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這裡有20個河南方言詞語,你最多會寫一個

由 河南直通車 發表于 人文2021-07-01

簡介冇[讀音]māo(河南地區發音:māo mōu mō mù 均有)[釋義]沒有[引自][舉例]略,中國各地方言發音略不同,但都指沒有的意思

田裡不鬻的鬻怎麼讀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100年看上海,1000看北京,3000年看河南。

暫且不說這個說法準不準確,起碼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的河南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說到河南,不得不提到的一點就是

河南方言

“在河南,有一種不服,叫咋著,有一種可以,叫中,有一種距離,叫夠不著,有一種空蕩,叫木任啥,有一種土塊,叫坷拉,有一種紙牌,叫接竹竿,有一種遊戲,叫藏老悶,有一種聰明,叫能類不輕,有一種愚蠢,叫信球貨,有一種漂亮,叫可排場,有一種瀟灑,叫可光棍,有一種趕時髦,叫燒包,有一種開心,叫怪得勁,有一種空虛,叫可灼急···”

這裡有20個河南方言詞語,你最多會寫一個

除了河南人,估計大多數人聽到河南方言最多的還是在小品或影視劇作品中,俞白眉曾這樣說過:“中國有兩種方言的幽默感和通行度是最好的,東北話和河南話,全國人民都能聽懂的只有這兩種方言,河南話是一種無障礙的喜劇語言。”

這裡有20個河南方言詞語,你最多會寫一個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河南方言,那麼它可以追溯到夏朝。據史料記載,河南省西部處於夏朝統治版圖中,其方言源自受東夷影響的華夏語,商朝統治中原幾百年後,商語被中原地區的華夏語所同化,成為今日河南話的雛形,也就是洛陽話。而洛陽話後來成為全國通用的語言,從魏晉南北朝到秦漢魏晉,再到唐朝,一直被推廣和沿用,可以說,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河南話都是官方指定用語,屬漢語中原官話。

這裡有20個河南方言詞語,你最多會寫一個

中原官話,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通行於河南大部分地區的中原官話,即為人們通常習慣所說的狹義的河南話;其次是通行於豫北太行山一帶的晉語,主要分佈在濟源、焦作、新鄉、鶴壁、安陽等地;還有一小部分是通行於豫南地區的江淮方言,以信陽的新縣、光山縣為主。值得一提的是,這三類均不可以順利交流。

河南方言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河南話的口音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宋朝時的河南話還是8個聲調,到了明朝就變成了5個聲調。現在,河南話中也有很多獨特的音,甚至很多字大家只會說不會寫。有網友就做了個總結。

據說,下面這些字,90%的河南人只會說,不會寫:

[讀音]ǒu[釋義]烤過度的東西出現碳化的跡象[引自]《管子·侈靡篇》古之祭有時而熰。《注》熰,熱甚也。[舉例]火上的東西快拿起來,都烤熰了。

[讀音]tēng[釋義]把涼了的物體再加熱或烤熱[引自]《集韻》他東切,音通。以火煖物也。[舉例]你的衣服溼了,脫下來在火上熥熥。

[讀音]biǎn[釋義]捲起衣袖[引自]《說文通訓定聲》緶,縫緝其邊曰緶。這裡用引申義,因為袖子或褲子挽起的部分很像衣服被縫紉形成的緶。[舉例]幹活就把袖子緶起來,省的弄髒。

癔症

[讀音]yi zheng[釋義]走神,發呆,說夢話[引自][舉例]晚上開車看著點,別發癔症。

[讀音]字典裡讀音juē,方言裡變音quē[釋義]古同“絕”,折斷;斷絕。[引自]元·佚名《盆兒鬼》:我待撧枝在頭上插。[舉例]過來把這個樹枝撧斷了。

[讀音]liǎo[釋義]古同「燎」。火燒[引自][舉例]別靠火那麼近,小心把衣服爒了。

吃起來可艮gen(食物堅硬而不鬆脆)

[讀音][釋義]食物堅硬而不鬆脆。也指為人特別執拗,過於認真或者行動緩慢。[引自][舉例]這個蘿蔔吃起來可艮。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艮不聽話。

[讀音]hāo[釋義]揪[引自]《說文解字》拔去田艸也。[舉例]你倆打架不要薅頭髮。

[讀音]māo(河南地區發音:māo mōu mō mù 均有)[釋義]沒有[引自][舉例]略,中國各地方言發音略不同,但都指沒有的意思。

抪拉

[讀音]bu la[釋義]用手來回撥弄;用手擦。[引自][舉例]他在朋友進屋前趕緊抪拉了一下桌子上的灰。

[讀音]yuě[釋義]嘔吐,或要吐而吐不出東西來。[引自]明·張自烈《正字通》:方書有物無聲曰吐,有聲無物曰噦,有聲有物曰嘔。[舉例]吃得不舒服,想幹噦。

[讀音]wǎ[釋義]以手或瓢狀舀取。[引自]宋·司馬光《類篇》:吳俗謂手爬物曰搲。元人雜劇《陳州糶米》第一折:他那邊又搲了些米去了。[舉例]沒吃飽,再給我搲點兒米飯。

[讀音]dèn[釋義]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引自]清·《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都困切,音頓。撼也。又《博雅》引也。一曰摩也。[舉例]剛洗好的床單太皺,來,跟我一起扽平整。

[讀音]yū[釋義]液體沸騰溢位。[引自]宋·《廣韻》:鬻,薄沒切:說文吹釜溢也。清·《說文解字》段玉裁注:今江蘇俗謂火盛水鬻溢位為鋪出,鬻之轉語也,正當作鬻字。[舉例]米湯煮得快鬻出來了。

[讀音]bú[釋義]酒﹑醬﹑醋等因敗壞而生的白黴。亦泛指一切東西受潮而表面出現黴斑。[引自]楊萬里《風雨》:梅天筆墨都生醭,棐幾文書懶拂塵。[舉例]這個菜趕快放冰箱裡面,要不明天就出醭。

[讀音]liáo[釋義]粗線縫綴。[引自]民國章炳麟《新方言》:凡非綻裂而粗率縫之曰敹。[舉例]袖口炸線了,給它敹幾針就好了。

[讀音]fàn[釋義]禽類下蛋;生子多而整齊劃一,也是繁殖的意思。[引自]清·《康熙字典》:同娩。息也。清·《說文解字》段玉裁注:謂生子多而如一也。[舉例]昨晚,他家的老母雞又嬎了三個雞蛋。

[讀音]bǎn[釋義]扔,丟棄。[引自]西漢·楊雄《方言》卷十:拌,棄也。楚凡揮棄物謂之拌。[舉例]把這些垃圾拌出去。

[讀音]piǎn[釋義]炫耀、誇耀或驕傲地顯示。[引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諞,便巧言也。清·蒲松齡《增補幸雲曲》第十六回:這奴才不彈琵琶,光諞他的汗巾子,望我誇他。[舉例]他買了個戒指,老在我面前諞。

[讀音]quē[釋義]擋住渣滓或泡著的東西,將液體輕輕倒出。[引自][舉例]你別愨我了。

上面的這些河南方言,會寫的快快舉個手!

Tags:釋義讀音舉例方言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