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由 藝境 發表于 人文2023-01-22

簡介中國畫是透過人的心靈和大腦對物象形態、性質、規律及精神進行感悟、分析、歸納和總結,用毛筆的點線和墨的層理按照自然法則的結構理念即“道法自然”對物象進行勾勒和寫意,要求“神形兼備”“天人合一”,以人的思想、理念和智慧為依據和標 準,屬於一種意

傳承百年 下句接什麼

這些年來,把中國畫稱為水墨畫似乎越來越普遍,越來越時髦了,不知道這是出於一種學術,還是出於某種心理或某種目的,反正不把中國畫變成水墨畫就有一種誓不甘休的意思。想想上個世紀50年代就曾經要把中國畫改名為彩墨畫,也就只能一聲嘆息了。有人說在古代中國畫就有水墨畫之稱,這個不假,宋以前中國畫按材料和表現方法,就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很顯然彼水墨畫並非此水墨畫,古之稱水墨畫是指中國畫中以墨為彩不添其它顏色的畫,今之稱水墨畫不僅泛指整個中國畫,而且去除了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中國畫”之內涵。

也有人說可更好與國際接軌,這就不是學術本身了。更有人說“如果不更名,比如搞一個‘北京國際水墨畫節’說成‘北京國際中國畫節’就講不通了。”其實把中國畫稱為水墨畫或者彩墨畫皆同出一轍,並不只是改一個名字那麼簡單,而是把中國畫作為一種純粹的繪畫藝術進行定性和分類,借用的是西方繪畫的分類方法和標準,那就是按繪畫材料而定名,如油畫的材料是油彩、水粉畫的材料是水粉、水彩畫的材料是水彩等等。可惜這種生搬硬套不僅沒有一點學術可言,更是一種文化缺失的表現。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從根本上講,中國畫和西方繪畫雖然都屬於繪畫類藝術,但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繪畫,沒有模仿的基礎,也沒有類比的可能。這好比老虎和貓一樣,雖然都屬於貓科動物,但不能以貓的標準來對老虎進行判斷和衡量。

西方繪畫是一種光源下的繪畫,也就是利用光照作用下物象表面形成的明暗和色差形態來進行物象造型,即建立在素描和色彩等技術層面上對物象的表面形態進行描摹和模仿,要求準確精緻,是一種科學的技藝,以人的視覺效果和透視原理為依據和標準,依靠的是人的眼力或視力,是一種物質性層面上的繪畫形式。

中國畫則沒有光源的需要,也沒有光源的概念,不需要人的視覺效果和透視原理,也就是不透過視覺或眼力,因為中國畫的出發點就不是對人眼睛可見的物象外表形態的模仿,而是追求對物象內在本質的寫真,即“以形寫神”。

中國畫是透過人的心靈和大腦對物象形態、性質、規律及精神進行感悟、分析、歸納和總結,用毛筆的點線和墨的層理按照自然法則的結構理念即“道法自然”對物象進行勾勒和寫意,要求“神形兼備”“天人合一”,以人的思想、理念和智慧為依據和標 準,屬於一種意識形態,也可以說依靠的是人的心力或智力,是一種精神性層面上的繪畫形式。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張江舟《相約》200×400cm 水墨設色 2021

中國畫和西畫在方式、方法、目的、要求以及表現形式等各個方面皆不相同,無法互通互融,一個求物之內在,一個求物之表象;一個靠感悟,一個靠光影;一個靠心力,一個靠視力;一個靠理念;一個靠技術;一個道法自然,一個 焦點透視;一個要神韻,一個要比例;一個在寫意,一個在模仿;一個在明理,一個在表現;一個立於精神,一個立於物質。

在同一種性質和技術基礎上,西方繪畫根據材料的不同而進行分類是完全正確的,但把同樣的標準用於完全不同性質的中國畫上,那就只能是貽笑大方了。即使非要用材料和工具等表面特徵來定位,那決定中國畫性質特點的主要因素,也並不是作為材料的水 和墨,而是作為特定工具的毛筆、墨和宣紙,其中最主要的是毛筆,因為中國畫的核心是筆墨,而墨法主要是透過筆法來表現,因此毛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故要用材料和工具定位中國畫,也就只能用毛筆來定位,那就應該叫毛筆畫了。如果不要筆墨,那就不是中國畫了,作為一種普通繪畫可以用材料來定位,可材料並非只是 水和墨,還有色,如果能叫水墨畫,那麼也可叫彩墨畫,甚至水彩畫了。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姚大伍《來,合個影》367×144cm 紙本、水溶性顏料 2021

何況中國畫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型繪畫,並非建立在某種技術或某種材料及工具的上面,也就是 說不決定於物質,而取決於某種精神。不像西方繪畫,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離開了色彩或素描造型就無從著手了。中國畫自中國書法而來,秉承的是中國毛筆的筆 法精神,墨也具有這種精神,宣紙是更能幫助這種精神的體現,這就是熟稱的筆墨精神,複雜說是一種無極到太極的哲學審美精神,簡單說則是一種要求在大千變化 中感悟、掌握、遵循並運用各種規律,從而實現自我的文化精神,這也是人類在與自然長期的鬥爭中能實現自我發展的基本精神。中國畫可以用墨,也可以直接用 色,可以用宣紙,也可以用其它,偶爾還可以運用毛筆以外的工具。因此不能透過任何材料和工具對中國畫進行徹底的定位定性,進行分類和命名,這種具有特殊中 國文化精神特色的繪畫,被稱為中國畫是再無貼切可言了。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邢慶仁《魏塔-1》180×484cm 紙本水墨 2013

中國畫從表面形態看是一種繪畫形式,而實質卻是一種文化和修養,不能簡單看成一種藝術, 更不能用一種普通的造型藝術來看待。

因為藝術更多存在於藝和技等物質性層面,很難上升達到一種精神層面,而文化是精神的,中國畫也是精神的。老子說“道可 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華文化從來不相信人的感覺器官,因為能說清楚的、能看清楚的、能聞清楚的、能聽清楚的、能摸清楚的、甚至能用尺量清楚 的、能用秤稱清楚的東西,往往都是事物的表面現象,都是變化的不真實的。因為一切事物無時無刻不在發展變化之中,事物的外表形態都是稍縱即逝的假象,真實 不變的只有事物內在的規律的本質的。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劉進安《開目舞之二》249x356cm 紙本水墨 2021

比如一個人的身高、體重、膚色、相貌、聲音、力量、打扮,表情等等這些外表形態時刻都在 變化之中,從少到老沒有一刻的外表形態能夠代表人其本身,能夠代表和說明人其本身的只能是其生活規律以及內在的氣質和修養。中華文化是育人文化,向真、向 善、向上是其致力的追求。“真”是一切基礎,“真”就是真實的永恆的不變的不虛不假的,也就是事物內在的規律的本質的。而要掌握事物的“真”,靠感覺器官 是不可能的,只能透過大腦的分析和心靈的感悟,也就是智慧了。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畫從來不在事物的表面形態上做文章,不在造型上停留,而是“寫意”“以形寫 神”,力求要“悟”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了。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把中國畫稱為水墨畫,其實就是把中國畫定位於一種純粹的繪畫造型藝術

,進而工具化和實用化,等同於油畫、水粉、水彩等各種西方繪畫,取消了中國畫的筆墨概念,也抹煞了中國畫的文化精神,讓中國畫從精神走向物質,從文化走向技藝,從高雅走向庸 俗。西畫確實是一門高超的繪畫藝術,但它完全依賴於人的視覺,致力於物象的外表形態的模仿,反映的都不是事物的真實,而全部是事物的外部假象。模仿的本身 就是虛假,對物之表象模仿的越逼真就越虛假,何況它還借用了光,光就不是物象本身,而且還只能是定光模仿。儘管照相機的出現逼迫西畫向東方藝術學習,可各 種物質元素決定了它無法解決形和神的問題,中國畫始終在形與神之間著力,西畫離開了形卻一下子跑到了神的世界裡,一個全意識的無根據的虛無的世界還是虛 假。因此西畫只能是一種技藝和生活工具,不可能進入文化的門檻。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中國的古人是非常聰慧的,西畫這種形式在中國歷史很早以前就有了,起碼漢唐時期從西域就 有傳入,為什麼就沒有被推廣發展下來呢?這就好比餐具,西方的刀叉很好用,切、割、刺、剃、剁、劈,還有叮叮咚咚的金屬響,但那種刀光劍影的殺戮和弱肉強 食的恐怖,比起用手抓食更原始百倍,因此刀叉只能是一種餐具。中國人用的是筷子,兩根筷子稱一雙,則不僅僅是一種餐具,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是人類社會 文明的體現。中國人玩的文化能讓社會五千年不滅,西方再過一千年也不可能弄得明白,西方玩的科技,中國數年間就可以超越。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當然,把中國畫稱為水墨畫,也反應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當代繪畫在學術上確實出現了 混亂。中國畫原本是明朝末年為區別傳入的西方繪畫而對中國各種繪畫的一個統稱,但古代對文化層次分的很清,如“世俗立畫家十三科,山水打頭,界畫打 底。”,既是對中國畫種類的劃分,又是對各類繪畫雅俗高低的定位。文化品味較高的即後人所稱的文人畫、院體畫等,基本就成為了中國畫的符號,其他層次品味 較低一些的繪畫,就歸成了畫工、畫師及畫匠們的傑作了。前者作為精神食糧進入文化體系,後者作為生活工具進入技藝體系。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近一百多年來,由於國運滄桑,西學東進,中國傳統文化被無限度拼棄和擠壓,一切向實用化 發展。西畫藝術自民國時期全面引進,近三十多年已普及為全國的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中國畫不再被認為是文化和修養,而作為一般繪畫藝術被以西畫的方式來要 求和改造,因政治、經濟等各方需要而進一步被工具化和生活化,載道的“筆墨”、求真的“寫意”、厚德的“情景”不再是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表現為主體的西 式造型技藝了,如以物象表現為主體的主題繪畫、寫生繪畫等,以形式表現為主體的裝飾繪畫、純彩繪畫等,以個性表現為主體的試驗繪畫、抽象繪畫等等。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其實文化和藝術本來就不分中西和新舊,中華文化更是海納百川包羅萬有的,百多年來西畫也 應該是中國繪畫的一部分了,中國畫被改造後的各種繪畫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當代繪畫的一部分,只是當代的中國繪畫和明代的中國繪畫不是一個概念 了。但無論文化還是藝術都應該有個層次和門第之分,起碼有個類別,不能因為同屬一個貓科,就把獅子、老虎、豹子與貓子等同起來,因為它們各有各的使命。因 此中國當代繪畫應該有一個重新分類和定位了。

用水墨畫的概念去混淆中國畫,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學術混亂

前幾年看中央電視臺的青歌賽就很有感觸,中國音樂人根據唱法把聲樂分為美聲、民族、通俗 和原生態,非常好,既沒有中西之分,又能讓各自特點鮮明。當代中國繪畫如果能借鑑,根據繪畫方法及表現形式也應該可以分成四類,即中國畫、通俗畫、粉彩畫 和民俗畫,前者為意識型繪畫,後三者為實用型繪畫。中國畫即原有的中國畫;通俗畫就是基本使用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但不講筆墨理念和寫意精神,也不講什麼 道法自然,而更多是使用西畫的物象造型方式,以表現為主體的各種繪畫;粉彩畫就是原有的西畫,如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等;民俗畫就是中國原有的民間繪畫, 如農民畫、神社畫、年畫等。

實為隨思妄議,可拋磚引玉,定有更佳方式,只願中國當代繪畫既能繁花如錦,又能涇渭有分,作為國之瑰寶的中國畫更能拂盡浮塵還以本真

宣告:本平臺是用於

欣賞與

學術交流,

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s:中國畫繪畫水墨畫西畫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