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即使孤單會使我傷懷,也會試著讓自己想得開

由 旅行者說文史 發表于 人文2023-01-21

簡介這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被貶嶺南時期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名——《惠州一絕》

什麼捐軀撲國難什麼繼續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被貶嶺南時期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名——《惠州一絕》。

即使孤單會使我傷懷,也會試著讓自己想得開

蘇軾《惠州一絕》早在高中學習課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時已經得知,在那裡是作為荔枝味美的佐證而引用的,多少年來也沒太注意這首詩。這段日子拿詩詞來消遣,覺得如今才是對這首詩懂點了。

這首詩是蘇軾被貶惠州時所作,惠州在今天的廣東惠州市,屬於熱帶了。現在這裡是發達地區,但北宋是荒蠻之地。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貶了,比起第一次黃州被貶,他的承受和適應能力要強多了。但被貶總是免不了痛苦的,即使他豁達。就我的比較曲折的經歷和比較豁達的個性來說,這種理解是有發言權的。

羅浮山下四時春

”,四季如春,比起其他地方,沒有蕭瑟的秋天,更沒有冰天雪地的冬天,自然環境是新奇的。當然那裡天氣炎熱,生活不便,不過在樂觀豁達的詩人眼裡,這些是忽略不計的,遇事往寬處和好處想。

盧橘楊梅次第新

”,他們依次成熟新鮮,一年四季都有新鮮水果可以享受,這兩種水果儘管是比較平常的,但四季能吃到新鮮的,比起別人已經是難得的口福了。

日啖荔枝三百顆

”,荔枝屬於比較稀罕的水果了,當年只有楊貴妃這樣的人能吃上,她吃的需要星夜兼程運送,也不是新鮮的。我能吃上荔枝,而且是新鮮的,更是隻管大量的吃,比楊貴妃還要享受口福。有人說作者寫得不對,吃這麼多會上火傷人的,不可太拘泥於文字,這是誇張,無非是強調在這裡可以盡情的吃新鮮珍果 ——荔枝。

筆者注:關於“

一騎紅塵妃子笑

”給楊貴妃快遞而來的荔枝,到底產自何地,自唐朝以來,就有不同的爭議,有的說是產自四川巴中;有的說是產自嶺南;也有的說是產自福建。

不辭長作嶺南人

”,既然這樣,我就不拒絕長期

作嶺南人

了,這個地方挺好的。在這裡,他隨遇而安,黃連樹下吹喇叭——苦中作樂,放大快樂,而且自得其樂了。

在長期的貶謫中,他練就了這無論何地何時都能捕捉某些或一時而非永恆或者長久的好處和快樂的能力。我當年不痛快時,寫有《遊東園》:“

玉闌橋頭觀魚躍,青松岡上閱莊經。瞑目翼亭臥不盡,天地人間四月風

”。那一會兒真痛快,難得的痛快,可後來還是不免憂傷。這裡有他的樂觀豁達的性格,也應該有他自我安慰和故作堅強的成分。

我不能絕對的斷定蘇軾主觀上還有不向政敵示弱的意思,你們不是把我貶到荒蠻的地方嗎?其實這裡挺好,我過得挺快樂,其奈我何!就像孫悟空在老君八卦爐裡喊痛快那樣。但客觀上絕對起到了這個作用。其政敵們以為你不是在惠州挺舒坦嗎,你就別舒坦了,我把你貶到更荒蠻的儋州,即今天的海南島,非得把你弄得生不如死。從政治策略上說,搞政治的許多是迫害狂,就是要讓你因痛苦而屈服,蘇軾這樣高調,招禍。

蘇軾這種苦中作樂,讓我不禁想起了顧城《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或者李宗盛的歌更準確:“

其實一個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壞, 偶爾有些小小的悲哀 ,我想別人也看不出來 。即使孤單會使我傷懷 ,也會試著讓自己想得開

。”他這種情懷,早在黃州就有了,如暢遊赤壁,覺悟:“

唯山間明月與江上清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此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君共適

。” 如《擷菜》:“

吾借王參軍地,種菜不及半畝,而吾與過終歲飽菜。夜半飲醉,無以解酒,輒擷菜煮之。味含土膏,氣飽風露,雖梁肉不能及也。人生須底物而貪耶?

”如津津有味的發明了東坡肉。在惠州與在黃州,他這一點一以貫之。

即使孤單會使我傷懷,也會試著讓自己想得開

另一方面,在惠州他不是消極無為,而是有所作為,力所能及的做了一些事情,如修橋,堤,湖,使自己克服鬱悶,過得既快樂又有意義。我們每個人一生同樣會有波折,困境中苦中作樂和有所作為,我們要學習蘇軾。

單純考慮豁達和壽命的關係,他比同樣遭貶謫的柳宗元要好,柳只活了46歲,而蘇軾活了66歲,不盡善盡美的是,其豁達不如一生不得志的陸游,陸游更真正,活了86歲。在政治敵人面前,長壽是最有力量的。

Tags:蘇軾荔枝惠州豁達被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