其實並不誇張,對於淳樸的莊戶人來說,笑,就是他們面對生活時的樣子。

“我給自己的泥塑作品起名‘樂陶泥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的作品來自陶樂農村。”農村帶給王永紅創作的靈感,也給了她創作泥塑最好的泥土。陶樂就在黃河邊上,緩緩流淌的黃河水,給這裡帶來了厚厚的淤泥,這裡的黃膠泥雜質少,黏性好,是製作泥塑的最好原料。而生活在此的人民,也給她最好的靈感。她記憶中的莊戶人,有著最為本真的樣子,從來不化妝,素面朝天,他們也夸人,也損人,也談國家大事,也說東家長西家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這種性格、這種生活方式,是腳下的黃土地和身邊的黃河給予的,是從這片熱土上自然生髮出來的。”王永紅說,她喜歡泥土的顏色,沒有修飾和點綴,就像她記憶中的莊戶人一樣真實。

C 民俗魅力融入生活

寧夏的民俗活動中,與“年”有關的,佔了很大比例,過年了要貼對聯,貼年畫,還要耍社火等等,木版年畫手藝人任振斌說,年畫民俗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喜慶,更是一種希望。

在過去,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除了張貼春聯,還會張貼紅紅火火的年畫,用以寄託祈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願望。“我記得小時候過年時,貼春聯和年畫,是很隆重的儀式,從大年三十的早上就開始忙活,寫對聯、畫年畫,一直要忙到傍晚。”任振斌說,爺爺總是會拿出一套木板,塗上各種色彩,再覆上一張白紙,等白紙揭起時,花花綠綠的年畫就神奇地出現了。

“過年有很多的民俗活動,小時候看來都是熱鬧,覺得好玩,但現在再看,這都是文化瑰寶,都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任振斌說,年畫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早期與驅兇避邪、祈福迎祥這兩個主題有著密切聯絡,濃墨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喜慶氣氛。

任振斌收藏了傳統年畫112套,其中《孔子講學》《雙獅鎮守》《雙虎鎮寶》《少年英雄》等都是寧夏所特有的年畫樣式,他希望將這些年畫永遠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瞭解到民俗的魅力。

D 走出去的民間藝術

“生髮於民間,根植於黃土地上的非遺和民俗,是有著持久生命力的,這些優秀的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發揚光大。”致力於寧夏口弦技藝研究與傳播的安宇歌說,寧夏的傳統民俗和非遺,需要傳承,更需要走出去。

安宇歌說,只要吹起口弦,心就是安靜的,也不管在哪裡,她總是告訴對方,這是來自己寧夏的非遺專案。“很多好朋友是很喜歡口弦的,記得在巴基斯坦展示口弦技藝的時候,我們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我吹起口弦的時候,他們睜大了眼睛,很驚奇地看。”演出結束,安宇歌教他們用漢語說“寧夏”兩個字。

說起這些年寧夏非遺的發展,銀川的自然門武術傳承人徐曉飛感慨地說,“現在說起來很辛酸,2014年前後,我開始招收學員的時候,竟然只有2個人報名,而且還是倆外國人。”徐曉飛說,現在不一樣了,他開辦的武術班裡,常年有十幾個學員在學習,他也帶出了好幾個優秀的徒弟。

採訪中,許多手藝人說,回頭來看,銀川這十年的發展變化中,非遺和民俗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根植於黃土地上的燦爛文化,有著最淳樸和真實的色彩,在人們心中,沉澱出厚重。(來源:銀川晚報)

【來源:文明銀川】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s:年畫民俗寧夏作品黃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