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由 興時態 發表于 人文2021-05-09

簡介簡潔常樂現代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都在忙碌賺錢,忙碌自己的生存,成天生活在快節奏生活的頻率中,有的人成天忙應酬,忙交際,使生活失去了人生追求的原本意義,可就是難以改變自己的如此之習,要改變就是要用簡潔的生活方工來代替這忙碌的應酬和交際,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狄德羅效應”博大精深】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一、“狄德羅效應”橫空出世

18世紀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有一天,朋友送給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這件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裡走來走去時,就覺得傢俱,地毯等破舊得不相稱。於是,一番更新後,書房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他覺得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逼迫了”。因此他把這種感覺寫成一篇文章《與睡袍別離後的煩惱》。200年後,《過度消費的美國人》的作者經濟學家施羅爾在書中提出一個新概念——狄德羅效應。

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得到越多越不滿足的現象。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理很平衡,生活很穩定;而一旦獲得,反而開始不滿足,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更多,否則就不能與自己的貢獻,身份相符,與自己新得到的東西符合。

生活中到處可見這種效應在起作用。一個人沒當官的時候,和大家一樣穿粗布衣服,一樣住小平方,一樣排隊打飯,排隊買菜,一樣騎腳踏車,可一當官,便覺得這一切都不配套了。首先,要有一套高檔西服,還要一雙高檔皮鞋,最後還得有一個可心的情人。

人生永遠不會都“配套”,永遠不會“滿足”的,新的東西總比舊的東西多。記住,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要走得太遠,太遠,以至忘記了我們當初出發的目的。

人們分到或買到一套新住宅,為了配套,總是要大肆裝修一番,鋪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後,自然要以黑白木封牆再安裝像樣的燈池;四壁豪華後自然還要配紅木等硬木傢俱;出入這樣的住宅,顯然不能再破衣爛衫,必定要“拿得出手”的衣服與鞋襪;就此“狄德羅”下去,有的也就覺得男主人或女主人不夠配套,遂走上了離妻換夫的路子。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殷紂王剛即位,生活便開始奢侈起來,使用起了象牙筷子。對此,紂王的叔父箕子嘆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製的食器盛東西,並且要做犀玉之杯了。有了犀玉杯、象牙筷,必不會再吃羹藜等野菜製成的食物、穿質料粗劣的短褐衣服、住在茅草鋪頂的房屋之下了,則要求身披錦衣九重、腳踩高臺廣室。懷有這樣的要求,整個天下也滿足不了他了!遠方的珍怪之物,輿馬宮室等等都逐漸齊備,這些都自此而始,我害怕他由此走向滅亡!” 沒過多久,紂王便開始建造鹿臺,瓊室玉門,豪華富麗,狗馬奇物充滿其中,還有酒池肉林,宮中街市,供他窮奢極欲。而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狄德羅效應啟示人們,對於那些非必需的東西儘量不要。因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麼外界的和心理的壓力會使你不斷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東西。

有一天,幾位學生慫恿蘇格拉底去熱鬧的集市逛一逛。他們七嘴八舌地說:“集市裡的東西可多了,有很多好聽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東西應有盡有。您如果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他想了想,同意了學生的建議,決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蘇格拉底一進課堂,學生們立刻圍了上來,熱情地請他講一講集市之行的收穫。他看著大家,停頓了一下說:“此行我的確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隨後,蘇格拉底說了這樣的話:“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簡單,比如最好的房間,就是必需的物品一個也不少,沒用的物品一個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二、完美主義者的不完美

完美主義——虛幻的另一個代名詞。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東西,就連科學賴以發展的公理,也總是有著某某假設,某某前提。

然而,完美,這樣一個烏托邦式的假想,卻是促進古往今來世界上許多人的源源動力。正因為有它存在於我們的心中,我們紛亂的社會才變得更加有序,我們才能被文明的鐵臂推送向前。

完美固然能某種程度上代表一種聖潔,但一個總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義者,便會對很多事物感到不滿,會認為他們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全有非得改變的理由。

一種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對偏離或者失敗的擔心。

完美主義者的最大特點是追求完美,而這種慾望是建立在認為事事都不滿意、不完美的基礎之上的,因而他們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要知道世上本就無十全十美的東西,完美主義者卻具有一股與生俱有的衝動,他們將這股精力投注到那些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上面,努力去改善它們,儘量使其完美,樂此不疲,但是,往往半途而廢——雖然他們都是自動自發的。也許開始工作時有一股永不罷休的勁頭,但後來都會衰減,原因就在於在工作過程中,不完美此起彼伏,他們根本顧及不了那麼多,最後那股穩做不輟的衝動只有認輸。 由於完美主義者對不完美的事物不能置之不理而作壁上觀,所以他們往往輕率地訂下計劃,並且義無反顧地去執行。但是,隔不了多久、或者他們的計劃就要完成時,他們又產生了疲倦和事不關己的感覺,因為手中有太多太多的計劃要實施。這種感覺日積月累,使他們整天生活在挫折、失敗,碌碌無為和忿怒的心情之中而無法自拔。

由於這種求好心態,所以完美主義者對所制訂的計劃所做的事情都有早日完成的願望,而這種願望在現實的嚴酷中往往不能如期兌現,完美主義者就容易發怒和激動。這也是一種不完美的面貌表情,他們會害怕旁人因這種怒形於色的表情而討厭他們。於是,他們要極力壓制這種感情,改變這種感情,憤怒就會鬱集在他們心中。抱怨他人是他們不大願意做的,就轉而怨恨自己把標準訂得不夠高、或者任人不賢,或者擇友不善。對自己的怨恨很容易使他們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沮喪之中。有時他們也察覺到自己訂的標準過高了,但是他們與自己過不去。不願意考慮修正自己的過高要求,而自欺欺人地說此標準是最標準的。

即使完美主義者知道別人看得出他們遜世的態度,而且他們也為此焦急,但是仍然找不到--個最好的辦法來解決他們心理上的兩難:這樣的矛盾心態的最直接結果就是使得完美主義者容易自責,他們對自己苛刻地要求,進而達到過分的地步,他們在過分警慎和突如其來的魯莽輕率中搖擺不走。在這惱人的矛盾的折磨下,完美主義者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極端的緊張和焦慮之中,並且伴隨一次又一次強烈地自憐自艾。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三、缺陷也是美

缺陷美也叫殘缺美。從美學角度看,缺陷也是一種美麗,斷臂的維納斯便是明證。缺陷美也可以說是期待的美,期待實現完形的美。在美學上,經常把缺陷當作一種美。有了缺陷才更真實一些,有了缺陷才能讓人有所思、有所悟,有了缺陷才能感覺到人類追求完美和進步的最深層的呼喚和力量。缺陷美能喚起人某種特殊的感受,能激發人其他聯想,在與完美的對比中,缺陷使人感覺到追求進步、追求美的需要。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四、傲不可長 、欲不可縱 、志不可滿 、樂不可極

人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戒除,所謂玩物喪志,沉溺在玩樂當中不能自拔,所以欲不可放縱。欲令智迷,人的習性一定不能夠放縱,不然就會失去理智,一定要養成自己的自制力來剋制慾望。在《群書治要.傅子.仁論篇》當中就有講到,德行跟聖賢人比就會知道羞恥,慾望跟下階層的人比就會知足。所以生活所需跟中下階層的人比就好,不然人比人,氣死人,比來比去,最後福報花完了,祿盡人亡,福報享完了人就沒命了。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講到有兩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他們的福報一樣,可是一位是放縱慾望,花錢太兇,很年輕就去世了;一個是節儉惜福,最後是享長壽。所以《群書治要.政要論》裡面就告訴我們,節儉的人節制慾望,奢侈的人放縱慾望;放縱慾望,他的人生就很危險,節制慾望他就能安定幸福。在《群書治要.論語》當中就有舉到,夫子非常讚歎我們夏朝的始祖夏禹。禹王自己飲食非常的簡單,但是他祭祀祖宗的祭品很豐富,這代表他有至孝之心。他平常穿著很簡樸的衣服,但是上朝的時候都穿得很隆重,這是尊重群臣。他不注重自己住的宮室,他的宮室很簡陋,但是卻把省下來的錢盡力為人民做好水利建設,讓人民的農業能發達,這是愛護百姓。所以古聖先王他們都是勤儉的榜樣,都是節慾的榜樣,節制自己的慾望。

人不可以志得意滿,要學習謙虛。而且志要存高遠,一個人有高遠的志向,人生才會充實,才會時時想到去服務社會、服務他人。樂不可極,樂極會生悲,凡是面對自己的感受、情緒都要遵循中庸之道,適可而止。不懂得掌握分寸,常常都是盡興貪玩,喪失理智,不僅會傷害自己的身體,還會危害他人。現在社會當中樂極生悲的事情就不勝列舉。

《內經》曰:“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1。欲不可絕

男女居室,人之大倫,獨陽不長,孤陰不生,男女交合,孕生子女,是人類繁衍子孫、延續種族的手段。男子精盛則思娶,女子成年則思嫁,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對房事的生理需求,勉強斷絕無益於人。近代尤其認為,孤男寡女有損身心,故而那種認為斷欲可以延年益壽的看法並不確切。現有資料證明,中年以後喪偶者,常出現早衰、速亡的現象,這與精神及生理上的雙重失衡密切相關。

2。欲不可早

中國古代有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的提法,雖然《內經》指出男子十六歲左右,女子十四歲左右即已達到了腎氣盛,天癸至,能夠行房及孕育子女。然而,性初成熟並不等於就應該具有性生活。男子破陽太早則傷其精氣,女子破陰太早則傷其血脈,若精未通而強行御女以通其精,可能會有“難狀之疾”,而女子天癸初至,即有房事,血脈陰氣破傷,將影響到發育甚至導致過早衰老。

3。欲不可縱

腎精源於先天,可賴於後天水谷之精的滋養補充,但其輸出消耗不可能是無限的,如果超過了補充再生的速度,勢必導致腎精的虧損,甚至逐漸衰亡,造成早衰、早老、易病、早夭等後果。因此,必須適當節制房事,使其不傷損本元。

古人認為房事應有度,20歲以上者4~10日一次,30歲以上者8~15日一次,40歲以上者16~20日一次,50歲以上者20~30日一次,60歲以上者斷欲。這比現今一般人的房事次數為少。如現在40歲以下的年輕人,一般每週約2~3次左右。

從養生角度來說,房事次數可以這樣掌握。即基本滿足對性生活的要求而不是總處在渴望之中,行房時愉快而不覺勉強,精力充沛而不是疲於應付,次日精神飽滿、勝任工作、心情愉快。青年新婚,房事稍勤,屬正常現象,但也要適當加以控制,不令疲勞過度。60歲以上的老年人應看有否性要求、效能力,體力精力是否允許,只要有要求、有能力,不必強行斷絕性生活,只是注意適度掌握,房事次數宜少,行房時間不宜太長。

4。欲不可強

房事本為夫妻之間的一個重要生活內容,房事適度、行房和美,不但有利於維繫夫妻感情,而且有益於雙方身心健康。但應注意行房為雙方的事,不能一憑己意,應該尊重對方、愛護對方,使房事成為夫妻間的一種快樂和享受,不應在對方身體不適、心情不快而不願意的情況下強行為之,而應互相體貼、交流。其次,欲不可強也指不應不計體力、狀態,拚命為之,甚至用藥物刺激性功能,這樣則易導致腎氣衰頹、陽痿不舉,或陰虛陽亢、腎水枯竭的結果。

5。欲不可濫

泛而無節謂之濫。濫欲有害無利,封建帝王后妃無數,淫慾無節,傷精損壽,大多短命。現代社會賣淫嫖娼屢禁不絕,性病之傳播皆由於此,害己害人,殃及子孫。更促進了超級癌症——艾滋病的廣泛傳播,為害益烈,故濫欲亟應設法掃除。

6。欲有所忌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病後初復,不宜行房。因大病之後,體力虧損、精氣不足,勉強為之,則可能出現疾病反覆或發生意外。②大醉大飽,不宜行房。酒後亂性,過欲之後,難於自持,常致房事過度,傷腎耗精;大飽之後,中氣被阻,氣機不暢,加之行房勞累及壓迫,可能壅塞氣機而發生意外。③遠行勞累,不宜行房。因房事本需消耗相當體力,今正值體力衰弱、精力疲怠之時,勉強為之,效果不好,且傷身體。④女子經期,不宜行房。月經期內貿然行房,傷損女子衝任,常致疾病,於男子亦不利。⑤婦人孕、產期,應加註意。孕期之初,胎氣未定,行房易動胎氣,造成流產;孕期後尾容易擠壓胎兒,亦應避免。孕期中間,年輕夫婦難於斷絕,可以小心為之,但當儘量減少或避免,宜從行房時間、行房次數及房事的劇烈程度上加以節制,並注意行房體位。產後惡露未淨,絕對不可同房,以免造成胞宮、衝任傷損,出現流血不止等症。一般在一月以後方可,恢復不好者甚至需要兩三個月。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人的一生中所遭遇的困境和不解,在當下或許是如此難以接受。但在過後某一時刻會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生命就是這樣,收穫了對的人,安穩一世,美滿白頭,自是妙事一樁。若你在感情一事上顛沛流離,遇人不淑,痛不欲生,也不必對自己的命運過度失望,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上天不會無緣無故做出莫名其妙的決定,它讓你放棄和等待,是為了給你最好的。所有的欺騙、侮辱和傷害,只是這個世界溫柔補償的序曲。那些星星點點的微芒,終會成為燃燒生命的熊熊之光。

看不透可惜,看透可悲,釋懷最好。如果不殘酷,哪得頓悟?你應對所有失去的釋懷,並感恩。用心去體會生活,去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就是最美好、最幸福的時光。

山有峰頂,海有彼岸;漫漫長途,終有迴轉;餘味苦澀,終有回甘。在恐懼中安撫自己不安的心,在失落中收拾自己破碎的情緒,也許下一個瞬間,墜入的無邊深淵,會忽然在黑暗中閃爍起點點星火。

所有的丟失,都是為了珍愛之物的來臨騰出位置;所有的匍匐,都是高高躍起前的熱身;所有的支離破碎;都是為了來之不易的圓滿。

所有的故事都會有一個答案,所有的答案卻未必都如最初所願。重要的是,在最終答案到來之前,你是否耐得住性子,守得穩初心,等得到轉角的光明。

隨時、隨性、隨緣、隨喜,隨遇而安。只有放棄問為什麼,我們才能安於當下,以臣服之心,接受一切。不說悲,不說愁,一生故事獨自守。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六、知足常樂

《老子》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我們應該懂得知足,知足心便快樂,只有體會平淡的清美,微笑面對繁雜瑣碎,攜一份淡然的心態,行走於紅塵,盡情安享生命的素雅。用一顆平常的心,看人間百味,才會明白缺憾亦是美,人之所以快樂,在於豁達,人之所以幸福,在於知足。

人與人之間不管是愛,還是傷害,我們都要學著“原諒”,當你用寬容的心態去理解事物,去詮釋人生時,你會發現原來的愛與恨,完全可以雲淡風輕。唯有云淡風輕,人生才會瀟瀟灑灑。

人,隨著歲月會衰老;心,隨著歷練會堅強。人生路上要學會看淡、得失,化解仇恨,對於羈絆前行的一切都別較真。人要知足常樂,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無論得到,或者失去,都要懂得知足。就算最後有後悔和遺憾,只要盡心盡力了,亦能無怨無悔,人的一生,不管是輝煌,還是平凡,我們都要學著知足常樂,才最幸福。

人生在世幾何許,金山銀山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空手而來,空手而去,人生心態放正,放平不為世間事而煩惱。懂得感恩之心,和珍惜擁有的一切情誼永恆的友誼長存。善待自己,善待有緣之人,知足常樂,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人生總是不滿足,這山望著那山高;知足就會有常樂,不要自己找煩惱。好各有千秋要求底,無論怎麼好,但健康和金錢必須有機結合,方能好度日,否則忽悠人生。學會知足,無欲則剛,知足常樂。知足不貪,才會活得逍遙自在;懂得知足,才會感到快樂幸福。

商品經濟社會,貧富之間存在了一定的差距,人們盲目的攀比,使不少人心理產生了不平衡之感,國人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人卻沒有了幸福感和快樂感,於是乎,知足常樂成了不少人的口頭語。殊不知,知足常樂是人生的一種思想境界,更是有素質之人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這就是說,知足常樂是需要靠人的素質來保證的,對於沒有思想境界和素質的人就只能說在嘴上,知行不一,說到做不到,還是活得很累。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知足常樂呢?

1。淡泊常樂

人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當下這個誘惑多多的年代,大多人心情很浮躁,喜歡與人攀比,比待遇、比吃喝、比玩樂,一個比字,比出了心理不平衡,這樣就活得很累,活得很苦,這些都是比出來的毛病。孔子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意思就是說,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做應該做的事,不羨慕這以外的事情,處於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時應該做的事情,處於貧賤的地位,就做貧賤時應該做的事情。這樣人就不會報怨,就會昂然自得,少了一些苦惱和煩惱。做人是需要淡泊之心,寧靜之心的,有了如此心態,才能做好自己,幹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幸福和快樂,這就是知足的心態,知足的人生。

2。簡潔常樂

現代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都在忙碌賺錢,忙碌自己的生存,成天生活在快節奏生活的頻率中,有的人成天忙應酬,忙交際,使生活失去了人生追求的原本意義,可就是難以改變自己的如此之習,要改變就是要用簡潔的生活方工來代替這忙碌的應酬和交際,人就是這樣,太注重了物質生活、注重了生活的外在內容,人就活得累,活得沒有自己了,活得是給別人看的了,這是難以知足的。比如,房子住了小的想換大的;小車有了又想換豪華的,物慾是越來越大,難以知足,只有用簡潔的生活方式來做人生的減法,床再豪華也只是用來睡覺的;房子再金碧輝煌也只是用來住人;山珍海味天天吃並不利於身體健康,由此,簡潔的生活方式既能節省錢財,又能使人身心健康,還能使人知足,何樂而不為呢?

3。情趣常樂

人的享受需要物質生活,也需要精神追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人只有溫飽後,精神生活就大於物質生活了,人總是需要精神追求的,只有精神的快樂才能使人感到心曠神怡,從內心感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快樂。上天給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這是公平的,其實,一天24小時,除工作幾個小時,除去忙日常生活和睡眠外,人的大多時間要用於精神享受和追求,可見,精神享受對人生的重要意義。現實生活中,真正快樂的人是追求精神享受的人,或陶冶在唱歌跳舞中,或覺迷於琴棋書畫的享受之中,有了如此的精神追求,既能豐富自己的生活,更能使人生的情趣高雅,提升精神境界,提升人品,這才是世界最快樂的人,也是常樂之人。

4。奮鬥常樂

人來到這個世上不容易,既然來了,就要好好地活著,瀟灑的活著,這樣就必須樹立人生理想,確立人生奮鬥目標,有了理想和目標就去努力奮鬥和拼搏,人生的快樂,既需要結果,更需要過程,成功者就是樂在奮鬥的過程中,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奮鬥者人生的一個經歷和體驗,這些都是快樂的,進取的、積極的,有意義的生活,如果一個人不奮鬥、不努力,沒有希望、沒有目標,這樣的生活就像沒有陽光一樣可怕,沒有生氣,也沒有未來,如此 ,人生只有消極,沒有積極;只有埋怨,更沒有常樂。人生需要常樂,就在於黨樂在奮鬥常,常樂在拼搏中,這樣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奮鬥者心中的充滿著陽光,充滿著希望,生活得很快樂,更常樂。

埃蒙德曾說:“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現代社會,對於每個人來說,物質享受不是人生的全部意義,更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追求精神享受才是人生的實質和原本意義。一個人要知足常樂,就要少些盲目的攀比,多一些埋頭做好自己;就要少一些物質享受,多一些精神追求,如此,才能守住寧靜,不忘初心,能夠知足常樂。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表達了什麼意思【狄德羅效應】

丁俊貴

2020年6月15日

Tags:人生完美行房知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