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名為“南征”實則“遷都”,看北魏孝文帝如何實現自己的遷都夢

由 二兩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1-12-06

簡介於是,在恰當的時候,他對文武百官宣佈,與其繼續南下還可能失敗,或者勞師興眾回北魏孝文帝還不如就在這洛陽古城定居下來,將洛陽城作為新的連綿秋雨,百官不想繼續南征

班師回朝是什麼意思

導語:從“拓跋宏”到“元宏”,北魏孝文帝一路走來一直秉承融入中原文化的治國思想。鮮卑氏族出身的他,為了讓國家更好的融入中原文化,最終南下遷都洛陽。縱觀歷史上,沒有哪一個朝代的遷都是順利的,北魏的遷都過程同樣一波三折。不過,在拓跋宏的巧妙操作之下,最終北魏遷都成功。

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

(因其提倡漢化改拓跋氏為“元”氏,歷史上也稱為“元宏”),北魏朝發展強盛的重要君主之一。在農業及經濟方面,他率先實行

“均田制”,

以此來改革農業結構,為之後一直沿用到唐朝的

“府兵制”

的產生及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官員治理方面,他進行官制改革,實行

“俸祿制”

,透過給官員發放固定的俸祿,改變了北魏朝自鮮卑祖先起遺留下來的,官員戰時靠搶奪戰利品,平時靠貪汙獲取收入的不良官場傳統。

總的來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是一位寬厚仁愛、體恤百姓疾苦,且擁有巧妙政治手段的一位皇帝。他力排眾議,透過一番巧妙操作,最終完成了南下遷都大事,為後續的一系列改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讓我們看看,這位皇帝是如何順利完成遷都的。

名為“南征”實則“遷都”,看北魏孝文帝如何實現自己的遷都夢

一、北魏孝文帝:同志們,一雪前恥我要南征,你們同意嗎?眾大臣:同意!

1

北魏先祖,生於北方長於北方

眾所周知,北魏朝是由鮮卑氏族拓跋部首領拓跋珪所創立,這從他們的姓氏也可以看得出來,“拓跋氏”。整個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崛起於蒙古高原的另一支古老的遊牧民族,他們常年生活於北方草原,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

但是,北方的地理環境惡劣也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對於

北魏先祖,生於北方長於北方

當時就有詩這樣描述到:

詩說:“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悲平城》

2

“平城”,

年少有為,有著一個遷都之夢

5歲即位,18歲推行“俸祿制”和“均田制”兩大改革,23歲親政,是一位年少有為的皇帝。在其親政時,北魏的都城為

年少有為,有著一個遷都之夢

(今山西大同),屬於北方城市。但是因為自小仰慕中原文化,認為都城如果遷入南方,更有利於國家的發展,於是他腦海中一直有一個南下遷都的夢想。

洛陽,於是進入了他的眼中,也深深留在了他的心中,但是他沒有對外公開自己的這一想法,這就是他的聰明所在。當時,到

北魏孝文帝

這一代,朝廷政權趨於穩定,全國上下也慢慢都過上了富足安穩的生活,尤其是那些鮮卑族的貴族階級,更是享受上了安逸的生活。很顯然,這部分佔統治階級主導地位的鮮卑貴族,是不會輕易願意離開祖輩生長的北方,而遷都去南方的。

名為“南征”實則“遷都”,看北魏孝文帝如何實現自己的遷都夢

3

“平城”

鮮卑族作為馬背上的民族,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是,能征善戰,獲得軍功的人往往在家族乃至整個國家都享受著至高的榮耀。而此時北魏已安穩許久,那些企圖透過軍功平步青雲的青年將領及低階文官,一直苦於沒有機會施展抱負。

北魏孝文帝

看在眼裡,也記在了心裡,他深知這部分人是會支援自己“南征”想法的,至於到時候是不是真的進行南征,就由不得他們了。

拉攏急需靠戰功建立功業的青年將領及低階文官

就這樣,有一天

拉攏急需靠戰功建立功業的青年將領及低階文官

面對滿朝文武百官時,提到了自己的先祖北魏太武帝的故事,著重聲淚俱下的講了幾十年,先祖太武帝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南征時被劉宋軍隊擊敗,傷亡大半抑鬱而歸的故事。想到先祖受此恥辱,

北魏孝文帝

不禁慷慨昂,發誓一定要發動南征,攻打南方政權南齊,實現祖輩未能實現的南征之夢。

眾大臣聽了也是熱血高昂,大部分人都同意南征的提議,這其中想透過南征建立自己的功勞,為自己加官進爵鋪路的青年將領和文官自然是佔了大多數。最後,

4熱血演講,百官同意南征

在做了簡單準備後,就率領騎兵步兵共計30萬人,浩浩蕩蕩南下攻打南齊,對外號稱舉國

4熱血演講,百官同意南征

二、北魏孝文帝:同志們,南征過半到洛陽,要繼續南征嗎?眾大臣:不要!

1

北魏孝文帝

一行人浩浩蕩蕩進行南征,不久便成功到達了洛陽古都。在率領全部人馬進駐洛陽後,

北魏孝文帝

首先做的事情便是帶領文武百官參觀洛陽尚存的西晉王朝的宮殿遺址。以前西晉金碧輝煌的宮殿,此時都破敗不堪,滿目荒涼。儘管如此,依然可以看到它昔日的雄偉與輝煌。

2

北魏孝文帝

在抵達洛陽後,三十萬人馬駐紮在洛陽城中,破敗不堪的城池中沒有太多可供人休息的住所,大多數人都是住在行軍帳篷中。再加上,恰好到了秋季,洛陽城中的秋雨連綿不絕下個不停,生活條件不可謂不艱難。

而此次南征,那些本來習慣了安逸生活的文武百官及鮮卑族貴族,生於北方長於北方,到了南方地界,自然是水土不服,吃不慣睡不好,一天天的受著煎熬,巴不得班師回朝。當初雄心勃勃,一心想透過南征建立自己的功業,此時似乎都顯得沒那麼重要了。他們的銳氣也都被磨平了,看著外面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洛陽秋雨,他們已鬥志全無。

此刻,他們內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停止南征,班師回朝,然後回到那座自己熟悉的

“南征”

,在溫暖的房屋中,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繼續過貴族一般的安逸生活。

三、北魏孝文帝:同志們,洛陽不錯,要不就定都這裡?眾大臣:啊?好吧!

1

抵達洛陽,參觀西晉宮殿遺址;

抵達洛陽,參觀西晉宮殿遺址;

對於百官們及鮮卑貴族們心裡的小算盤也是極為清楚的,於是在停頓了一段時間,眼看秋雨還是不停,繼續南征的道路泥濘不堪,根本無法讓大軍繼續行軍。於是,在恰當的時候,他對文武百官宣佈,與其繼續南下還可能失敗,或者勞師興眾回

北魏孝文帝

還不如就在這洛陽古城定居下來,將洛陽城作為新的

連綿秋雨,百官不想繼續南征;

這一幕,在《資治通鑑》中有著記載:

“今者興動不小,動而無成,何以示後?苟欲班師,無以重之千載!”(《資治通鑑》)

意思就是,到現在幾十萬人勞苦功高來到了這裡,又不能南下,大軍一番周折卻沒有任何收穫。而如果此時班師回朝的話,拿什麼去面對先祖,於是百官們被

連綿秋雨,百官不想繼續南征;

這樣一說也就打消了回到故都

“平城”

的想法。

名為“南征”實則“遷都”,看北魏孝文帝如何實現自己的遷都夢

2

看準時機,提出乾脆遷都洛陽;

否定班師回朝之後,

看準時機,提出乾脆遷都洛陽;

又開始了自己的連環計中的下一計,他對百官說目前他們能夠選擇就只有兩條路,要麼遷都洛陽,要麼有能力的官員自行帶兵繼續南下完成南征的大業。百官們面面相覷,自然是兩害取其輕,都同意了遷都的方案。再者,在駐紮洛陽的這段時間,

北魏孝文帝

也著手進行了城池規劃,許諾將洛陽城翻新後封那些百官和貴族一些大宅子。

這一點,同樣在《資治通鑑》中有著一段有趣的記載:

“議之所決,不得旋踵,欲遷者左,不欲者右。”

大意就是,現在已經到了決議是否遷都的重要時刻,沒有時間在於躊躇猶豫了。然後,進行投票選擇,同意遷都的人站到自己左側,不同意遷都的人站到自己右側。投票結果很明顯,幾乎是所有的人都選擇了同意遷都,因為另一個選擇“繼續南征”,風險更大,誰也承擔不起。

自此,遷都事業大功告成。各路官員也都按照自己的職責,開始著手遷都大事。

名為“南征”實則“遷都”,看北魏孝文帝如何實現自己的遷都夢

結語:

“名為南征,實則遷都”,

“平城”,

的這招走的很巧妙,最終達到了自己預期的遷都結果。雖然本來他也可以靠自己皇帝的威嚴,強行推行遷都之事,但那樣面對的阻力就會很多,下面的人難免會拖延甚至故意阻撓,等到真正能動身遷都,都不知道要到何年。

而透過這樣一個巧妙的遷都計劃,先利用“南征”大業為誘餌,迅速組織起幾十萬大軍開往洛陽。而抵達洛陽地區後,面臨秋季多雨,也是在他預料之中的。於是,在陰雨連綿的洛陽,透過上演連環計,最終讓百官心服口服同意了遷都大事,自此,

“都城”

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此後,

北魏孝文帝

在遷都大事結束之後,開始著手對北魏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全方位的改革,他透過一系列大膽的改革,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和南北方的交流,最終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高大身影,後世對其評價也普遍較高。

本文參考文獻:

“平城”

威逼利誘,說服百官貴族同意;

威逼利誘,說服百官貴族同意;

北魏孝文帝

Tags:南征遷都魏孝文帝洛陽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