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氾濫的“偽古詩”

由 字說心與 發表于 人文2022-12-27

簡介氾濫的“偽古詩”今天不知為何,瀏覽器給推送了好幾個影片,內容幾乎是一樣的:一美女煞有介事地說:你一定不知道這道詩的後半段: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山河已是秋

一丘之壑怎麼讀音是什麼意思

氾濫的“偽古詩”

今天不知為何,瀏覽器給推送了好幾個影片,內容幾乎是一樣的:一美女煞有介事地說:你一定不知道這道詩的後半段:

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山河已是秋。

兩處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頭。

可惜,

故人身畔新人臥,山河冬雪獨自坐。

何來相思絆心魄,此生白頭不復錯。

接著就是一本《枕上詩書》的廣告。

這詩的第一句我是知道的,出自清·龔自珍《己亥雜詩》第157首,全詩是這樣的:

問我清遊何日最?木樨風外等秋潮。

忽有故人心上過,乃是虹生與子瀟。

(作者自注:吳虹生及固始蔣子瀟考廉也。)

氾濫的“偽古詩”

龔自珍畫像

詩中的吳虹生,是龔自珍的密友,名吳葆晉,字佶人,號虹生、紅生、鴻生。河南省光州(今固始縣)人。與龔自珍同登道光己丑(九年)科進士。善填詞,著有《半舫館填詞》(又名《半花閣詩餘》)。孔憲彝《寄吳紅生舍人》詩:“雅有嚴陵季子風,高情肯使酒杯空?一官薊北春雲淡,別墅城南春蓼紅。入座盡容佳客至,論交能與古狂同。匆匆怕唱陽關曲,樂府花間制最工。”其中“入座”兩句自注雲:“君與龔定盦最相契。”道光十九年己亥四月廿三日(公元1839年6月12日),龔自珍辭官南歸,當天有劉良駒、桂文燿、丁彥儔、戴絅孫、奎綬、黃驤雲、江鴻升、步際桐等八人與龔握手為別。等到龔自珍走到離城七里外的地方,見前面橋上站著一人,正是吳葆晉在橋等候著詩人從這裡經過。“設茶,灑淚而別。”可見二人的交往之深。子瀟,即蔣湘南,字子瀟,也是河南省光州人。道光十五年中舉人,晚年主講關中書院。著有《周禮考證補註》、《七經樓文抄》、《春暉閣詩抄》。編輯有《全陝通志》。夏寅官《蔣南湘傳》:“先生之學,自經史、象緯、歷律、輿地、農田、禮制、兵刑、名法以及釋道兩藏,一一尋源沿流,究其得失。學博故見無不大,識精故論無不平,氣盛故辭無不達,誠大河南北之巨儒也。”

作者辭別京城時為初夏,於七月初九日(公曆8月17日)到杭州家中。這首詩便是龔自珍到家後不久所作。詩意思是:

要問我哪一天遊山玩水最為稱心如意,就是我八月十八日那天,在滿帶著桂花香氣的秋風之外(指杭州城外。杭州桂花十分著名,清·阮元有則長聯:“下筆千言,是槐子黃時,木樨香候;出門一笑,正西湖月滿,東海濤來。”見梁紹壬《兩般秋雨齋隨筆》卷一。),等待著錢塘江大潮的時候了。(八月十八日,即公曆9月26日,作者曾陪父親去觀看錢塘江大潮,《己亥雜詩(156)》就是寫的這件事。)說起這事,忽然心中想起了兩位老朋友,就是吳葆晉和蔣湘南。

蔣僅中舉人,所以作自注中稱他為“孝廉”,這是明清時期對舉人的雅稱。詩中所說的木樨是桂花的別稱。“清遊”就是清靜之遊賞。“安道門前水,清遊豈獨吟。”(唐·唐彥謙《原上》)又如:“厭見人境喧,清遊憶靈越。”(宋·釋契嵩《懷越中兼示山陰諸明士》)都是這個意思。“心上過”,就是突然想起來的意思。“等”,等候、等待。“秋潮”,指浙江八月十八日的天文大潮。

作者回到杭州家中時,可能聽說過當年秋季的鄉試,吳葆晉要到浙江做考官。但後來得到浙江的正副考官都不是他。詩人曾想像,吳虹生到杭州,“一丘一壑我前導,重話東華送我情”。(《己亥雜詩》154)

氾濫的“偽古詩”

龔自珍詩意圖(落紅不是無情物)

氾濫的“偽古詩”

有網頁就說這出自龔自珍的《己亥雜詩》

這是這首詩的第一句的情況,之外的其他詩句和整首詩,我實在是不知道。我於是想到求助萬能的“網”,到網上查一下,或許一定找到這首詩的相關資料。然而,這次卻出乎我的意料了:確實有不少搜尋結果,但是沒有作者,沒有出處,沒有創傷時代——用時新的說法,這是一首網路流行詩。這其中有一個搜尋結果,還對前四句作了詳細的解釋,不妨抄錄於下面:“意思是從故人的心上經過,只留下了一道痕跡,最終回首的時候才發現已經是重巒疊嶂,往事如煙。兩個異地的人在大雪飄飄日子裡的互相思念著,雪落到了兩人頭上,也算是一起白頭到老了。

氾濫的“偽古詩”

初三網

有一種愛,不說滄海桑田,卻把一世相望,有一種愛,傾盡了所有,總是把愛的味道揮灑,不是每一份愛,都能留下永久的芳香,也不是每段記憶,都能留下刻骨的美麗,有些愛,即使永遠不在身邊陪伴,卻始終在自己的夢裡,那麼的暖,那麼的近。”

有幾個網頁上答案直接說這就是龔自珍《己亥雜詩》第157首:

“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山河已是秋。作者是清代文學家龔自珍,出自《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山河已是秋,兩處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頭。意思是從故人的心上經過,只留下了一道痕跡,最終回首的時候才發現已經是重巒疊嶂,往事如煙。兩個異地的人在大雪飄飄日子裡的互相思念著,雪落到了兩人頭上,也算是一起白頭到老了。”

氾濫的“偽古詩”

至於後面的四句,也有讓他與前面的內容拼湊在一起的,也有是單獨出現的。解釋的不多,多數介紹為精美古詩詞。

只要是讀了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歌的朋友,都是可以感覺到,這不是古詩。無論從句法、詞彙,不是押韻、格律去,它都不是“古詩”。比如押韻,其前四句韻腳處的“秋”和“頭”,分別屬於尤韻和侯韻,尤、侯、幽三韻部通用。而後半部分韻腳處的“臥”、“坐”、“魄”和“錯”就無法入韻了。臥和坐是過韻的字,去聲。“魄”音普伯切,陌韻,入聲。“錯”有二音,作塗、嵌(一種金屬加工工藝)的意思時音倉故切,暮韻,去聲,對應的今音是cù;作錯誤的意思時音倉各(千各)切,鐸韻,入聲,對應今音是cuò。陌韻的字只能與麥韻、昔韻的字相押韻,鐸韻的字只能與藥韻的字相押韻。我們看,這四句中的可能是韻腳的字,即使從較寬的押韻標準看,也屬於三個不同的韻部。古人寫詩是從他們當時的漢字實際讀音出發去押韻的,至於我們今天看到的韻書,是根據當時漢字發音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來,再分成不同韻部編輯而成的,它反映的就是古人寫詩的押韻實際。至於今天的讀法,那是今天的語音實際,是我們現代人寫押韻的作品時應當考慮的問題。所以這些今天看來押韻的句子,只能是今天的人寫的,不會是“古詩”的。

詩的內容怎樣,我不想表達什麼意見,網友們可以自己去判斷。我要說的網路上的這些內容,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錯誤的資訊。比如初三網上就確切地出現在了“古詩詞”的子目錄下,初三的學生是沒有這麼多的古詩詞知識,他們判斷不出來這這些看似“優美”的句子是不是古詩詞。

大概是二十年前了吧,我在一次批改學生的試卷時,看到古詩文填空時,其中有一題是補充“曉來誰染霜林醉”的後面的內容,其中一個學生在試卷上赫然寫上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我把這個學生叫到辦公室,問他這誰的詩句,他的回答讓我哭笑不得:“李尋歡。”我問他:“李尋歡是《西廂記》的作者嗎?李尋歡是《西廂記》的人物嗎?”我接著對他說,你填上去的詩句的作者不是李尋歡,也在“王作樂”,是金元之際的詩人元好問,詞的題目是《雁丘詞》,詞牌名是“摸魚兒”。你在這裡還寫錯了兩個字:“叫”應當寫作“教”,“教”字後面沒有“人”字。我把詞小序內容講給他聽後,對他說:“詞是歌詠兩隻大雁的感人故事的,怎麼能說‘直教人生死相許’呢?”我找一張白紙,把《雁丘詞》寫給了這個學生,讓他回去背誦。最後的結果是,他沒有背誦下來。

我知道,當時電視上正在熱播一部電視劇,裡面的一個俠客叫李尋歡。不少學生都看這部電視劇入了迷,電視劇叫什麼名字我也不清楚。這大概是他的臺詞,不少學生都在看電視時,囫圇吞棗地記下了,他們不知道這句臺詞的來歷,就把錯誤也記下來了。那時網路還不太發達。今天網路的發達程度,絕非二十年前時人們可以想象的。學生看電視劇的熱情早已轉移到刷小影片上去,但小影片的錯誤資訊,是遠多於當年的當年的電視劇的。對於那些沒有判斷能力的學生,這些錯誤資訊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我們是無法預估的。但我相信,它的影響絕不止於做古詩文默寫題時填錯幾個空這樣單純。希望資訊釋出者們,還是要慎重些吧。

氾濫的“偽古詩”

古詩文網

Tags:龔自珍己亥押韻雜詩李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