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從黨參和人參的使用變遷看國家博弈

由 粵說粵有理 發表于 人文2023-01-03

簡介此時我們已經明確了,原產于山西上黨地區的五加科人參已經絕跡,當地的替代品被稱為“黨參”

怎麼看人參年頭圖解

黨參

我們先從黨參的歷史說起,黨參之名始見於《本草從新》,謂

:“按古本草雲:參須上黨者佳。今真黨參久已難得,肆中所賣黨參,種類甚多,皆不堪用。惟防風黨參,性味和平足貴。根有獅子盤頭者真,硬紋者偽也。”此處所說的“真黨參”係指產于山西上黨(今山西長治)的五加科人參。由於該地區的五加科人參逐漸減少乃至絕跡,後人遂用其他藥材形態類似人參的植物偽充之,並沿用了“上黨人參”的名稱。至清代醫家已清楚地認識到偽充品與人參的功用不盡相同,並逐漸將形似防風、根有獅子盤頭的一類獨立出來作為新的藥材品種處理,定名為“黨參”。

從黨參和人參的使用變遷看國家博弈

中藥黨參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最早的黨參就是人參,和遼參、高麗參同是五加科人參。在過度使用後,資源枯竭,於是有不法商販就用類似的植物根莖代替黨參,在眾多替代者中有一種性味和平,藥效相近的被後世定名為

“黨參”以示和五加科人參做區別。此時我們已經明確了,原產于山西上黨地區的五加科人參已經絕跡,當地的替代品被稱為“黨參”。

從黨參和人參的使用變遷看國家博弈

中藥黨參

黨參為

桔梗科

植物黨參、素花黨參、或川黨參等的乾燥根。

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止渴、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

萎黃

,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懶言短氣、四肢無力、食慾不佳、

氣虛

、氣津兩虛、氣血雙虧以及血虛萎黃等症。《本草正義》: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腱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

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溼,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

振動中氣

,而無剛燥之弊。且較諸遼參之力量厚重,而少偏於陰柔,高麗參之氣味雄壯,

而微嫌於剛烈者,尤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臟交受其養,而無往不宜也。

人參

人參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為強壯滋補藥,適用於調整血壓、恢復心臟功能、神經衰弱及身體虛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興奮等功效。

從黨參和人參的使用變遷看國家博弈

中藥鮮人參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的功效。從

公元

3~4世紀,居住東北的鮮卑族曾在遼河流域(今遼寧省遼陽一帶)建立前燕國,其國王慕容晃曾給晉朝的官吏顧和贈送過人參。唐宋以後,人參成為東北少數民族向封建帝王進貢的珍品。

從黨參和人參的使用變遷看國家博弈

中藥幹人參

然而在上黨地區五加科黨參絕跡之前,那是神一般的存在,其他人參都只能往後排。

魏晉南北朝名醫家陶弘景在《藥總訣》中,稱上黨參

“潤實而甘”;其次是百濟參(今朝鮮半島所產),“氣味薄於上黨者”;最差是遼東人參(書中稱為“高麗參”),“形大虛軟,不及百濟,並不及上黨者”。

從大文豪蘇軾的一首詩中,記載了古人對人參及產地的認識,及時是同一種,產在不同地方,價值也不同,從中我們可以窺探古人對真黨參(五加科黨參)的推崇。

《人參》

蘇軾

上黨天下脊,遼東真井底。

玄泉傾海腴,白露灑天醴。

靈苗此孕毓,肩肢或具體。

移根到羅浮,越水灌清泚。

地殊風雨隔,臭味終祖禰。

青椏綴紫萼,圓實墮紅米。

窮年生意足,黃土手自啟。

上藥無炮炙,齕齧盡根柢。

開心定魂魄,憂恚何足洗。

糜身輔吾生,既食首重稽。

從黨參和人參的使用變遷看國家博弈

蘇軾

時間來到大明朝,此時上黨地區已經沒有真人參。皇家貴族又有大量需求,遼參成了最佳替代品。為了維護統治,朱元璋曾下達過一條,讓眾人不太理解的命令,嚴禁皇家貴胄和平民百姓服用人參。

人參是一味強身健體的大補藥,怎麼就不讓用了呢?這還的從國家博弈說起。

明朝皇帝僅僅過了幾代人就把老祖宗朱元璋的話給忘了。

正統四年(

1439年),明英宗下令,女真各部“一年一朝或三年一朝,不必頻數”“聽於遼東開原交易,不必來京”,這是一次重大政策轉型。正是這個命令,埋下了明朝滅亡的隱患。

從明英宗開始,大明透過邊貿,每年大量購入遼東人參。當時世風尚奢,士大夫自詡

“文弱”,鍾情補藥。“文弱”之稱早有,但很少與文人聯絡起來,宋代很多文人尚武善射。明代皇權空前專制,士大夫向上通道被堵,沉迷於日常享樂中,以“文弱”為美。因為“弱”,所以要進補,溫補學派崛起。代表人物張景嶽稱人參、熟地、附子、大黃是“藥中四維”,而前二者是“治世之良相”,有病沒病,都要吃人參。

明代醫生應用人參的劑量驚人。學者宋佳、王紅豔在《明代醫家應用人參規律探討》中鉤沉,明代名醫方中,用人參常超

37克(明代的一兩),最狠的是名醫繆希雍,他最多一方竟用三兩人參(111。9克)。二是人參昂貴,推漲了人參迷信。一位醫生寫道:“夫醫者之所以遇疾即用,而病家服之死而無悔者,何也?蓋愚人之心,皆以價貴為良藥,價賤為劣藥。”此語雖出自清乾隆年間,但與明代情況相似。意思是醫生遇危重病人,必用人參,家屬用不起,醫生可免責。家屬用得起,說明患者得的是絕症,“醫得了病,醫不了命”,醫生亦不落埋怨。此外,病人子女也將“用了人參”當成盡孝。

據《明遼東殘檔》,萬曆十一年(

1583年)七月至萬曆十二年(1584年)三月的8個月中,海西女真入市交易26次,售人參3467。5斤,可海西女真(女真三部之一,另二是建州女真、野人女真)並非遼東人參主產區。

佔據著人參主產區的建州女真,

“不產五穀,不產布帛”,卻“富強已非一日”。《清太宗實錄》稱:“人參採集業成為女真人的賴以為生者。”

年(

1607年),明廷關閉“馬市”貿易,致10萬斤以上人參黴壞,女真經濟損失慘重。可見,雙方的人參貿易規模之驚人。

據蔣竹山《人參帝國》一書估算,透過人參貿易,女真年獲利達百萬兩,有時達

250萬兩。漢學家狄宇宙估計,人參貿易可能讓明朝從日本和新大陸進口的白銀總量的四分之一流入女真。

明朝

士大夫階層沉迷於亂用人參,而大明東北奴兒干都司的後金部落卻趁機發展自己。

後金,採取

“八旗分山採參制,彼此不得越境”“採參處如遇漢人,一概緝捕”,透過壟斷人參貿易,得到大量白銀,所以清軍裝備很快超越了明軍,且有足夠的資本去招攬漢人耕種。

努爾哈赤曾自豪地說:

“承天眷顧,我國人衣食豐足。醬、鹽調味食品準備齊全,飼養豬、雞、鴨、鵝,以供食用。”此時,女真之富足已不遜於中原。

人參貿易幫八旗得到大量的違禁鐵器,明英宗時,兵部侍郎馬文升便提醒道:

“比年朝鮮陪臣及建州、海西、朵顏部夷人入貢,軍民人等輒以弓材、箭簇與凡鐵器私相貿易。”

明天啟六年(

1626年),努爾哈赤逝於寧遠,皇太極繼位後,立刻遠征高麗,將與遼參有競爭關係的高麗參也抓在手中,從此踏上問鼎中原之路。

一顆小小的人參竟然把明清兩朝推向了不同的歷史方向。而這竟然和五加科黨參的消亡和遼參的上位有關。現在的黨參效力雖不如遼參強,但日常使用更頻繁,常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衰弱症,特別是脾胃虛弱、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氣下陷、自汗等病症,對於缺鐵性、營養不良性貧血,尤其是由於脾胃虛弱、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所致的貧血,以及萎黃病療效非常好。常被中醫用於日常健體強身,綜合調理,黨參沒有人參的燥熱,也不用擔心虛不受補。

現在中美兩大國之間的石油和新能源之爭,正如當年黨參和遼參之爭一樣,會左右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中國正在新能源領域處於領先的地位

……

Tags:人參黨參五加女真上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