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炎帝與黃帝的戰爭叫什麼?西戎牧羊人,從人從羊亦聲是怎麼來的

由 悽描聊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5-12

簡介羌族是包括商朝人在內的夷族對西北人的稱呼,因為他們長期處於遊牧的狀態,所以被稱為“羌”

炎帝與黃帝的戰爭叫什麼

在周朝之前,北方存在量大民族,一是西北的羌族集團,一是黃河下游的夷族。羌族是包括商朝人在內的夷族對西北人的稱呼,因為他們長期處於遊牧的狀態,所以被稱為“羌”。《說文解字》對羌的解釋是:“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山海《山海經·西山經》中對羌族的羊圖騰有記載:“其神狀皆羊身人面”。古代甘青地區和黃土高原水草豐美,十分適合遊牧經濟的發展。

中國古代炎黃一族就是從古羌族中分裂而出的一支。根據分子人類學研究,中國現代人類的祖先大約是從10萬年前遷移出非洲,到達了東南亞之後,分裂為了兩支,一支是沿海支,Y染色體(父系基因)為O1成為了百越、東夷、南島等民族。一支是內陸支,Y染色體為O2(過去稱為O3,後來O1和O2合併為O1,原來的O3改為O2),他們大約在5萬年前開始進入雲南一帶。該時期的雲南發現了麗江人化石,具有黃種人的特徵。根據DNA檢測,雲南一帶的獨龍族的O3基因比例達到了100%,而漢族僅有70%左右,這也說明雲南地區的基因比較古老。

東亞人的遷徙路線

內陸支沿著青藏高原北上,到達了甘青地區,在渭河上游地區發生了分化。大約在5000年前,其中一支進入了渭河平原,學會了農耕,於是成為了農耕民族,也就是後來的華夏族。還有一支進入了青藏高原內部,和這裡的矮黑人融合,形成了藏族。停留在甘青地區遊牧的,就是後來的羌族。不過在先秦時期,人們主要將他們稱為西戎、北狄等。語言學也證明了漢族和藏族同宗同源,語言學是漢語和藏語和一些西南地區甚至緬甸一帶的語言都同屬於漢藏語系。(語言同源並非文字同源,藏文是後來藉助印度字母拼寫而出的)。

羌族

中古文獻也能夠證明古羌族和華夏族、漢族同源。炎帝是姜姓。《國語》記載:“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說文》認為“姜,神農居姜水,以為姓”。而姜姓就是華夏族的母系基因的主要來源。自古依賴,姬姓和姜姓就一支通婚,所以兩族為親族。周朝的姜子牙為什麼獲得封國,因為他是姜族,其地位不言而喻。而姜來自於羌。《後漢書·西羌傳》:“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根據古文字學研究,甲骨文中的“羌”也就是“姜”,《說文解字》曰“男羌為羌,女羌為姜”。那麼姜氏發源於哪裡呢?在渭河上游。《水經注·渭水》記載“岐水經姜氏城為姜水”,這明顯姜氏就在岐山一帶,也就是周族興起之地,十分合理。周宣王時期,曾經在這裡被西戎擊敗,國語記載“戰於千畝,王師敗績於姜氏之戎”。

姜姓,也就是傳說中的神農氏集團,他們是在北方最早發明農業的人。《逸周書》記載:“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種之。”這支民族就和東夷族的經濟有了巨大的差別,夷族居住之地靠近大海,所以商業發達。商人的來源就是因為他們商朝人善於經商。炎黃則擅長農業。大約在8000年前,渭河上游出現了大地灣文化,是中國西北農業起源地。隨後又出現了仰韶文化。

大地灣的陶器

史前的黃帝是姬姓部落,後來的周族也是姬姓。而北狄也是姬姓,《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西戎中也有一些姬姓部族,《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戰國時期,白狄建立中山國,杜預《春秋釋例》說:“鮮虞中山,白狄,姬姓”。史料記載黃帝時代中國開始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而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就發現於甘肅的馬家窯文化,是一把青銅刀,距今大約5000年。

馬家窯的青銅刀

根據學者進一步研究,發現中國青銅文化起源於西北一帶,主要在甘青地區。隨後沿著黃河流域傳播。中國最早的青銅器為砷青銅,中國商朝之前的青銅幾乎都是砷青銅。商朝時期大量出現錫銅合金的青銅。根據考古發現,砷青銅主要出現於西北,從包括西域有較多。另外比二里頭遺址更早的陶寺遺址(堯舜時代)也出現了砷青銅器。青銅器的傳播正反應炎黃二族從黃河上游向下遊的擴充套件歷程。後來,他們又和九黎(九夷)的蚩尤發生了衝突,發生了逐鹿之戰,佔據了中原。

逐鹿之戰

夏后氏屬於炎黃二族這一支,他們建立了夏朝。《新語·術事》雲:“大禹出於西羌”。《史記·六國年表》:“禹興於西羌”。《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鯀娶於有莘氏,……產高密(禹),家於西羌”。《鹽鐵論·國病》亦云:“禹出西羌”。

汶川:西羌大禹故里

周人是一個姬姓和姜型通婚的氏族。周人的祖先是棄,其母親就是姜原,姜原又是帝嚳的妻子,帝嚳就是姬姓。夏朝時期,周人祖先擔任后稷一職,也就是農業官。夏朝滅亡後,周人和戎狄雜處,“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周朝建立後,自稱是夏人,也就是對大禹功績的繼承。周朝紛紛後,諸侯國都稱為夏,也就有了“諸夏”。而周人是後來商朝人對他們的稱呼,意思為進行了農業的人。甲骨文中的“周”也就是“田”的形狀。在周人接觸到了商朝之後,也用周來稱呼自己。

西岐

戎狄是周人對沒有進入農業時代的羌人的名稱。而商朝都統稱為“羌”。目前在甲骨文中已經發現了39個“羌”字。羌人和商朝人經常戰爭,陳夢家在《殷墟卜辭綜述·方國地理》中舉例:“伐羌,婦好三千人,旅萬人,共萬三千人。”?商朝一次排除13000多人去討伐羌人,這在當時幾乎就是出全國之兵了,可見羌人勢力強大。商代甲骨卜辭中,至今已發現人祭卜辭約2000條,記載“人牲”總數14000餘人,其中近8000人為“羌”。

婦好率領一萬三千軍隊伐羌方的卜甲

綜上所述,炎黃應該起源於渭河流域上游,隨後的1000年時間,炎黃族的勢力發展到了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的洛陽一帶,建立了夏朝。而堯舜則處於這個擴張路線上的山西一帶。透過這些資料,也能夠發現中國中原文明有兩個發源地,一個是渭河上游一帶,一個是山東半島和遼西地區。後來炎黃支建立了夏朝和周朝,而東夷支建立了商朝。

Tags:炎黃西羌姬姓周人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