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由 高高國際 發表于 人文2023-01-11

簡介作者導讀孔子教人,重視啟發,“啟發”一詞就是從這段話而來

愚不可及的及字是什麼意思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在陳絕糧圖》區域性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論語·憲問》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古時的學者是為了完善自己而學習,現在的學者卻是為了表現給人看才學習的。

作者導讀

“為己”與“為人”是為什麼而學的一個大關節。今天的人往往以為為自己而學習是自私的,為別人或者別的目的而學習才是正確的,讀了孔子這段話我們可以醒醒了。

學習永遠是自己的事,是人生不斷向上、向善、向美的必需,是活潑潑的生命不至於停滯的必需,因此才需要活到老學到老,也因此才會“學而不厭”。

如果學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或者別的目的,這樣的學習最終是勉強的、被動的甚至被逼的,一旦這個“別人”不存在,這個“別的目的”已經達到,學習也就沒有動力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述而》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一個人不到想來想去想不通的時候,我不會去點撥他;一個人不到想說又說不出來的時候,我不會告訴他怎麼說;一個人如果我告訴他一個角落,他還不知道另外三個也叫角落,我就不再教了。

作者導讀

孔子教人,重視啟發,“啟發”一詞就是從這段話而來。“啟發”跟“灌輸”相反,

“啟發”是受教者有了思考的基礎,有了求知的要求,教育者才給以指點;“灌輸”是受教者沒有主動要求,而教育者強行加給他,其極致就是“洗腦”。

“啟發”事半功倍,“灌輸”事倍功半,“洗腦”則令人反感。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聰明的人喜愛水,仁愛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活潑,仁愛的人安靜;聰明的人快樂,仁愛的人長壽。

作者導讀

這是孔子的一個觀察,極有道理。它說明人性出於自然,人性可以跟自然打成一片。為什麼“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李澤厚說:“

作為最高生活境界的‘仁’,其可靠、穩定、鞏固、長久有如山;作為學習、謀劃、思考的智慧,其靈敏、快速、流動、變遷有如水。

”智者洞察萬物,所以快樂;仁者心理穩定,所以長壽。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看見有德有才的便要想如何向他看齊,看到無德無才的便要在內心裡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

作者導讀

人存在著,同時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存在,這正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人的反思包括各個方面,孔子這裡講的是道德層面。

不斷地內省,向賢者看齊,以不賢者為戒,人才能在道德上不斷地提升自己。

孔子在另外一個地方說“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也是同樣的意思。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衛靈公》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君子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卻在別人身上找。

作者導讀

事情沒辦好或者出了錯誤、紕漏,是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呢,還是到別人身上找原因?

君子是到自己身上找,檢查自己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小人則是到別人身上找,總覺得是別人沒做好,或別人跟自己過不去,甚至想方設法諉過飾非,把功勞都留給自己,把過錯都推給別人。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衛靈公》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花言巧語會擾亂德行。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會壞了大的計劃。

作者導讀

“小不忍則亂大謀”是千古名言,至今還掛在人們的口頭上,確實是真理而非簡單的權謀之術。“不忍”不僅僅是不能忍耐怒氣,也包括各方面的不能自我剋制。

一個人一定要學會自我剋制,制怒、制喜、制欲、制貪、制報復之心,特別是在小事情上。

很多人常常敗在不能自我剋制,甚至因而喪生,那麼一切大志便都付諸東流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懂得的人不如喜好的人,喜好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

作者導讀

“知之”“好之”“樂之”是學習的三種境界。

“知之”是知道學習的重要;“好之”進一步,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了學習的好處,產生了對學習的愛好;“樂之”則更進一步,樂在其中,離不開學習了。

每一個讀書人大概都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是從父母和老師那裡知道讀書的重要,所以才讀書,這個時候讀書還帶幾分勉強,談不上喜歡。待到讀書多了,才會逐漸感覺到求知的喜悅,慢慢愛上了讀書。隨著書越讀越多,最後讀書就成一種生活方式,以至於不可一日無此君,這個時候才會真正體會到“至樂莫如讀書”。可惜只有很少的人進入了第三境界,大多數人到第一境界就止步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論語·述而》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默默思考記在心裡,不斷學習永不滿足,教導別人從不厭倦,這三樣我難道辦不到嗎?

作者導讀

“默而識之”是對宇宙不斷地觀察、探索、領悟。“學而不厭”是永不滿足地追求人生的大道,這裡的“學”還是學道、學為人,不只是讀書、學知識。“誨人不倦”就是不斷地與別人,特別是年輕人分享生命的體悟。

一切讀書人,尤其是教師,都應該懸此三語為終身座右銘。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論語·憲問》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嘉言,但有嘉言的不一定就有德行;仁者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者。

作者導讀

這是內在本質跟外在表現的關係問題。是金子一定發光,但發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內在一定會透過外在表現出來,但單靠外在表現卻不一定能夠判斷本質。

觀察人時要特別小心,今天尤其要警惕只會說漂亮話的人。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論語·憲問》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君子向上通達,小人向下通達。

作者導讀

這句話字面很簡單,解釋起來卻不簡單。“君子”“小人”到底是指在位者和平民,還是指有德者和無德者?“達”到底是通達的達,還是達到的達?“上”與“下”是形上、形下的上、下,還是向上、向下的上、下?常見的解釋是兩種:一種是君子通達形而上的東西,也就是道;小人通達形而下的東西,也就是物。第二種解釋是說君子向上追求,小人向下沉淪。我以為前一種解釋較好。實際上這句話的含義用現代話語來說就是:

君子注重精神上的追求,而小人則注重物質上的追求。

這跟孔子說過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基本上是一個意思。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憲問》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君子以他說的超過他做的為恥。

作者導讀

君子以說大話為恥,以誇誇其談為恥,以說到做不到為恥。

孔子在另外一個地方講過“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也是同樣的意思。說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說,言行要相符,這是孔子對我們的諄諄教導。今天中國社會吹牛皮的人太多,做虛假廣告的人太多,作秀賣弄的人太多,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大家見怪不怪,習非成是。商場如是,官場如是,現在連學術界也都如是了。我們如果再不警惕、再不改正,這個民族就離沉淪不遠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篇》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反過來。

作者導讀

此語是千古名言,孔子之前就已經有人講過,至今也不過時。一個人受人委託,準備提供幫助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這個重要的原則。

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特別值得注意,不要只講朋友義氣而不問事情好壞,否則一不小心便會落入小人的境地,甚至成了違法亂紀的幫兇。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一個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舒服,而要做事勤勉,言語謹慎,向有德的人求教以匡正自己,這樣的人就可以稱得上好學了。

作者導讀

什麼叫“好學”?並不是一天到晚讀書,手不釋卷,就叫好學,而是一輩子不斷地完善自己,而且不強調任何客觀條件,努力去學習做一個在“人”的意義上更完美的人,這才叫作“好學”。

人的生存離不開物質,但是物質上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如果不自覺地加以限制,就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滿足的時候,那麼精神上的追求就無暇顧及了。而一個缺乏精神追求的人生,無論如何都是不值得羨慕的。在中國,食飽居安已經不成問題,可是人們仍然忙於追求、忙於攀比更高階的食、更高階的居。事實上,

你如果不給自己的慾望劃定邊界,你就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你就永遠沒有時間讀書,永遠沒有時間照顧你的靈魂。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論語·衛靈公》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一個君子可能在小事情上並不怎麼精明,你不能從這些地方去欣賞他,但他的才德卻可以擔當重任。一個小人你不可授予他大任,但他並非一無是處,你可以在小的地方去欣賞他的才幹。

作者導讀

這裡講的是觀人之法,也是用人之法,很值得當領導幹部的人細加思考。

現在不少領導幹部喜歡用那些伶牙俐齒、手腳靈便、提包打傘很殷勤的人,而對那些不屑於這樣做,或者不善於這樣做,但卻真正有德有才的人視而不識。

結果是小人得到提拔,君子卻懷才不遇,這真是令人悲哀。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大意

仁愛的人不憂慮,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害怕。

作者導讀

孔子在這裡講的仁、智、勇,儒家稱為“三達德”。後世儒者則多以仁、義、禮、智、信五種德行並稱為“五常”。

為什麼孔子只說仁、智、勇,不說義、禮、信?難道孔夫子不重視義、禮、信嗎?顯然不是,《論語》中談到義、禮、信的地方相當多。孔子是把義、禮、信包含在仁之中,一個具備仁的人必然有義、有禮、有信,義、禮、信只是一個仁者在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德行。在孔子的心目中,仁的地位是最高的。後來,孟子提出“四端”說,認為人的本性中含有仁、義、禮、智四個方面的胚胎,這樣就把“義”“禮”提高到了與“仁”並列的層次。到董仲舒又加上“信”,這樣就成了“五常”。在“五常”中仁、義、禮、智、信並列,看來在一個層次上,但實質上“仁”的層次還是最高的,所以儒家常言“仁”不僅是五德之首,也可以作五德的總稱,其道理在此。

推薦閱讀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論語 全本 享譽海內外的魏晉文化史專家、著名學者、書法家唐翼明精彩詮解

¥

60。8

京東

購買

小不忍則亂大謀|盤點《論語》必讀金句,醍醐灌頂!

論語

唐翼明 詮解

高高國際 出品

作家出版社 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唐翼明先生代表作。與其他版本《論語》的不同點在於:作者將這部文言文傳世經典一段一段作了對譯、解釋和導讀。增加了大量背景交代和個人學術見解,重點字詞單獨解釋、段落逐句串講,使得內容既避免故弄玄虛、繁瑣炫博,又權威、誠懇、可靠,各年齡段讀者皆可輕鬆流暢閱讀,非常接地氣。目前市面上很多簡化版本及自媒體內容創作人在涉及相關知識時,多引用此版本。

作者簡介:

唐翼明,1942年生於湖南衡陽,享譽海內外的魏晉文化史專家、書法家,新中國首位碩士學位獲得者。武漢大學中文系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碩士、博士,師從夏志清。曾任臺灣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灣政治大學教授。現任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及長江書法研究院院長,系著名作家唐浩明先生胞兄。

Tags:論語君子導讀大意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