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用心學了凡四訓》第二篇第3講:人要有敬畏心,想想挺可怕的……

由 家風研究院 發表于 人文2023-01-10

簡介了凡寫道:“要激發自己的敬畏心,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做事,天在看,滿天的鬼神你能騙了誰

守之以畏者是什麼意思

《用心學了凡四訓》第二篇第3講:人要有敬畏心,想想挺可怕的……

摘自公眾號(家風研究院)

原文:

第二、要發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鑑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不惟此也。閒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覷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懍懍?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用心學了凡四訓》第二篇第3講:人要有敬畏心,想想挺可怕的……

羞恥之心有了,還不夠。第二步還需要激發自己的“敬畏心”。

“畏”是個會意字,從甲骨文的字型來看是一個鬼拿著棍子打人。鬼就夠可怕的了,還拿著棍子要打人,就更可怕了。讓人又敬又怕,就是這個意思啦。

這一節裡,了凡先生寫了三種情況下,特別要注意保持“敬畏心”。第一種,人生在世,始終要懷著一顆敬畏的心;第二種,哪怕沒人看見的時候,也要保持敬畏心;第三種,如果想改過,改過的時機把握上也要有敬畏心。分別講解。

了凡寫道:“要激發自己的敬畏心,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做事,天在看,滿天的鬼神你能騙了誰。即便犯的過錯很小,老天爺也看得清清楚楚,給你來點狠的,讓你萬劫不復;給你來點輕的,也減少你現在的福報,你說我哪敢不敬畏呢?”

這一部分說的就是通常情況下為啥要有敬畏心。有沒有鬼神咱們姑且不論,就拿現在講,科技發達了,各種大資料,定位,人臉識別層出不窮。資訊時代了,你說的每句話,辦的每件事,走的哪條路,都有記錄和痕跡,辦點壞事都能查到,之所以沒找你,只是時候未到罷了。哪裡還用鬼神來看著你。所以時刻心懷敬畏,可以少犯錯誤。

了凡接著寫道,“其實還不止這些,就是你一個人待著的時候,神明也是無處不在,就是錯事辦的很隱秘,掩蓋的很巧妙,也早就暴露無遺了,關鍵是你能自欺欺人嗎,一旦被人發現了,身敗名裂,你說我哪敢不敬畏呢?”

這部分說的是無人監督下為啥也要有敬畏心。“終難自欺”,關鍵點在於你騙的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呀。在上一篇“立命之學”裡雲谷禪師說過,大惡之人命數拘他不住。可是人活在世上,誰敢說自己是個純惡之人,如果不是,那你幹一件壞事沒覺得咋地,年輕時玩命幹壞事也沒覺得咋地,可是等你壞事幹多了,上了年紀了,一定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心緒不寧,就見著這種人燒香拜佛,偷著往廟裡跑,幹嘛去了?良心過不去,心裡難受唄。您想想是不是這個理兒。

對於沒人監督時,如何保持自己的道德水準,儒家還有專門的功課。就叫“慎獨”。這是一種重要的修養方法,講究的“須臾不離道”,就是時時刻刻要嚴格要求自己。有修養的人越是沒人監督,越要嚴格要求自己,強調的是人的自覺性。透過這樣的自律,完成內心的自我約束,讓自己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

了凡再繼續寫:“還不止這些,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你就是這一生罪惡滔天,還是有機會悔改的。古時候有一個人一輩子作惡,臨死的時候猛然醒悟,發下一個善願,就得到了善終。這一個大善願就彌補了一生的罪惡。就好像千年的深淵,拿一個大燈一照,千年的黑暗一掃而光。所以說改過不分時候,只要改了就難能可貴。”

這一段話,了凡是想告訴大家,改過沒有早晚,只要改了就有效果。佛家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水滸傳》在第一百十九回有一段描寫魯智深圓寂的偈子,是這麼說的“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一段和了凡先生講的道理是不是很貼切。

但是,凡事就怕一個但是。這個世界上總是有那麼一些人,愛耍小聰明,鑽空子,既然改過啥時都不晚,那我著啥急呀,放縱自己多自由呀,先享受著唄,等臨終的時候再懺悔也來得及,大不了做一件大善事不就平安無事了嘛。了凡先生就怕有些人動這個念頭,誤了自己的一生,他接著講了萬一自誤的後果。

了凡講:“但是,啥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呀,人呀挺脆弱的,萬一一口氣上不來過去了,就是想改也改不了嘍。在人世間要擔負著千百年的罵名,雖然家有好兒孫,也不能除去罵名;在陰間那就更慘了,在地獄裡要受盡千百次地劫難,就是聖賢、佛祖、菩薩都沒有辦法幫助超脫。你說我哪敢不敬畏呢?”

哈哈,還想著走捷徑不?還抱著偷奸取巧的想法不?地獄裡的事咱們看不見,可是秦檜兩口子的雕像可是在岳飛墓那跪了千年了。這裡還真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能對號入座。

乾隆十七年,一個叫秦大士的人高中狀元,上殿覲見皇帝的時候,乾隆問他:“你姓秦,是秦檜的後代嗎?”這咋回答?回答是,狀元肯定沒戲了,回答不是,有欺君之罪。秦大士急中生智,含糊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哈哈大笑,沒有當場追究秦大士的辯解。

事後乾隆皇帝還是派人查了秦大士的家譜,還真有關係,秦大士的先祖正是大奸臣秦檜的哥哥秦梓,可是這位秦梓與秦檜不同,是一位清官,官聲很好,秦大士這才過了這一關。

後來,秦大士和幾個好友遊岳飛墓,朋友們調侃他,說你這秦氏後人到了這裡得表個態呀。秦大士倒是君子坦蕩蕩,揮筆寫下一副對聯:“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其實,秦檜的曾孫秦鉅一家老少都為南宋一朝戰死沙場,為國捐軀,是難得一見的忠臣。妥妥地驗證了了凡先生的那句話,“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

這一節講了改過要具備的第二心“敬畏心”,接下來講改過需要具備的第三心“勇心”,那麼為什麼還要具備“勇心”呢?。

Tags:敬畏大士改過秦檜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