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見秋葉而感傷,望明月而思親,你會像蘇軾一樣過中秋節嗎

由 擁抱大語文 發表于 人文2022-12-05

簡介作者拍於2019年9月2日,長安街一帶現在,我想就蘇軾的一首詞作《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來與大家探討一下過中秋節的方式

秋葉可以比作什麼

2019年中秋節明天就到了,如何度過這個以團圓著稱的美好節日,想必是每個人牽掛的問題吧。正如這個節日本身的傳統意義一樣,“大團圓”是多麼美好的事!可人世間,你主觀想的是一方面,客觀事實卻是另一方面,想的和事實未必完全統一。我歷來認為,所謂的“事遂人願”和“萬事如意”“心想事成”之類美好的祝福,也只能作為空洞的美好的祝福存在而已,如果人世間真的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那還叫人世間嗎?

見秋葉而感傷,望明月而思親,你會像蘇軾一樣過中秋節嗎

作者拍於2019年9月2日,長安街一帶

現在,我想就蘇軾的一首詞作《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來與大家探討一下過中秋節的方式。

蘇軾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自不必說,大家想必都讀過他的作品。寫中秋的,那首被千古傳誦的名篇《明月幾時有》,名氣太大了,這裡且不提。你知道蘇軾另外還有寫中秋的嗎?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同樣精彩,值得欣賞。

見秋葉而感傷,望明月而思親,你會像蘇軾一樣過中秋節嗎

作者拍於北京香山,楓葉紅了

蘇軾因為有才,寫了不少作品,可是也因此得罪了人,吃了官司。白紙黑字,明明白白寫著呢,被人家拿去成了罪證,上綱上線一研究,罪名就有了。蘇軾人生歷史上那場“烏臺詩案”,差點要了蘇軾的小命。僥倖的是,蘇軾最終逃過一劫。死罪免了,活罪難逃,蘇軾被貶。據說,蘇軾就是在被貶官的情況下,創作了這首《西江月》。

見秋葉而感傷,望明月而思親,你會像蘇軾一樣過中秋節嗎

作者拍於北京香山小小五一帶,山峰連綿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 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秋涼 一作:新涼)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閱讀古典詩詞,首先要學會抓取作品中的“景”。有人說,要讀懂古典詩詞不是要先從整體上感知作品的基調嗎?沒錯,作品的感情基調固然是要整體感知的,但我認為感知作品整體基調,同樣離不開對作品中所寫“景”的關注和研究,仍然要先從“景”下手!

如果詩人寫詩時老是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那樣的詩也就成了直白的宣告了,如白開水索然無味,一眼就望穿了,還有什麼意思?還有美感可言嗎?所以,

好詩多是從“景”開端的,由“景”下手,引出自己想要抒發的思想感情,而不是以貼標籤式的強硬態度,生硬地告訴讀者他要表達什麼

見秋葉而感傷,望明月而思親,你會像蘇軾一樣過中秋節嗎

作者拍於北京十三陵一帶,柿子葉紅了

附帶提一下,上面說的“景”,在詩詞欣賞中的正規名稱為“意象”。不打算在詩詞欣賞方面走得太遠的讀者可以忽略“意象”這一學名。

對“意象”研究透徹了,作品的思想感情基本就出來了,就明確了。

明確了大致思路,回頭再來看蘇軾這首中秋詞作,就容易多了。

上片的意象是什麼?“夜來風葉已鳴廊”句中的“夜”“風”“廊”,這是典型的意象。中秋之夜,秋風吹起秋葉,在走廊裡發出響聲。一到中秋節,人們習慣性地想到“團圓”,自然也就想到“思親思鄉”。本來就有這種傳統和思維定勢,稍有個風吹草動來引發,來挑逗,人的這種情結就會爆發!

見秋葉而感傷,望明月而思親,你會像蘇軾一樣過中秋節嗎

作者拍於十三陵水庫,山道彎彎

秋葉發出響聲,引起了蘇軾怎樣的感慨?“看取眉頭鬢上”,他想到的是自己的白髮!那就是說:秋葉響,中秋又到,而我已經老了!這當然表達的是

感傷

之情!

“人生如夢”這樣的表達,在蘇軾詩詞中並不少見。這首詞中的開頭兩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只要你瞭解蘇軾坎坷的人生經歷,就不難明白他為什麼這麼說了。人生中幾番起伏,遭受打擊,如夢一樣!夢的特點是無序,混亂,自己無法掌控。把人生比作“夢”,說的就是

世事難料、人力有限

這一特點!

見秋葉而感傷,望明月而思親,你會像蘇軾一樣過中秋節嗎

作者拍於十三陵水庫一帶,山水阻隔

下片,酒賤客少,月被雲妨,表達的正是自己遭人算計的悲憤之情。“悽然北望”,家在北方,而自己被貶在南方,作者思親思鄉之情,就很明瞭了!

透過寫景來抒情,把情寓於景中,正是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

見秋葉而感傷,望明月而思親,漂泊並非我願,誰知他鄉淒涼!蘇軾的這個中秋節,過得真夠悲慘的!

朋友,你的這個中秋節將怎麼度過?

關注我,精彩繼續!

Tags:蘇軾拍於中秋意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