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真實的七擒孟獲原來是這樣!看了七遍!

由 佳怡讀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7-02

簡介叛亂平定之後,蜀軍撤回成都,為了爭取當地少數民族頭領跟蜀漢政府合作,諸葛亮儘量錄用當地有名望的上層人物擔任南中地區各級政府長官,這個時候有人就勸諸葛亮不能這麼做,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孟獲第一次被誰生擒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是三國演義中很精彩的一出,向來被人們津津樂道是耳熟能詳。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是否發生過呢?

我們還得從劉備之死開始說起,話說劉備託孤諸葛亮之後,諸葛孔明就成了蜀漢真正的主人,實際掌權者。“

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當時夷陵之戰戰敗,之前的文章劉備虎將多早亡,後期僅存十良將!也說過,蜀漢的主力盡失,不僅僅是元氣大傷這麼簡單了,擺在諸葛亮面前的這麼個爛攤子情況非常不樂觀。當時跟隨劉備東征的武將名氣都算大,所謂的“五虎上將”沒一個跟著,除了趙雲因為得罪了劉備被雪藏了之外,關羽張飛都死了,黃忠也老死了。馬超自打來到成都也沒真正開心過,因為劉備根本就不信任他。

真實的七擒孟獲原來是這樣!看了七遍!

馬超是什麼人,我們之前也講過,叱吒風雲西北王,這個時候在劉備手下打工,雖然相對穩定,但日子也過得不開心。畢竟他在劉備集團算不上心腹,雖然官爵很高,但是很抑鬱,在劉備稱帝前後也掛掉了。這樣一來,蜀漢厲害的武將就不多了,根本沒法跟曹魏相比,沒有人才這可是個大問題,安邦定國哪朝哪代不得靠人才。但是當時擺在諸葛亮面前的第一要務還不是人才問題,而是恢復和東吳的友好關係。幸好當時有個叫鄧芝的和諸葛亮志同道合,出使東吳,不辱使命,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恢復了孫劉聯盟,這個我們就不細說了。

真實的七擒孟獲原來是這樣!看了七遍!

劉備死之前,蜀漢就發生了好幾次叛亂,劉備還在白帝城奄奄一息的時候,諸葛亮正在往白帝城趕來,蜀漢有個郡守就造反了,這個人叫黃元。他造反之前,一直被諸葛亮所嫌棄,也不知道諸葛亮是什麼原因,就是不待見這黃元。黃元知道劉備患病,心裡就更害怕了,怕諸葛亮一管事,他就更沒好日子過了,所以就乾脆全郡反叛。當時成都守備單薄虛弱,因為趙雲帶了一部分兵力到白帝城護駕去了嘛。現在諸葛亮也不在成都,黃元就更加肆無忌憚。

當時益州治中從事楊洪報告給太子劉禪,建議去討伐黃元。許多大臣認為如果黃元不能包圍成都,他就會佔據南中,就是今天四川大渡河以南的這些地方,包括雲南、貴州的一些區域。這些地方如果被黃元佔據了,那情況可就嚴重了。

真實的七擒孟獲原來是這樣!看了七遍!

但是楊洪說:不用害怕,黃元一向性情兇橫殘暴,對下屬不施恩德信義,他如果打不下來成都只會順長江東下。如果主公平安,他就會捆起自己向主公請罪,即使情況有變,他也就逃奔吳國,求條活命而已,咱們只需要派人南安峽口攔截,就可以將他生擒。

後來黃元圍攻成都果然不成,順長江東下,被蜀漢派去攔截的將領擊敗,這樣一來,成都稍稍安定。黃元叛亂雖然很容易就被平定了,但是產生了很惡劣的影響,別人一看,老黃反了,咱們閒著幹嘛,也跟著反吧。在造反的這些人裡面,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雍闓,雍闓是益州郡的豪強,當然這個益州不是指整個益州,而是現在雲南東部的一個郡。雍闓一看劉備死了,黃元反了,就拉攏少數民族頭領高定,太守朱褒,還有鼎鼎大名的孟獲一起造反。孟獲的情況比較複雜,有的人說他是少數民族的頭領,有的說他是漢族豪強,反正孟獲在漢族和少數民族當中都有比較高的威望,算是當地的一個土皇帝。這幫人反叛之初,實力和影響都不是很大。但是雍闓是個公關大師,謠言高手,不停的在當地造謠,跟當地少數民族的首領講:朝廷要你們上交胸前全黑的烏狗三百頭,三丈長的木頭三千根,你們能拿得出來嗎?這幫頭人一聽,就不幹了,這東西我們能上哪弄去,別說三百三千根,三根我們也沒有啊。雍闓說:既然你們拿不出來,朝廷可絕對不會跟你們善罷甘休的,乾脆跟著我反了吧。於是叛亂就漸漸的擴大到了整個南中地區,南中地區面積佔到蜀漢全國的一半,而且物產豐富,是重要的戰略地區,蜀國失去了南中,對蜀漢將是一個重要的打擊。這些個造反派,殺死當地的太守,蜀漢朝廷就派新的太守區上任,結果雍闓把這位新太守綁起來送到東吳了。

真實的七擒孟獲原來是這樣!看了七遍!

而南中地區其他的太守要麼被抓要麼被趕走,要麼就被擋在境外,根本就不能管理地方。李嚴就給雍闓寫了好幾封信,對他曉以利害。雍闓只回了一封,而且在信中得意洋洋的說:

現在天下鼎力,正朔有三,我也不知道該歸附誰,我憑什麼要投奔你們蜀漢呢。

當時孫吳跟蜀漢的關係還沒有恢復,孫權也聲援這些人,局勢就更加複雜了。除了永昌郡之外,幾乎整個南中都成了造反派的地盤,雍闓的叛亂給蜀漢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面對這一局面,諸葛亮的頭腦十分冷靜,一方面對南中採取撫而不討的策略,積極做說服爭取工作;另一方面著手恢復和加強吳蜀聯盟。為了避免蜀漢兩面受敵,前面講了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恢復盟好。從此之後吳蜀聯盟的關係一直保持到蜀漢滅亡。不久傳來魏文帝曹丕想興師討伐東吳的訊息,諸葛亮覺得,已經跟東吳和好了,東吳又被曹魏說羈絆,這是討平南中叛亂的最好時機。於是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大軍向南中進發,準備平叛,參軍馬謖前來送行。諸葛亮就向馬謖徵詢破敵之策。

馬謖就跟諸葛亮說:南中依仗地形險要,路途遙遠,叛亂不服已經很久了,即便我們今天把他擊潰,明天他們還要反叛。目前您準備集中力量北伐,叛匪知道國家內部空虛,就會加速反叛,如果把他們全部殺光以除後患,這既不是仁者所為,也不是能在短期內辦到的。所以用兵作戰的原則應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理戰為上,短兵相接為下。如果咱們這樣做的話,我覺得南中地區傳檄而定,可以真心歸附。諸葛亮聽完之後深以為然,採納了馬謖的建議。於是蜀軍兵分三路前去平叛。東路軍由馬忠率領,中路軍由李恢率領,諸葛亮親率西路軍。

真實的七擒孟獲原來是這樣!看了七遍!

叛軍根本就不是訓練有素的蜀軍的對手,很快東西兩翼叛亂武裝被肅清。之後三路大軍在諸葛亮的指揮下,直搗叛軍的老巢益州郡。當年五月,諸葛亮率軍渡過了瀘水,就今天的金沙江,進入了益州郡,這也就是出師表裡面的:

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而此時前來跟高定會合的雍闓,在內訌中被高定的部下給殺了,孟獲做了叛軍的主帥。孟獲在益州郡很有威望,那的少數民族和漢人都聽他的話,所以諸葛亮決心對孟獲採取攻心戰術,讓他心悅誠服,以改變南中經常叛亂的局面。所以兩軍一開戰,諸葛亮就命令將士一定要生擒孟獲,不準殺害。孟獲在盤江上游(今天的雲南曲靖附近),要跟諸葛亮決一死戰,雙方一打,第一戰孟獲就被生擒了。畢竟他的部隊都是一群烏合之眾。

諸葛亮對孟獲是好言撫慰,佈列營陣帶他參觀,然後問孟獲,你看我蜀國的軍隊怎麼樣?孟獲雖然被擒,但是內心不服氣,所以看完蜀營之後,很傲慢的說:原來我是不知道你們的虛實,所以才打敗仗,今天承蒙丞相賜觀營陣,也不過如此,沒啥了不起,你要是把我放回去整兵再戰,我一定能夠打敗你們。諸葛亮知道他不服,當場就把他給放了,孟獲回去之後集合部隊前來戰鬥,結果還是兵敗被捉。就這樣對孟獲捉了放,放了捉,捉了又放,放了又捉,據說一連縱擒孟獲七次之多,這就是著名的七擒孟獲的故事。

真實的七擒孟獲原來是這樣!看了七遍!

三國演義裡面寫得可精彩了,孟獲依次搬出了女王、獸兵、藤甲軍,還有什麼稀奇古怪的特種部隊都派上場了。但是一一被諸葛亮給破解。在諸葛亮第七次放孟獲的時候,孟獲是既欽佩又感動,事不過三,這都放了我七回了,我都不能給臉不兜著。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諸葛亮在降服了孟獲之後,繼續統兵南下,蜀國六路大軍在滇池會師,叛亂全部被平定,南中戰事就基本上勝利結束了。叛亂平定之後,蜀軍撤回成都,為了爭取當地少數民族頭領跟蜀漢政府合作,諸葛亮儘量錄用當地有名望的上層人物擔任南中地區各級政府長官,這個時候有人就勸諸葛亮不能這麼做,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諸葛亮說必須這麼做:

其一,如果不用他們,用咱們自己的人為官,那麼就要留駐軍隊,糧秣供應困難,這是第一個問題。

其二,夷族剛剛經過戰爭之苦,父兄多有死傷,怨氣未消。用外地人做長官而不留駐軍隊的話必有禍患。

這些夷族叛亂分子屢次三番殺死廢掉長吏,自知有罪,與我們隔閡很深,如果留下外地人為官,終究難以被他們信任。

所以我們要想不留駐軍隊,不轉運糧食,但是能使法令政績得以貫徹,必須讓夷人為官,使夷族和漢人都能安定下來。

於是諸葛亮網羅孟獲等當地著名人物,認命為地方官吏,只是讓他們貢獻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朝廷和軍隊使用就可以了。

其中威信較高實力較強的首領,諸葛亮還把他們帶回成都給予高官厚祿,比如孟獲在蜀漢朝廷擔任御史中丞,負責監察。

真實的七擒孟獲原來是這樣!看了七遍!

諸葛亮這麼做就是為了增強團結,以便更好的治理南中。諸葛亮還把原先的四個郡,改為六個郡,這樣一來就減少了叛亂的威脅。同時為了改變當地的落後面貌,發展南中地區的農業生產,諸葛亮派人到那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原先那的民族只會刀耕火種,很快就學會了牛耕灌溉,而且還學會了織錦和其他的手工技藝,並且在這一地區興修水利,灌溉農田,擴大耕種面積。原來居住在深山老林裡過著原始的採集、漁獵生活的少數民族也逐漸遷居到平地,建立村落從事農桑生產,所以南中地區得到開發,那就給蜀漢政權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南中地區的金銀礦物,還有耕牛戰馬源源不斷的運送到蜀中,增強了蜀漢的經濟力量。另外諸葛亮選取當地少數民族中的一批強壯男子編成軍隊,連同家屬一萬多戶,遷到蜀中,補充蜀漢兵源不足。

真實的七擒孟獲原來是這樣!看了七遍!

這支部隊驍勇善戰,號稱飛軍。成為蜀中的精銳力量。關於無當飛軍這支部隊,在之前的文章 蜀漢最強悍的特種兵,全部戰死無人投降也講過了,這裡就不細說了。諸葛亮治理南中的一系列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留下了很多動人的傳說。比如現在的包子,開始是叫饅頭的,據說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時候,發現當地的蠻族,有砍人頭祭祀瀘水的習慣。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就跟人講,這太殘忍了,別砍人頭祭祀,乾脆就用肉做成餡,拿麵糰包起來,做成人頭的形象,扔到河裡去祭祀就可以了,這個東西就叫“蠻頭”,蠻族的頭。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我們今天吃的這種饅頭了。

在諸葛亮的有生之年,這一地區的夷族,就再也沒有反叛過。

Tags:諸葛亮孟獲蜀漢黃元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