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立夏斬風頭 薰風帶暑來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人文2021-12-08

簡介比如,立夏開始刮的風為“清明風”,清明風是東南風,也稱“薰風”,一夜薰風帶暑來,說的正是此時節初有暑意,風清和如扇風,讓人醺醺然

摽梅之年是什麼生肖

5月5日,鬥指東南。

如果這夜你巡望北方天空,會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偏南45°位置,古書《曷鳥冠子》中說:“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

這一天,太陽恰好行至黃經45°,在天文曆法上,正好走完了春季,夏季由此開始。

立夏斬風頭 薰風帶暑來

雖為立夏 實為“盛春”

欲知春與夏,仲呂啟朱明。

古人認為天體執行、季節變化與音律有關係,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呂”的說法,於是“仲呂”便成了四月的代稱;而“朱明”是古代傳說中的火神,四季當中,夏季五行屬火,因此朱明也成了夏季的別稱。所以“仲呂啟朱明”,即“四月開啟了夏季”。

話雖如此,立夏時節離全面入夏還是差了不少火候。

立夏斬風頭 薰風帶暑來

氣象學標準上,當連續5日滑動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時,才算作入夏。常年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才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北方的部分地區此時甚至剛剛踏入春季。如按氣象標準,立夏期間更像是“盛春”時。

據宋英傑《二十四節氣志》書中統計,常年來看,立夏日,夏的面積約為80萬平方公里,而春的面積月585萬平方公里。一年之中,春之國面積最大的不是春分、清明、穀雨這些春季節氣,正是立夏,確切地說,是5月15日至20日左右,春的面積最寬廣。

不過,春域雖廣闊,但從立夏開始,夏也逐漸強勢起來。

立夏斬風頭 薰風帶暑來

常年看,立夏到小滿的這段時間是入夏的高潮。從蓮葉何田田的江南到麥浪千里的華北平原,都會在這段時間裡陸續迎來真正的夏天。

立夏斬風頭 薰風帶暑來

南風起,立夏至。

天漸熱,風漸小,立夏後“和氣穆而扇物,麥含露而飛芒”。

立夏斬風頭 薰風帶暑來

古人生活雅趣多,對風也多有研究。比如,立夏開始刮的風為“清明風”,清明風是東南風,也稱“薰風”,一夜薰風帶暑來,說的正是此時節初有暑意,風清和如扇風,讓人醺醺然。

而天若是再熱,開始刮南風了,就稱為“凱風”,“凱風因時來,迴飆開我襟”,凱風的“凱”便有了克服暑熱的意味;等再過陣子,梅子成熟時,便又有了“落梅風”,“五月有落梅風,江淮以為信風”,伴隨季風而來的雨水,也就稱作了梅雨季。

立夏看夏 萬物至此皆長大

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至此皆長大。

立夏斬風頭 薰風帶暑來

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中有“立夏看夏”之說。

因農業為社稷之本,古時,立夏和立春一樣,皇帝必須親率公卿大夫舉行迎夏之禮,並著朱衣,以符夏為赤帝之意,同時以生肉、鮮果、五穀與茗茶祭祀古帝。此習俗後流衍至民間,便有立夏嘗新之舉。後來又慢慢發展成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清代蔡雲在《吳歈》裡提到,“消梅鬆脆櫻桃熟,禾麥甘香蠶豆鮮。鴨子調鹽剖紅玉,海螄入饌數青錢”。青梅、櫻桃、青麥或是蠶豆,便是江南人家立夏必要嘗的應景三鮮了。

江南人是愛梅的。冷時愛梅的傲雪欺霜,到了立夏時又愛梅的清酸。

江梅、消梅、綠萼梅、紅梅、杏梅、鴛鴦梅,在南宋詩人范成大眼裡,梅或賞或嘗或搗碎成梅醬,都有不同風情與風味。

立夏斬風頭 薰風帶暑來

青梅 圖片來源:網路

而如果再往深想,“梅”與“媒”同音,更有了《詩經·召南·摽有梅》當中摽梅之年的含義,梅果也因此成了有女待嫁的標誌。之後,李白一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將長幹裡的“青梅竹馬”塑造成了最浪漫的兩小無猜。

再說櫻桃,又名鶯桃、含桃。顏色深紅的稱朱櫻,皮中稀有黃點的稱紫櫻,小而紅的,稱櫻珠。

因櫻桃紅潤透亮,十分可人,讓白居易寫出了句“櫻桃樊素口”流轉千年。就連一向嚴謹精煉聞名的新舊唐書,未給岑參如此知名的邊塞詩人立傳,卻讓樊素在舊唐書中佔據一席之地,可見這“櫻桃小口”的魅力了。

立夏時節,還有一種帶有舶來意味的植物也逐漸多起來,那就是酢漿草,它正是現在多數人認同的四葉草。

立夏斬風頭 薰風帶暑來

在西方,認為能找到四葉草是幸運的表現。立夏後,南方山坡草池、路邊田邊、林下陰溼等處常常可見這種葉瓣如桃心,三瓣對向而成的嫩綠小草,成簇而長,偶有一株四瓣,便是傳說中能帶來幸運的四葉草了。

立夏秤人 評量燕瘦與環肥

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

立夏之日,我國南方還有“秤人”的習俗,它起源於三國時代。

起源說法有很多,一說是蜀漢阿斗小時層被交託給繼母孫夫人照料,因孫夫人擔心自己身為繼母被人言語,因此決定每年立夏秤量阿斗一次,增長的體重表示未曾虧待於阿斗。

又有說是蜀漢投降後,阿斗被安置在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司馬昭唯恐原屬漢地的臣民不服,就當著一群蜀漢降臣之面給阿斗稱了體重,誇口要讓阿斗生活優裕,增加體重。並在之後每年立夏日都要稱一次,以供世人監督。但可想見,像阿斗那樣“樂不思蜀”的人,心寬體胖,年年稱量,恐怕自然不會減重。

無論如何,立夏秤人的習俗卻流傳了開來。至清代,蔡雲《吳覦》中說:“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鞦韆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肥。”

大約,古人也是懂“五月不減肥六月徒傷悲”的痛楚吧。

版權宣告: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

Tags:立夏阿斗斗柄櫻桃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