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由 文匯報 發表于 人文2023-01-20

簡介《商州又錄》的幾則故事,特有古代筆記小說趣味,寥寥幾筆,一個個人物形象就活脫脫地躍然紙上,作者依次寫了對著太陽耀蛋的小妞兒、打獵的祖孫、用吊籃養兒子的女人、方圓幾十裡的後生給她唱花鼓的獨生美女、吃蛋柿的女人、山裡女人生產、“車閘”寡婦、採藥

這篇文章什麼言簡意明

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自在獨行》賈平凹著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你尊重了文字,文字就尊重了你,輕慢了它,它必會使你自取其辱。”這是賈平凹在其40年散文精選集《自在獨行》紀念版序中的最後一句話。敘述一如其既往文風平和舒緩,卻給人振聾發聵之感。通讀全書,賈平凹40餘年文壇的起起伏伏都可管窺到。恰是多年的浮沉掠影,讓作者更能體味到內心的安寧與獨行自在的可貴。

從編選內容看,該書以賈平凹早年作品為主。對於青年寫作與中老年寫作的風格差異,作者在該書序中就有精彩陳述:“早年注重技巧,想著優美,現在多是雜談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隨心所欲,但都是我生命中所體會了的東西。”年少時激情澎湃,真正做到了萬事萬物皆可入文,看到什麼都想寫,且寫得飽滿多汁,富於華彩;上了年紀老辣了、成熟了,卻常常由於思慮多而遲遲動不了筆,或者乾脆由於種種原因不動筆了。但一旦寫出滿意的作品,青年時多是清純純粹,老年時渾濁精深。在筆者看來,讀者之所以格外青睞賈平凹作品,當是對作者年輕時期飽滿純粹的激情所征服,為其筆下純真質樸的情感所打動。

全書分為五章,每章內容總體風格趨於一致,從中可看出作者談論之廣、涉獵之博,將中國散文題材延伸到了極處。而且題目並不刻意追求“標題黨”,有事說事,文裡講了什麼題目就直接說什麼。《朋友》《名人》《說請客》《說花錢》《說美容》《關於女人》《關於父子》……瞧瞧,題目都極其接地氣,又一眼就明瞭該文主旨是什麼,如此言簡意賅式地行文最令人稱賞。確實,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錢鍾書、梁實秋等大家寫散文,都是如此命題行文,令人直有迴歸傳統的文人閱讀樂趣。

《紡車聲聲》堪稱全書的壓卷之作。全文雖說近7000字,可一旦開始讀,便有不忍卒讀又不忍釋卷之感。這是一篇感念母親的回憶性散文,全文真的是如同我們平時所說的樸實無華,卻打動了無數人,是作者散文中極具代表性的佳作。文中通篇洋溢著濃濃的母愛,和因為母親的巨大精神強度而給賈家帶來的昂揚向上的希望。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再現了其年少時期家庭的困窘,對話與環境的細膩描寫,給讀者帶來極強的身臨其境之感。在父親被抓、母子三人生活極其被動的情況下,母親卻爆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激勵孩子刻苦攻讀。作者母子的相依為命、相互扶持,共同戰勝困難的必勝信心,讀來頗令人動容。

這篇文章裡資訊量特別大,將作者少年時期的求學、勞作、家人相互關照扶持等生活情狀一一呈現。母親是他早年啟蒙的智者,作者逐漸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不僅自學初高中文化,還將父親珍藏多年的幾包重要圖書通覽一過,為通往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其畢生的創作練就了紮實的童子功。

在《我的小學》一文中,作者特地提到了一位已記不起姓名的見習女教師,稱她為自己寫作的啟蒙老師,因為她影響了作者的創作觀:“不要被什麼格式套住你,想要什麼就寫什麼,熟悉什麼就寫什麼,寫清、寫具體就好了。”

眾所周知,賈平凹的散文與小說都深受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這些痕跡在該書的篇章中更是俯拾皆是。《生活一種》等篇章就頗有《浮生六記》等明清小品的範兒,行文在淺淺的幽默中洋溢著濃郁的樂觀生活態度,比如做夢一節就很有沈復等人的生活趣味,“要日記,就記夢。夢醒夜半,不可睜目,慢慢坐起回憶靜伏入睡,夢復續之。”文詞洗練,半文半白,很有古意。

再如《讀詩能耐熱》,是寫給友人的書信,款款講述一位漢中女詩人馬迎春的故事。該女子的古體詩與現代詩都極具古典柔情,作者說:“她的詩柔而不媚,活潑潑的,意象奇美,自張愛玲以後,有這種感覺的女人委實少見了。”而她本人“善良,優美,沉靜而憂鬱,敏感而孤獨……她是晨霧中草間的露珠,是向晚天邊的一抹紅雲。”作者甚至表示要幫助女詩人出版詩稿——這確實讓人有一種酷暑中喜見蓮花的清爽。

作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享有盛名的作家,賈平凹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因作品帶來的爭議,因患病住院等一系列浮浮沉沉,使他對社會的人情冷暖看得更透徹更全面。在諸如《看人》《朋友》等篇章中,讀者在其輕鬆詼諧的筆觸中會心地產生了心靈的共鳴,那是作者得失多次後命運給予的回饋。讀這樣一位生活智者的書,可以幫助我們心平氣和地面對遇到的一切紛擾,從而活得更加坦然。

作家大多願意回到故鄉蒐集寫作素材,因為那兒有天然的親近感。作者回到小學故地,回到商州,書寫出來的作品都很打動人。看《秦腔》,很有《老殘遊記》和《社戲》的感覺,描寫細緻生動,將臺上臺下人們的情狀全面呈現,如在眼前如在耳畔。《商州又錄》的幾則故事,特有古代筆記小說趣味,寥寥幾筆,一個個人物形象就活脫脫地躍然紙上,作者依次寫了對著太陽耀蛋的小妞兒、打獵的祖孫、用吊籃養兒子的女人、方圓幾十裡的後生給她唱花鼓的獨生美女、吃蛋柿的女人、山裡女人生產、“車閘”寡婦、採藥人、砍荊條去世的漢子、看電影的青年男女們、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等,展現了商州的生活風貌,極富詩意的環境描寫也展示了當地雖貧困卻恬淡的牧歌生活,可謂賈平凹的鄉愁寫作。再如《靜虛村記》《白浪街》《在米脂》《走三邊》等,將陝北的風土人情驀寫得極好,有對比、有闡釋,富於地方特色——特別是將西北地區人民的飲食、婚俗、愛戀娓娓道來,爽朗質樸、真摯大膽,頗有先秦遺風。再加上對唱的陝北小調,聽來甚是爽利,和城市侷促的愛情真有天壤之別,陝北民風的淳樸大方更令人神往。

作者:袁恆雷

編輯:周俊超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s:賈平凹作者散文寫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