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鄉土散文:推磨

由 中鄉美 發表于 人文2023-01-05

簡介這裡放置的石磨是不能推不能轉不能磨面的,它只是一種觀賞物,它是人們過去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磨面不放糧食一空轉什麼肖

鄉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總有一塊熱土令人魂牽,總有許多往事記憶猶新。

一個陽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過午飯,閒著沒事兒,出大門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遠。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塊不太規則、有點藝術感、好幾噸重的瑪臘石塊在貼著路邊橫立著,上邊有四個紅色行書大字“美麗鄉村”,石塊的背面刻寫著村子的“前世今生”。這塊石頭的右側有一處人們休閒鍛鍊的場所,我驚奇地發現那兒還有兩盤石磨,石磨是用紅石頭鍛造的,上邊也有斜紋,磨盤底座是溝槽式的,一看就知道是磨豆腐用的,而磨面用的底座是平的。這裡放置的石磨是不能推不能轉不能磨面的,它只是一種觀賞物,它是人們過去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沒有它,我們將吃不到可口的麵食類食物。

看到這兩盤石磨,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時不時與磨道、推磨、磨面“打交道”的情形。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記事兒(五、六歲)的時候,麵粉都是用石磨磨出來的。那時,全村幾乎每兩三家兒就有一個磨道,磨道里有一盤石磨,石磨大都是紅石,石磨的平面都有凸起凹陷的斜紋溝槽,作用是擠壓磨碎糧食。石磨用的時間長了也會磨損,磨碎糧食的凸起部分降低,影響糧食的破碎量。這時候就得由石匠專門再鍛造維修。我們村有一個鍛磨的石匠,是老太爺輩兒的,每天只見他彎著腰,手裡拿著釺子和錘子,走這家兒到那家兒,給人家修石磨。

石磨上下兩塊,下邊一塊放在比較平的磨盤上,上邊一塊放在底下那塊上面。放置兩塊石磨時,需要幾個男的抬著,對好軸心能轉動。但一般情況下不能空轉石磨,因為在沒磨壓糧食的時候,空轉特別磨損“牙槽”,所以,只要軸心對準、圓圈邊際對齊即可。

鄉土散文:推磨

上邊的圓石磨塊兒中間有兩個洞眼,糧食倒在中間位置,磨塊轉時糧食自動往下流動。圓石磨塊兒的對稱兩邊各有兩個圓凹槽,槽裡插入約二三十釐米長的短木棍,便於綁縛長木棍,人推磨轉。

通常面快吃完時就得抓緊時間磨面。磨面就得有人推磨,我那時候還小,才六、七歲,但能夠著推石磨的木棍,所以,也加入了推石磨的“隊伍”。由於推的次數多,也會偷懶不願意推。有時,自家兒的活兒不幹,幹人家的活兒卻很賣力。有一次,鄰家磨面,我和自家的幾個小夥伴們跑著玩耍,正好到了這家兒的磨道,他們正在磨面,我們處於玩的心態就抓住木棍推石磨。他們非常高興並誇讚我們推的多快,加油!小孩子不懂得這是大人哄騙的語言,我們聽後卻是更加賣力推。

推石磨之後糧食壓磨碎了,但還不是正常吃用的麵粉,需要將碎末狀的糧食放在面籮裡邊籮一邊才能成麵粉。這籮有粗網的有細網的,比如玉米麵一般用粗眼兒網籮,小麥面一般用細眼兒網籮。

我家有個籮面箱,是長方形的,上面有個活動蓋兒,箱蓋兒的前半部分是固定的,後半部分是活動蓋,籮面時可以往前推開,也可以掀開拿出來放一邊。箱內是兩根較細長光滑的兩根方木片撐子,在箱子前後內面一半靠上處固定有兩小截木塊,木塊上有兩個凹槽,籮面時把兩根長木片撐子放在凹槽內,然後把面籮放在兩根撐子上,就可以在箱內抓住面籮的邊兒,前後來回拉推籮面了。當面已經堆到兩根撐子時,就用面瓢或碗將面搲(音瓦)出來裝到面袋裡就行了。

到七十年代初,生產隊有了電力磨面機。從那時候起,人們就不再用石磨磨面了。只要撿好糧食,裝進袋子,背到磨面機房,磨好後再揹回家就可以了。省去了很多人力和時間,人們不再為磨面出力流汗。

鄉土散文:推磨

如今,農村的磨道沒有了,石磨沒有了,鍛造石磨的石匠沒有了,磨面的工具沒有了,更不見推石磨的人了……。

我現在看到的這兩盤石磨,雖然不完全是我以前親歷過的磨盤,也總算是有人還記著這石磨以及它的“功勞”。

目前的石磨,不僅可以供人觀賞,也可引發人們的回憶、甚至於思念。因此,更應該作為石磨文化傳承下去。

審閱:韓田梅

簡評:石磨是農耕文化的一種文化符號,現在新鄉村保留這老物件,本身就是在紀念並傳承一個時代的農耕文明。“推碾子”是帶有時代氣息的加工糧食的代名詞,機器加工代替石磨加工,顯示社會和農耕生產的進步。農耕歷史長河中石磨與石磨有關的生活都記錄到史冊已成為歷史,留給後人解讀了。作品頗有懷舊色彩。和傳承文化的意味。

終審:嚴景新

作者:盧曉東

編輯:卜一

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

Tags:石磨磨面磨道糧食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