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讀書:雜感二則

由 靈魂覺悟者 發表于 人文2021-12-08

簡介飲酒八仙人——在京城作供奉翰林時,李白常與賀知章、李適之、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詩歌書法界大佬們飲酒賦詩作樂,被世人稱為“飲酒八仙人”

筆頭生花怎麼造句

讀書:雜感二則

01

米、米飯和酒

人吶,真是怪。有些事情你可能迷迷糊糊半輩子都沒弄明白,但某一天你巧遇了高人,茅塞頓開,問題瞬間解決!

今天讀了清代吳喬的《圍爐詩話》,終於弄明白了關於散文和詩歌的分界。心裡原來的那些模稜兩可、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在作者巧妙比喻的開解下,變成了清晰明瞭的感受。

作者認為:散文和詩歌都是為了表達思想,都是為了“載道”,這是它們的共同之處。不同的是,因為用途有別,所以就在風格、遣詞造句和表現手法上形成了迥異的特點。作者說:“文之詞達,詩之詞婉。書以道政事,故宜詞達;詩以道性情,故宜詞婉。”散文與詩歌,雖然它們在“載道”方面是相同的,但“載”的形式和著力點完全不同。

讀書:雜感二則

作者用米、米飯和酒為喻體,形象而準確地辨析了散文與詩歌的異同。米飯和酒都是用米做成的,散文和詩歌也都是由“意”產生的。作文就好比做飯,寫詩就好比釀酒。散文的寫作,必須準確表達思想內容,就像飯煮熟後米的形狀還在,吃了飯可以不餓,讀了書可以解惑。詩歌的寫作,就不必拘泥於“準確表達思想內容”了,詩人可以天馬行空,運用比興手法、情境意象,言在此而意在彼,即意在言外。就像酒釀好後米的形狀再也看不到,變成了酒糟,但喝下去後醇香醉人,心旌搖盪,撼天動地。

散文是實用文體,就好像每天都得吃飯才能頤養天年,絕對不可以矯揉造作改變米的原形而成了酒糟;反之,道性情的詩歌也不可太實在而壞了意境。

作者的比喻貼切而生動,我想百家上的碼字工們一定都看得明白,甚或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讀書,長知識,長智慧。沒問題!

讀書:雜感二則

02

天才因何不為大用?

但凡天才都有個通病,那就是狂放不羈、恃才傲物。天才缺乏堅忍精神,往往錯失良機,不為大用。

李白,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天才。文史上許多“高山仰止”的名詞都與之相關,比如:

1。太白——太白金星。黎明居東方,故叫“啟明星”;黃昏現西方,也叫“長庚星”。因為“母夢長庚星而誕”,所以李白字“太白”,又稱“李長庚”。

2。夢筆生花——李白幼年即才名遠播,年甫十歲精通五經。傳說,他曾夢見“筆頭生花”,而後就成了天縱之才。

3。竹溪六逸——李白年輕時與名士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交往,住在徂徠山裡狂飲終日,被外界稱作“竹溪六逸”。

4。謫仙人——李白接觸官場前,投奔賀知章。同為大詩人的賀讀了《蜀道難》後,感慨萬千,贊曰:“子謫仙人也。”於是解下身佩的金龜換來美酒,與李白歡飲終日。遂成就“金龜換酒”的文人美談。

5。供奉翰林——翰林是唐代的文學侍從官。賀知章將李白推薦給了唐玄宗,玄宗愛才,就把李白留在身邊作私人“秘書”,供奉內庭,故稱“供奉翰林”。

6。飲酒八仙人——在京城作供奉翰林時,李白常與賀知章、李適之、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詩歌書法界大佬們飲酒賦詩作樂,被世人稱為“飲酒八仙人”。

讀書:雜感二則

有如此多名頭的李白,自然是“益傲放”,誰也不在他的眼裡了。李白斗酒詩百篇,但美酒助他登“青雲”的同時,又害他不知收斂得罪權貴,讓“青雲之志” 夭折。

一天李白大醉,在金鑾殿上起草《答蕃書》,“辯如懸河,筆不停綴。”玄宗高興了,“賜食於前,御手和羹,”酣暢淋漓之際,李白把腳伸向玄宗寵宦、楊貴妃親信高力士,說:脫靴。“力士失勢,遽為脫之。”

高力士如何受得了脫靴之辱,於是,李白的惡運來了。高力士從李白奉命而作的《清平調》三章裡斷章取義,說他借趙飛燕事影射楊貴妃,無中生有地把李白原本的“馬屁詩”枉當作了“褻瀆詩”,以此激怒了楊貴妃。此後,每當玄宗想要重用李白時,貴妃都設法阻止。李白因小不忍而亂己大謀,遂斷“青雲之路”,再無機會一展胸中鴻鵠之志了。惜哉!悲哉!

列位看官,筆者以為:有天高大才者,還必須具備海深雅量。凡事都能容,尤其不要與能量頗大的小人糾纏。否則,因小失大,有負上天賜才之恩!

Tags:李白詩歌散文翰林表達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