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明朝忠臣含冤被殺,最後劊子手以死謝罪,名臣配奇冤,令人惋惜

由 洞見史 發表于 人文2022-12-01

簡介與此同時,曾經和于謙共同作戰於京城外的石亨等人聽聞訊息,趁朱祁鈺重病,率軍前往南宮接回朱祁鎮擁立為帝,史稱“奪門之變”

真能以死謝罪嗎

導語:當年明月

老師在《

明朝那些事

》書中推舉了大明王朝的兩位能臣,排名第一的是改革家

張居正

,第二的則是一位千古忠臣,可謂是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

于謙

明朝忠臣含冤被殺,最後劊子手以死謝罪,名臣配奇冤,令人惋惜

還記得小學時候學過一首《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此詩便是出自於尚書之手。這位千古名臣,在瓦剌大軍逼近京城時,穩定民心,組織軍民協力抵抗外族侵略,挽救大明王朝於水火之中,最後卻身死於當初與其奮戰的同僚之手,可謂是

名臣配奇冤

,不免讓人悵惘。

于謙的故事要從明宣宗

朱瞻基

時期說起,朱瞻基即位之初,皇叔

朱高煦

在山東起兵叛亂,叛軍進攻不久就將被平息。此時朱瞻基

心懷惻隱

之心,不願對朱高煦

痛下殺手

,便派于謙前往朱高煦軍中傳旨。于謙到了朱高煦軍中,盡顯朝廷威嚴,將朱高煦罵得

體無完膚

,俯首不語,淚如雨下。事後于謙深得朱瞻基賞識,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明朝忠臣含冤被殺,最後劊子手以死謝罪,名臣配奇冤,令人惋惜

朱瞻基在位10年駕崩,遺留下的“

仁宣之治

”卻也隱藏禍端。朱瞻基晚年在宮中教授太監學習,開啟了一代

太監干政

的先河,而這第一個受益者便是

臭名昭著

的大太監

王振

明英宗

朱祁鎮

繼位後,起用“老師”王振,而這位王太監自負讀了幾年書,便認為自己是治國之才,實則只是貪贓小人。太后和“

三楊

”在世時他不敢越權,等此三人死後,便

肆無忌憚

把持朝政,皇帝以下,

非我族類

盡皆罷免,

阿諛奉承

者紛紛提拔,更是要求但凡進出京城之官吏,如不進獻賄賂,輕則罷官,重則廷杖。

明朝忠臣含冤被殺,最後劊子手以死謝罪,名臣配奇冤,令人惋惜

恰巧于謙奉命出巡,回京時友人勸他給王振送禮,于謙只是甩甩衣袖,只帶

兩袖清風

。這可惹惱了王太監,他下令將於謙押入錦衣衛

昭獄

嚴刑拷打。後有大臣求免,王振顧忌當年于謙訓斥朱高煦功大,只好放人。為此,于謙不但沒有降級,反而逐漸升至兵部侍郎。

王太監不再熱衷於朝廷內政,轉而想要

馳騁疆場

。他多次勸說朱祁鎮出擊瓦剌,英宗也不顧大臣反對,五日之內,調集京師三大營主力,由王振統轄,

御駕親征

。在行軍過程中,因為軍隊糧草不濟,瓦剌軍率軍突襲,京師三大營

全軍覆沒

,連朱祁鎮也被瓦剌軍生擒,王振則死於亂軍之中,史稱“

土木堡事變

”。

明朝忠臣含冤被殺,最後劊子手以死謝罪,名臣配奇冤,令人惋惜

皇帝被抓,朝廷內閣六部大臣全部戰死,瓦剌大軍兵臨京城,在朝廷內憂外患之際,身為兵部侍郎的于謙挺身而出,擁立

朱祁鈺

為帝,下令全國調兵秦王。同時,於侍郎撥亂反正,打消大臣“

衣冠南渡

”之念,火速抽調通州糧倉,並在京城之外親身禦敵,將瓦剌大軍打得一敗再敗,最終

怏怏而去

一年後,朱祁鎮被瓦剌釋放回國,被朱祁鈺軟禁在

南宮

。朱祁鈺晚年無子,于謙等人建議還政於朱祁鎮。與此同時,曾經和于謙共同作戰於京城外的

石亨

等人聽聞訊息,趁朱祁鈺重病,率軍前往南宮接回朱祁鎮擁立為帝,史稱“

奪門之變

”。

明朝忠臣含冤被殺,最後劊子手以死謝罪,名臣配奇冤,令人惋惜

朱祁鎮重的皇位之後,本無意殺害於謙,但是此時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勸說,如此,此事(奪門之變)何為?朱祁鎮擔心自己皇位不正,將於謙打入死牢,抄家于謙家時,奉命前去的錦衣衛竟發現堂堂兵部尚書家中,竟無以長物,最珍貴的只是代宗皇帝賜給他的一把

寶劍

和一件

蟒袍

,念及於尚書身陷險境,錦衣衛們無不泣淚。

而給於謙行刑的儈子手,在行刑之後,也因自覺

錯殺忠良

,不久也

自殺謝罪

。于謙死後,

群情激奮

,加之

保皇黨

內部分贓不均,朱祁鎮漸漸發現,原來於謙本就勸說朱祁鈺還政於己,只是石亨等人抓住資訊不對等的時機強行“奪門之變”,讓自己錯殺忠臣。他最終將石亨等人處死,併為于謙翻案。

明朝忠臣含冤被殺,最後劊子手以死謝罪,名臣配奇冤,令人惋惜

總結:

于謙之所以被稱為千古能臣的楷模,是因為他既

敢於做事

,又

能夠做事

,並且他

不畏強權

,只

追求真理

。猶記得在臨刑前,和他一同下獄的官員勸他向皇帝上書,他只是默然地說,都是石亨等人的手段,上書亦無作用,慷慨赴死。行將就義,尚能審時如此,真英勇無畏

大丈夫

也!

Tags:朱祁鎮于謙朱高煦朱瞻基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