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披上僧衣,遠離紅塵,是否就能得到真正的清靜

由 梅山易學 發表于 人文2023-01-13

簡介於是乎,厭棄了“五子登科”煩惱的人們,開始向名山大川進攻,放棄紅塵滾滾的競爭,紛紛出家為僧為道為隱士,只希望能借由一襲僧衣與想象中的出家之後的生活,能給自己的精神帶來愉悅與輕鬆,能獲得理想中的無壓力的生活

皈依佛門後人真的就清靜了嗎

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為了爭奪屬於自己的更多利益,每個人都在其中被競爭得精疲力盡,身心俱疲,深深感到生活不易的人們,開始羨慕起那些並不需要進行名利爭奪而逍遙于山水之間的人,希望自己能夠超脫於現在的環境,獲得像他們那樣輕鬆的精神生活。

於是乎,厭棄了“五子登科”煩惱的人們,開始向名山大川進攻,放棄紅塵滾滾的競爭,紛紛出家為僧為道為隱士,只希望能借由一襲僧衣與想象中的出家之後的生活,能給自己的精神帶來愉悅與輕鬆,能獲得理想中的無壓力的生活。

披上僧衣,遠離紅塵,是否就能得到真正的清靜

視覺中國網圖

這一點,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高學歷之人被曝光於佛道之中就可以佐證,像有一個寺廟據說有本科、博士生三十多人,簡直是不可思議,我不想臆測這三十多人真實的目的是什麼,但如果說這幾十人是真心皈依佛門,我是不信的。

如果要驗證真假,其實很簡單,讓他們行苦行,放棄現在的舒適環境,看最後還剩下幾個人,說到底,大部分的人可能還是害怕紅塵世界的無窮壓力與競爭,只想做一個不擔責任的自了漢。

披上僧衣,遠離紅塵,是否就能得到真正的清靜

那麼,披上了僧衣,住進了名山大川的人們,是不是從此便過上了輕鬆愜意的無壓力生活呢?是不是從此便真的能讓自己的心地變得親近呢?是不是能在這種無壓力的環境之中真正的領會佛法的真義呢?

回答是,不一定。

披上僧衣,遠離紅塵,是否就能得到真正的清靜

因為能讓你覺得有壓力的,從來不是外界的一切,而是你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的心能不被外物所動,不被外緣所感,不逐物而生慾念,才能得到一顆平靜的心境。那些希望能通過出家而獲得清靜之心的人們,那些渴望透過隱居於名山大川而遠離壓力的人們,恐怕還算不上是真正通達的人,為什麼?

因為萬物皆道,而道是無處不在的,道無不在,則競爭與壓力自然也就無所不在,只是壓力的表象有所不同而已,斷然沒有說出了家就可以擺脫壓力的好事發生,如果真的出家人就可以無煩惱,那大家都去出家好了,個個是佛祖神仙,快樂逍遙,豈不是好,何必還在這個濁世裡苦苦掙扎呢?

披上僧衣,遠離紅塵,是否就能得到真正的清靜

真正清靜無為的心,是看破物象、超脫於現實塵埃之上的,是不被所處環境而改變的,如果煉心有得,那麼即使處於塵世,也能玲瓏剔透,一塵不染,如果心境能為外物所影響,那麼即使你處於天堂,也不一定就能真正的逍遙自在,即使有,也是幻境。

“煩惱即菩提”,在紅塵之中連自己的本分都沒做好的人,如果將希望寄託於方外之地,從此便能夠獲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生活,活生生是痴心妄想,《立教十五論》中雲: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聖境矣,今之人慾永不死而離凡世者,大愚不達道理也。

金剛經解釋

姚秦鳩摩羅什

異界大陸

免費閱讀

心靜無處不是道場,想要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磨礪而幻想成佛作祖,恐怕終究是鏡花水月,虛忙一場。從這點而言,那些渴望透過披上袈裟,遠離塵囂而頻頻曝光於媒體前的所謂高學歷的出家人,也不過是換了一個求名的手段罷了。至於是不是真的能求得心底的清靜,獲得他們自己所渴望的成就,那可就真的只能是自己心裡才能有數了。

不出家,也有高人,出了家,也不一定就是高人。高人的心是清靜無為的,但香菸繚繞之中,誰清誰靜,就只能茶壺裡煮餃子——自己心裡有數了吧。

Tags:壓力出家生活自己名山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