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我的朋友是如何戰勝病魔的

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人文2023-01-02

簡介所謂“修行”,說白了就是看你能不能超越衰老,積極鍛鍊,調整心態,保持一種樂觀的、寬鬆的情緒,讓你的身心始終充滿著飽滿的青春活力,這樣,災難和疾病突然襲來,你依然能泰然處之

如何戰勝病魔理由

我的朋友是如何戰勝病魔的

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是要衰老的,而且常常和疾病相伴,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但是,對待年齡增長後的衰老,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順其自然,消極地等待著“閻王爺下請帖”;一種是努力和衰老進行抗爭,積極地抵禦疾病的侵襲,保持青春的活力。兩種態度體現不同的活法,自然會有不同的結果。君不見,有的人年不過半百便精神疲憊,少言寡語,一步三躓,儼然為行將就木之人,貽累著家庭,也貽累著單位,成為社會的累贅;

而有的人已年近耄耋,仍頭緊腳俏,身輕體健,步履快捷,東奔西走,平日喜笑顏開,毫無憂戚之狀,似乎與死亡無緣。

因此,他們仍然憑藉著豐厚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發揮著餘熱,為社會繼續做出積極的貢獻。 我們應該成為後一種人,這是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客觀上我們有這樣的條件。總的說來,人們的生活基本上都達到或超過小康水平,主觀上胸襟開闊,把握好心態,不難做到心平氣和,知足長樂,再進行力所能及的鍛鍊,以期健康長壽,於自己、於家庭、於民族、於社會,都是大有裨益的。

人們常說,每個人都有兩個年齡,一個是生理年齡,一個是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是無法改變的,但心理年齡卻是個具有很大彈性的變數,這就取決於人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會大大減少你的生理年齡,使你變得年輕起來。而心態的調整在於修行。正如中國的道家養生格言所說:壽天休論命,修行在本人。這就是告訴你:一個人的壽命多少,並不是命裡註定的,而在於你本人的修行。所謂“修行”,說白了就是看你能不能超越衰老,積極鍛鍊,調整心態,保持一種樂觀的、寬鬆的情緒,讓你的身心始終充滿著飽滿的青春活力,這樣,災難和疾病突然襲來,你依然能泰然處之。

我有一位老朋友,原來在哈爾濱工作,退休後定居上海。他性格活潑,一向豪爽達觀,總是一副喜形於色、無憂無慮的面孔,被人稱作“樂天派”。在年逾花甲之後,仍鬚髮烏黑濃密,像個40來歲的中年人,為我輩友人所稱羨。在職時,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鞍馬勞頓,他從不知苦和累;退休之後,也不悶坐家中過閒適的生活。

65歲那年,忽然遊興大發,獨自一人背起半人高的行囊,遊俄羅斯,逛德意志,漫步美麗的花都巴黎,橫跨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旅程數萬裡,丈量半個地球,回到家中後,毫無倦意,猶覺遊興未盡,被家人戲稱“老小孩”。

誰知就在“老小孩”剛踏上70歲的臺階時,病魔不期而至——萬惡的癌細胞侵入了他一直引為驕傲的“鐵胃”。當看到那張令人望而生畏的診斷書時,號稱“樂天派”的他“心中湧起猶如接到死刑判決書似的驚恐”。他這樣對我說,“內心陣陣顫抖伴著嘴唇喃喃翕動:‘栽了,眼看要爬煙囪了!’”接下來便是住院、開刀、吃藥、化療……折騰了半年,體重下降30餘斤,從病床上下來時,居然不會邁步走路了。其尷尬行狀,可見一斑。

他悲觀過,消沉過,甚至輕生過,但是在醫生的啟迪和朋友的鼓勵下,

他很快地調整了心態,決心戰勝病魔,奪回健康。於是,便認真地“修行”起來。

他從下地走路做起,先慢而趨快,再學跳舞,練登山,自費旅遊:逛上海南京路,遊北京頤和園,行哈爾濱中央大街,攀玉龍雪山。又四處投親訪友,有時登臺唱京劇與群眾同樂,有時練習書畫以自娛。經過不到兩年的“修行”,居然奇蹟般地恢復了健康,行走起來,又健步如飛了。

不久前,他到北京旅遊,順便來家裡看我,談起前幾年的這段經歷,就像說笑話似的輕鬆,毫無憂戚之態。不過,最後他多少有些感慨地對我說:人應該學會“超越”。超越衰老,超越病魔,超越一切不愉快的侵擾。其實“超越”也正表現為道家所說的“修行”。一個人在人生的長途中,特別是快到盡頭的晚年,疾病和災難有時會突然襲擊了你,當時你可能毫無思想準備,往往不知所從,甚至出現短暫的失神與麻木。而在驚醒過來之後又十分沮喪,甚至絕望。於絕望中有時會產生某種破罐子破摔的輕生念頭。這是軟弱的表現。這時,便要考驗你的“修行”了。

勇敢地越過這一關,即是你修行成功的體現。

抖擻精神,排除軟弱,跨過沮喪,跨過痛苦,跨過災禍,把不幸拋得遠遠的。不管是跌跌撞撞、顫顫巍巍,還是步履穩健、從容不迫,只要你勇敢地跨越過去,你所得到的回報是斬關奪隘的喜悅和重振旗鼓的信心,是難以形容的愉快享受。

(本文編輯朱蕊)

欄目主編:伍斌

本文作者:程樹榛

文字編輯:朱蕊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Tags:修行年齡心態超越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