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古時人們吃幾餐是要看錢包的,還要看當時的皇上是否禁宵

由 輝哥歷史新說 發表于 人文2023-01-08

簡介上面說唐、宋時期就有例外,就是百姓吃午餐

古時候西方一天幾頓飯

在中國對於吃的文化流傳很久了,有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它展現了中國吃食檔案的琳琅滿目,但說實話,那只是一部分。要了解中華吃食的文化,可能幾天幾夜都講不完,只是說一下主要的,蜻蜓點水一下。例如,古代人一天吃幾次飯,大家坐在一起吃飯是什麼時候,桌上都有哪些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吃食有什麼不同等?

古時人們吃幾餐是要看錢包的,還要看當時的皇上是否禁宵

一天吃幾次飯,當然是一天三頓,但是古代人特別是在秦漢以前,一般老百姓卻只吃兩頓,稱為朝食與哺食,也就是一早一晚。但是從大唐和大宋就不一樣了,大宋時期與現在是一樣的一天三頓,當然也有一樣的例外,於大宋還有不只這一個。後面會說。古人一天吃兩頓的原因,是為了身體健康嗎?肯定不是,因為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和現人都是沒法相比的,人都說70古來稀,現在人們活到70—80歲是常有的事情。

古時人們吃幾餐是要看錢包的,還要看當時的皇上是否禁宵

古代人吃兩頓,是因當時的生產力低下,糧食生產自然不是很高,如果一天吃三頓,放開肚子吃是不夠的。還有就是我們現在吃晚飯是需要燈來照明的,在古時候是沒有電的,有人說那不是有油燈嗎?嗯,是有的,但是老百姓有的消費不起,一晚上要用好幾個小時,那需要花費很多的銀子啊,老百姓會心痛的,只要是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心理,特別著急才會用油燈,要不就不會有鑿壁借光的事了,就此,古人沒有什麼夜生活這也真的。

古時人們吃幾餐是要看錢包的,還要看當時的皇上是否禁宵

每天到了晚上,大多數人都是要睡了。睡得早就要起得早。古時百姓一般5、6點起,皇上早朝也是這個時間,臣子們一般5點左右,就得爬起來上早朝,要是遲到就被打板子。因古時人們不吃午餐,也就沒有了午睡的習俗。是因午飯後睡覺會讓血液大多到胃裡致使腦供不上血,人會感到困才要睡午覺。

古時人們吃幾餐是要看錢包的,還要看當時的皇上是否禁宵

上面說唐、宋時期就有例外,就是百姓吃午餐。唐、宋經濟非常發達,商業活動很多。到了晚上,就會有一些人出來溜達、娛樂、消費,城市商家也會想以此來做一點生意,此時的皇上非常開明,推廣的是勉勵大家經商策略,加之簽了議和多年無戰爭,也就取消了多年的宵禁的策略。

百姓可以在晚上到街上看戲、溜達、吃夜宵,談談愛情,以至於到澡堂去洗漱。也就是從大宋開始,吃宵夜便出現了。大宋南遷到臨安,原來開封的百姓也把吃宵夜的習俗帶到了南方,到了這一時期,雖說鄉下還吃兩頓,但是家中條件要是好的話,自己也可以在家中吃宵夜,城市中的大多會吃宵夜,也有在吃的,大宋的皇上喜歡吃宵夜時喝羊湯,這個習俗還傳到了百姓當中。

古時人們吃幾餐是要看錢包的,還要看當時的皇上是否禁宵

大明、大清兩朝依然還在宵禁的政策,大明、清兩朝的百姓又回到以前吃兩頓的時候,不過那些皇家親戚、有錢人、大戶人們除外,在他們的院內就可以,他們還留著過夜生活的習慣,內容一般就是看戲、夜宵是少不了的,這就看出古人的貧富差距的緊張。其實,不但是明清,就是春秋戰國到清末、皇家、貴族以及有錢人,大多是一天三頓或者更多頓。例如大漢時期皇上就要一天四頓。不過百姓卻是吃不起的,不要說兩頓了,遇到戰亂或者災荒,他們能一天一頓就很不錯了。

古時人們吃幾餐是要看錢包的,還要看當時的皇上是否禁宵

那在老姓當中一天三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鴉片戰爭之後,西方的文化一點點的來到了中國,也包括一天三頓的習俗,再加上糧食生產率比以前高很多,於是到了20世紀早期,百姓一般都是一天三頓。不管是一天三頓還是兩頓,既說是吃飯,在古代人的桌上,不管是吃的什麼,桌上都是從單一到現在的豐富很多,不是一下子就成的事,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Tags:三頓兩頓一天吃宵夜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