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由 深海里的螞蟻 發表于 人文2021-12-08

簡介我偶爾會作無用的假設:繼承道光衣缽的若非咸豐,而是身手不凡的恭親王奕——那麼歷史是否要改寫了

背城一戰是說什麼動物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清代的皇帝,大多喜歡狩獵。跟成吉思汗一樣,努爾哈赤也是靠“彎弓射大雕”而白手起家的,傳說他最初創業的本錢僅為私藏的13副刀甲。若按階級劃分,他無疑屬於獵戶出身,晝伏夜出,捕殺野兔山雞之類去城裡賣,養家餬口。估計在那個時代,人參貂皮靰鞡草,就已是“東北三件寶”了。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然而此人偏偏有一顆不安分的心,率領一大群穿著虎皮短襖的“解珍、解寶”(《水滸傳》裡的獵戶兄弟),遊走於白山黑水之間,不僅打獵,而且打仗,憑藉武力統一了滿洲諸部落,進而跟長城內的大明帝國“叫板”,有取而代之壯志。就像讓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相互廝殺,自古就以土地為生的中原農耕民族,哪裡是打虎上山的八旗兵馬的對手呢?鹿死誰手是明擺著的。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仗著兵強馬壯的優勢,愛新覺羅氏終於衝進了山海關。愛江山更愛美人的明降將吳三桂,無疑充當了鷹犬的角色,引導著有備而來的狩獵者佔領北京城,並且一鼓作氣打到了南疆。由盛京(瀋陽)移鼎北京的順治小皇帝,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允許其把“狗窩”蓋在雲南,吳三桂總算撈到了幾根骨頭啃一啃。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真正的贏家是努爾哈赤的後裔,他們打到了一頭足以令老前輩欣慰甚至嫉妒的獵物:大明的皇天后土。雖然此舉近似於乘人之危的“偷獵”。鷸蚌相爭(李闖王進京逼死崇禎帝),漁翁得利也。按道理講,衣食無憂、富貴盡享的真命天子,已無須操刀挽弓去獵食。康熙卻不這麼想,仍苦練騎射的技法。在宮牆御苑內打靶猶嫌不過癮,還在熱河的原始森林設立“木蘭圍場”,莫非為了訓練野外生存的能力?只能說,他不甘心讓鎖鏈般的長城束縛住骨子裡遺傳的野性。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據史書記載:康熙每年立秋之後都要遠赴熱河狩獵近一個月,一生共參加48次之多。看來他對木蘭圍場之依戀,絲毫不亞於對精雕細琢的紫禁城的感情。那是他精神上的故鄉,那是他磨礪意志與體力的行宮。康熙天生是個徹底的行動主義者:不管狩獵抑或執政,都迷信速度與力量。甚至在初出茅廬時,他就剷除了強大的政敵鰲拜,隨即又屠殺了吳三桂這父輩的鷹犬。對於真正的獵人來說,鷹犬是多餘的。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在無仗可打的時候,康熙只能把過剩的精力用於打獵。當他脫下臃腫的龍袍,換上緊身的鎧甲,一馬當先衝入深山老林,肯定暫時忘掉自己是個皇帝,忘掉身後尾隨的龐大的衛隊(近萬人),而現出獵手的原形與本性。眼前只有莽莽的群山、遒勁的樹木和一掠而過的鳥獸,吸引著他全部的注意力。或許曾有一閃念:即使從此真的做個平凡的獵戶,也會很快活的。野地裡射虎,和政壇上逐鹿,快感相似,都可以滿足血液裡的征服欲。從客觀上來講,已成定製的秋狩,對其麾下的八旗官兵亦是另一種性質的操練:不僅要保持弓馬之強勁,更要發揚尚武之精神。在這方面,皇上本人即是最好的榜樣。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既然人類中已無對手,政治上已無勁敵,唯我獨尊的康熙大帝(中國歷史上能稱作大帝的君王屈指可數),意猶未盡地把目標轉向毒蛇猛獸——簡直在跟大自然較勁。1719年,他對自己的業餘愛好做了一番總結:“朕自幼至今已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五十三隻,熊十二隻,豹二十五隻,猞二十隻,麋鹿十四隻,狼九十六隻,野豬一百三十三口,哨獲之鹿已數百,其餘圍場內隨便射獲諸獸不勝記矣。”並且沾沾自喜於這絕妙的樂趣,“朕於一日之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我視之為一位和平年代的帝王特殊的“述職報告”,不是在炫耀政績,而是逐一清點狩獵的戰果。這份血淋淋的清單,若讓當代的“環保”人士看了,會心疼不已:難怪虎豹熊狼都成了珍稀動物——它們的危機早在清朝就開始了。在破壞生態環境方面,康熙之殘暴,似乎並不亞於殺人如麻的希特勒!可惜彼時,沒有誰敢罰皇帝的款,或追究其刑事責任。

好在康熙無師自通地懂一點生態平衡的知識,逐年輪換狩獵區域。也虧得木蘭圍場面積大,珍禽異獸總算有喘息之機,才不至於斷子絕孫。否則治國有方的康熙,堪稱荼害生靈的劊子手了,功過相抵,譭譽交加。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作為神射手康熙之子孫,雍正與乾隆,皆精於弓馬。尤其乾隆,是好戰分子,東征西伐,打得很過癮。自詡為“十全武功”(刻碑後供奉於避暑山莊)。與人戰之餘,也與天地戰——繼承了“木蘭秋狩”的傳統,厲兵秣馬,捕虎射鵰,一輪又一輪地“大掃蕩”。他去熱河行宮的次數比康熙還多,估計“成績單”也並不遜色。乾隆的愛好甚至更廣泛:不僅頻繁在塞上游獵,還熱衷於乘龍舟下江南。這最尊貴的“漁翁”,興高采烈地哼著小調,往返於運河沿岸,垂釣風景,垂釣詩畫,垂釣美食——包括垂釣形形色色的美人魚。他的風流韻事可太多了。遊戲山水也遊戲人生。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我還知道道光的槍法很了得!嘉慶十八年(1813年),皇帝去熱河行宮避暑,天理教起義軍乘虛而入,攻打紫禁城。在太監的內應下,兵分兩路:由西華門潛至隆宗門,由東華門攻入內廷景運門,直至由通道登上五鳳樓,居高臨下地與御林軍交火。其時諸皇子正在宮中讀書,聽到槍聲後都很驚慌,唯獨道光保持鎮定,率領幾個小兄弟取出鳥槍去養心殿搶佔有利地形。偏偏內廷軍械庫的值班太監手忙腳亂,沒有找到鉛丸。迫在眉睫,道光反應很快,讓在場者將衣服上的銅紐扣全揪下來,混入火藥中代替鉛丸。當起義軍翻牆而入時,道光開槍擊中兩人,其餘皇子又射傷第三人,打得對方抬不起頭來,只好改變偷襲皇帝寢宮養心殿、劫持人質的作戰計劃。道光憑著一把銅釦子作彈藥,一直堅守到增援部隊趕來……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嘉慶皇帝原本不欣賞這位貌不出眾的皇次子,曾懲罰他到內廷“打掃處”接受勞動改造,跟小太監一起擦窗戶掃地。可道光在此事變中的表現,使父皇刮目相看:臨危不亂,智勇雙全,可治理江山也。於是道光被“破格提拔”為皇位繼承人。

神槍手道光,尚是皇子時,恐怕就接受過“軍訓”了。否則不至於如此熟練地使用火器。他平日打靶的成績一定也很不錯。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道光承襲帝位(也算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後,一如既往地喜歡玩槍,喜歡打獵。他晚年時,與其父皇一樣為選擇接班人的問題而傷腦筋,頗費躊躇:“欲付大,猶未決,令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獲禽最多。文(咸豐)未發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清史稿·杜受田)以聚獵比武的方式來辨別兒子們之高下,本無可厚非。只不過作為裁判的父親,暗自擬定的是另一種比賽規則:並非比槍法、比武力、比戰利品,而是比人心之善惡。因此,獵物頗豐的恭親王奕反而落選了,懷抱著一杆道具般的空槍的咸豐卻脫穎而出。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咸豐考慮到春季鳥獸正在生兒育女,不忍殺伐,破壞其家庭和美乃至生態平衡。他是一位生活在童話世界裡的皇子,一位最老的“綠黨”——肯定很討後世之綠色和平組織歡心與褒獎。當今之瀕危動物,若有良知、若能讀懂歷史的話,應該會感激這位“大善人”的恩情。可惜,若以帝王必須具備的霸氣來衡量,咸豐則失之於迂腐了。政治畢竟不同於“環保”,治國平天下,光有好心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俠骨、雄心、鐵腕。上下五千年,凡是挫敗諸侯、開疆拓土的君主,又有哪一位是省油的燈?哪一位是心慈手軟之輩?哪一位不是在累累白骨中立而不倒的?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成吉思汗,基本上都是馬上皇帝,靠火與劍建功立業的。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道光自己就是在平叛中嶄露頭角的,偏偏器重咸豐這樣的“慈善家”,器重一個另類,真不可思議!莫非他本人,已被太平盛世麻痺了神經,削弱了鬥志?難道忘記了:書生造反,十年不成,讓其守業也不見得會有多好的結果?若以不殺生為優點,適宜做和尚。燒香拜佛,與保家衛國,是不同的概念。畢竟,世界已非堯舜禹的時代,不進取則落伍。在那次南苑校獵中,彈無虛發的恭親王奕,倒還真是個人物。眾人皆知他與咸豐少年時同房修文習武,而才華略勝一籌。他好強鬥勝的血性,卻不受父皇青睞,是嫌其太生猛、太逞能了?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道光不以實力而以道德選拔人才,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他的一念之差,導致了大清國運的衰竭,使大清一步一步地走進了一條無路可退的死衚衕。中國近代史上的恥辱,道光首先是要負責的。他不僅於1842年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而且選錯了接班人。

後來的事實證明:治國確非咸豐的強項,他更適合做“農林牧副漁業部長”,抑或組建綠色和平組織,卻不擅長擴充武備,抵禦外敵。徒具“婦人之仁”,哪裡能鬥過強盜的邏輯?他在任期間,北京首次淪陷於跨海而來的西洋人之手,真是丟盡了臉。咸豐十年(1860年)十月十三日,英法聯軍衝進安定門——從此安定門再也不安定了。咸豐本人嚇得屁滾尿流,到承德避風頭。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以前的清帝去避暑山莊,都為了打獵,為了耀武揚威;咸豐此次十足是在逃難,把祖傳的圍場當作最後的避難所了。真是絕妙的諷刺!咸豐肯定沒心思秋狩了,他自己儼然已成別人追擊的獵物。惹不起,總能躲得起吧。可躲也不是辦法。咸豐在承德躲了將近一年,既不好意思面對先帝們的手跡與豐碑,又無顏見江東父老,肯定如坐針氈、進退兩難,最後大病一場,索性躲到地獄裡去了。

咸豐生前連個螞蟻都不捨得踩死。可他的敵人,“焚燒淫掠,備極殘酷”,毫不手軟地用一根火柴就點燃了價值連城的圓明園。菩薩心腸管什麼用?甚至無力為自己的子民提供必要的佑護。在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善良的人是可欺的,怯懦的人是可恥的。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說咸豐是清朝的敗家子並不為過。在洋槍洋炮面前,他拱手獻出了都城,並退避三舍。逃跑主義與投降主義,就是由其開始的。狩獵者的家族,已生疏了弓馬,競爭能力大大地退化了,任人宰割不可避免。從此,西方列強的鐵蹄在華夏版圖上橫衝直撞,恣意地圍獵。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就像道光選錯了接班人,咸豐還有個失誤:娶錯了老婆。他真不該納慈禧為妃。慈禧把老公的棺材從承德抬回北京後,就發動祺祥政變,由此垂簾聽政達48年。大清王朝真正滑入陰盛陽衰的境地,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尷尬:不斷地賠款,不斷地割地,不斷地簽署賣身契(不平等條約)。慈禧不思振作國防,反而把原本購置堅船利炮的海軍軍費挪用來蓋別墅(頤和園)了。這個女人瞎摻和的結果,是使首都再度失守: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在中南海飲馬,在太和殿裡跳華爾茲……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我偶爾會作無用的假設:繼承道光衣缽的若非咸豐,而是身手不凡的恭親王奕——那麼歷史是否要改寫了?即使不能說國家的命運完全是皇帝本人的性格的投影,至少,葉赫那拉氏恐怕就沒有機會在舞臺上亮相了,更難以成為一個動亂時代臭名昭著的女主角。慈禧太后的晚清,至今仍是國人痛定思痛的反面教材。想忘是忘不掉的,想更改也是更改不了的。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當年咸豐去承德避禍,卻把擦屁股的事交給恭親王,令其留守京城“主持撫局”。這是一盤很難收拾的殘棋,連皇帝都下不了的,只好委託自己的兄弟充當替罪羊,跟兵臨城下的英法聯軍討價還價,賠笑臉、求情。“這是個置之死地的‘差事’。和談破裂,背城一戰,奕只能‘殉社稷’。和談成功,背上個喪權辱國的罪名,既‘愧對祖宗’,‘亦無顏於人世’。

可是奕居然‘不辱使命’,不但‘妥善’地處理了‘撫局’,而且利用‘留守’之職和洋人拉上了關係,打開了局面,控制了北京地區。”(引自方彪著《北京簡史》)奕作了咸豐的“人體盾牌”,抵擋腥風血雨。然而這“小六子”確實有幾分指揮才能與外交手腕,總算把一團亂麻理出了頭緒。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恭親王本是挽弓當挽強的世襲貴族,有射天狼之豪情。不得不屈尊與豺狼談判,賠禮道歉,委曲求全。想一想,真是夠為難他的。若將奕比作中流砥柱,有點誇張了;但他畢竟努力發揮了能屈能伸、能開能合的外交家風度,以應付禍從天降的激變。不容易啊。

假如19世紀的大清帝國由這樣的人當家的話,估計情況會好一些。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然而歷史從來沒有第二種選擇。自咸豐始,清朝的皇帝徹底喪失了獵手的血性和尚武的精神。既不能禦敵於馬上,救民於水火,又不擅長料理財政、工商、科技等諸多內務——導致中國在世界之林的名次每況愈下,頻頻遭受列強的欺凌。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咸豐之後,同治與光緒二帝,都不太像男子漢,皆是慈禧太后的傀儡,被一個老太婆玩弄、操縱於股掌。尤其光緒,雖曾想謀取改革,以擺脫“母虎似的嬸孃”(林語堂語),可幾個回合就給打趴下了。連一個女人都鬥不過,又如何統治四方、降龍伏虎呢?他眼睜睜地瞧著心愛的珍妃被“老佛爺”投進井裡,卻無力解救,活得真夠窩囊的。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至於末代的宣統小皇帝(溥儀),那更是扶不上馬的“阿斗”。他三歲時被推上龍椅,看著滿朝文武,嗷嗷大哭,嚇得尿褲子了,哪像是有能力擔起整個國家的帝王?最終還是人民的覺悟推動清王朝走向了滅亡。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走東陵,閱西陵,讀化石版的清史,我彷彿又看見了那個最後垮掉了的王朝。垮掉了的,最後的王朝喲!

本文摘自老北京歷史類暢銷書:洪燭著《北京:城南舊事》《北京:皇城往事》,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清宮十二帝,誰最牛掰誰最弱?

Tags:咸豐道光康熙皇帝恭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