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由 公子墨卿 發表于 人文2021-07-01

簡介亞歷山大以為秦軍的方陣只是對自己的模仿,因此並沒有放在心上,他相信,自己創造的“馬其頓方陣”是無敵的,沒有人可以超越它

馬其頓方陣怎麼破

宣告:本文系作者原創且頭條獨家首發

大帝登基

公元前337年,馬其頓王宮。

一場盛大的婚禮正在舉行,婚禮的主角是

腓力二世,也就是著名的

亞歷山大大帝

的父親。

酒過三巡,腓力二世明顯有些醉意了,當他談到馬其頓王國未來接班人的話題時,他開始口不擇言了:“

馬其頓王室將會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

聽到這句話,亞歷山大心中“噌”地就升起了一股怒火,他把手中的酒杯狠狠地扔向自己的父親,嘴裡咒罵道:“那我呢?我算什麼?一個野種嗎?你這個卑鄙的人!”

腓力二世根本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如此忤逆,他憤怒地抽出佩劍朝亞歷山大刺了過去,但由於喝醉了酒,一時沒有站穩,硬生生地摔倒在地。

正在氣頭上的亞歷山大看見父親的狼狽樣,嘲弄道:“

你們瞧啊!一個準備橫掃小亞細亞的國王,連一張椅子都跳不過去!

隨後,年僅19歲的亞歷山大就被逐出了王宮,暫時居住在了奧林匹亞

的外祖母家裡……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酒醒之後,腓力二世感到有些後悔,再怎麼說也是自己的親兒子,於是他隨便找了個藉口,想把亞歷山大叫回來。

而在外祖母家的亞歷山大日子也不好過,本來他是馬其頓王國最穩定的接班人,沒想到一場宴會之後,父子關係變得這麼尷尬,年輕氣盛的他也不肯服軟,就這樣和父親僵持著。

當接到父親要他回去的命令後,亞歷山大猶豫了——父親不會是因為氣不過,想把自己騙回去給處決了吧!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和外祖母,兩個女人一致認為亞歷山大想多了:“再怎麼說,你也是他的兒子,那天只是在氣頭上,你依然是王國未來的接班人,放心去吧!”

就這樣,亞歷山大踏上了回家的路,然而,他怎麼也沒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一回到王宮,亞歷山大立刻就受到了父親高規格地接待,腓力二世誠懇地向兒子道歉:“我親愛的亞歷山大,請原諒我的魯莽,我以阿蒙神的名義宣誓,你一定是王國未來的接班人!”

聽到父親真誠的誓言,亞歷山大也心軟了,隨後,他和父親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幾個月後,腓力二世的女兒

結婚了,婚禮上,腓力二世再一次喝得醉意闌珊,望著出落成嫋嫋美人的女兒,腓力二世得意極了,他向賓客們頻頻敬酒。

殊不知,一個致命的危險即將降臨到他的頭上……

一個近身護衛趁腓力二世不注意,悄悄繞到他的背後,猛地抽出腰間的短劍,用力插進了腓力二世的腰部!

殷紅的鮮血一下子噴湧而出,老國王重重地倒在地上,身體艱難地蠕動著,片刻之後,腓力二世再也沒有了任何一絲動靜——只剩下鮮紅刺目的血泊正在蔓延。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刺殺腓力二世的兇手倉皇出逃,但還沒來得及跑出會場,就被聞訊趕來的衛隊抓住並當場處死。

悲傷的氛圍籠罩著婚禮現場,但亞歷山大的心情卻是微妙的——父親曾親口許諾,他是馬其頓王國的接班人!

因此,當眾人都在為老國王哀悼的時候,亞歷山大的眼睛卻不停地瞟著那張王座。

腓力二世是守信用的,在元老重臣安提帕特的支援下,20歲的亞歷山大被推舉為新國王,並在當天就舉行了加冕儀式。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手遊《萬國覺醒》中的“亞歷山大大帝”

闖入秦國

腓力二世的葬禮極其簡單,因為他的兒子亞歷山大沒有那麼多時間花費在這上面。

馬其頓王國即將迎來它最輝煌的時期!

公元前334年春天,亞歷山大率領著一支35000人的大軍出征了,當人們問他將要征戰到哪裡時,亞歷山大的眼神裡充滿了激情,他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東方!”

亞歷山大是天生的戰神,他憑藉自創的“馬其頓方陣”一路勢如破竹,連龐大的波斯帝國都不是他的對手,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甚至逃亡到了安息帝國的邊境

(後來張騫出使西域曾到訪過安息)

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的遠征軍已經佔領了恆河,此時,軍隊內部出現了兩種聲音:

一、繼續向東,直到沒路為止!

二、打道回府,畢竟土地已經夠大了!

兩種意見相持不下,決定權落在了亞歷山大的手上,他身披重甲,朝東方望去——他感覺到,在那座巨大的雪山背後,還有對手在等著他……

“向東前進!”亞歷山大用簡短的四個字做出了最後的抉擇。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真實歷史上的“馬其頓王國”

【說明:以下內容均為根據歷史事實作出的合理猜想,歡迎大家評鑑】

為了提高行軍的效率,亞歷山大精心挑選了20000人跟隨他繼續東征,剩下的人則就地駐紮,充當東征軍的補給中轉站。

亞歷山大當然不會從大雪山上

(喜馬拉雅山)

翻過去,而是從雪山的南部進軍,經過兩個月的強行軍,這支部隊終於看到了零星的商隊、車馬等。

亞歷山大的估計沒有錯,這裡果然還有其他文明!

此時的東征軍面臨著補給的困難,而掉頭尋找補給是不可能的,亞歷山大明白,他和他的軍隊只剩下了唯一的一條路——以戰養戰!

“我以阿蒙神的名義宣誓,這個地方將會成為我偉大帝國的一部分,向前衝!”亞歷山大抽出佩劍,劍鋒直指前方的城池……

(東征軍到達的地方是巴蜀地區,此時正值“秦滅巴蜀”時期)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想象中,東征軍入侵巴蜀示意圖

巴蜀地區的首領稱為“蜀王”,由於不願意歸降秦國,因此,巴蜀和秦國的關係比較僵硬,這直接導致了巴蜀的軍隊大多集結在東北部。

面對亞歷山大東征軍的突襲,巴蜀毫無抵抗之力,東征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很快就佔據了巴蜀的西南地區。

蜀地的百姓從來沒見過這些高鼻樑、黃頭髮的馬其頓人,紛紛視若神明,以為是上天派來的天兵天將,甚至還有不少百姓直呼“這些人不就是門神畫上的嗎?這是天譴啊!”

訊息一傳十,十傳百,蜀地的軍民大多不敢再戰,看見騎著高頭大馬的馬其頓人就投降,蜀地領土已失去十之八九。

蜀王走投無路了,眼看自己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局面,他思考良久,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向秦國投降,若是秦軍能擊退這些不速之客,蜀地就歸秦國所有!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秦惠文王 嬴駟

此時,正是秦惠文王嬴駟統治時期,經歷過商鞅變法的秦國,其實力已遠超其他六國,尤其是在軍事方面,嬴駟親自組建的

咸陽衛戍軍

更是秦軍中的王牌之師。

在接見了蜀王派來的使者後,嬴駟陷入了沉默——盤踞在蜀地的軍隊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此前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們真的像蜀王使者說得那麼厲害嗎?

儘管心懷忐忑,但銳意進取的老秦人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害怕,嬴駟決定,接下蜀王的這個爛攤子,會一會這群不速之客!

為了增加己方的勝算,嬴駟直接調動了咸陽衛戍軍,有大臣勸說嬴駟要防止六國偷襲,嬴駟的回答卻是:

“我有函谷關在,山東六國必不敢西進,再者,咸陽衛戍軍剛剛成立,正缺少一個練兵的機會,倘若此次大勝,六國之中還有誰是敵手?”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咸陽衛戍軍復原圖

公元前324年秋,一支5萬人的咸陽衛戍軍抵達益州城郊,這裡是亞歷山大東征軍最大的據點。

本著

“首戰即終戰”

的原則,嬴駟給衛戍軍的命令是:

避開小規模摩擦,直接進行決戰!

這樣的戰術無疑是存在著巨大的風險的,但此時的情況並不允許衛戍軍打持久戰,其最大的原因是,蜀道尚未開發完畢,物資補給能力十分有限。

而對於亞歷山大東征軍來說,由於佔據了許多城池,因此,物資補給這方面已不再是問題。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咸陽衛戍軍的主將是嬴駟的弟弟嬴華,交戰前夕,嬴華在商議軍務的時候曾詢問過手下,是否要遞交宣戰書,如果要遞交宣戰書,這封戰書該怎麼寫。

這時,軍中一個小將站了出來,語氣堅定地說:“我聽蜀人說,這些人和我們語言不通,想必也看不懂咱們秦國的文字,依我看,不如直接發起進攻,將軍若要先鋒,我願為之!”

嬴華抬頭看向那名小將——原來是他之前提拔的步卒,名叫

白起

“你真敢做先鋒?”嬴華走到他的跟前問道。

“是的,我願為先鋒,去會一會這些蜀人口中的‘天兵天將’”白起向嬴華雙手抱拳,以示他的決心。

“好!有志氣!我給你5000人,去探一探敵人的虛實,按照咱們秦國的軍功制度,事成之後,我親自給你封將!”嬴華豪氣地拍了拍白起的肩膀。

“諾!”說完,白起便領兵而去。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雖然語言不通,但亞歷山大也嗅到了戰爭的氣息。

他立刻把俘虜的蜀地士兵召集起來作為肉盾,命令他們向秦軍方陣發起攻擊,這些蜀地士兵早就被嚇破了膽,哪裡還有作戰的勇氣,剛一衝鋒便自行逃命了,不少人甚至直接投奔了秦軍。

至少這些人的面孔熟悉啊!

見到這種情況,亞歷山大也很窩火,這些天,他一直把這些俘虜當奴隸一樣使喚,本以為已經馴服了他們,沒想到剛上戰場就臨陣脫逃了。

既然俘虜指望不上,那就只能亮出殺手鐧了!

亞歷山大一聲令下,數十個標準的“馬其頓方陣”立刻出現在了秦軍的面前,每一個方陣

排成很長的橫隊,方陣裡的步兵,人手一根長矛——

這種長矛是幾乎是秦軍的兩倍!

遠遠望去,這些方陣就像是長了刺一樣,鋒利的矛尖被太陽照耀得雪亮,讓人毛骨悚然,彷彿看一眼,眼睛都會被矛尖扎壞似的。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馬其頓方陣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馬其頓方陣 夥伴騎兵(保護方陣陣型)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方陣內部步卒

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使然,在躊躇片刻後,白起最終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霎時,秦軍士兵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向馬其頓方陣衝殺過去。

秦軍多以步卒為主,騎兵不是很多,當鐵桶一般的馬其頓方陣遭遇步兵的進攻時,一場單方面的屠殺就開始了:

巨大的長矛成為了秦軍步卒的噩夢,秦軍士兵還沒來得及到方陣前就遭到了長矛的猛烈戳刺,一時間,各個方陣前血流成河;不少秦軍士兵試圖用手抓住矛尖來阻止長矛的戳刺,但面對飽和式的進攻,他們根本無從下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長矛戳進自己的身體......

(玩過《萬國覺醒》的同學應該知道,兵種之間是存在剋制關係的,在手遊《萬國覺醒》中,存在三大兵種:騎兵、步兵、弓兵。其中,騎兵被步兵剋制、步兵被弓兵剋制、弓兵被騎兵剋制,只有根據戰場形勢,靈活調整兵種,才能增大自己的贏面)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例如,《萬國覺醒》的英雄李成桂就是弓兵的代表

遊戲裡如此,現實中亦是如此,秦軍的這次衝鋒無疑是一場“自殺式攻擊”——步兵被槍兵狠狠地壓制住了!

這讓戰場上的秦軍陷入了巨大的被動之中。

眼看傷亡越來越大,白起只能暫時收兵回營,就在雙方撤軍的時候,敵軍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引起了白起的注意:

在解散方陣的時候,馬其頓士兵行動遲緩,尤其是在收回長矛的時候,士兵都顯得很吃力。

這個小小的舉動讓白起陷入了沉思……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正面感受一下長矛的壓力

第二天,雙方再次展開了陣型,和昨天不同的是,這一次,秦軍也擺出了自己的方陣。

亞歷山大以為秦軍的方陣只是對自己的模仿,因此並沒有放在心上,他相信,自己創造的“馬其頓方陣”是無敵的,沒有人可以超越它。

然而,亞歷山大並不知道,在秦軍的方陣中隱藏著一樣殺器——秦弩。

這種弩是由國家統一製造的,

一般長130~145釐米,弩身皆由密實的皮條纏扎,不僅增強了弓乾的結構強度,而且皮條的韌性極好,可以積蓄更多的能量,殺傷力也就更大。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當雙方的陣型相互靠近時,秦軍和馬其頓士兵的長矛就碰撞在了一起,“乒鈴乓啷”的金屬撞擊聲吸引了戰場上幾乎所有人的注意。

此時,一支500人的秦軍騎兵悄悄繞過正面戰場,來到了馬其頓方陣的側翼。

正當馬其頓士兵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正面的時候,秦軍鐵騎突然發動了進攻,本來應該護衛在方陣邊上的馬其頓騎兵此時並沒有出戰,而是留在了城內。

亞歷山大以為秦軍只有步卒,因此沒有讓騎兵出戰,畢竟戰馬的草料所剩不多了,能省一點是一點。

這個錯誤的決策,直接導致了戰場上的馬其頓方陣失去了機動防禦力量,秦軍鐵騎沒有戀戰,他們的目的只是挨個擾亂馬其頓方陣的陣型。

待到陣型稍一鬆散時,秦軍方陣裡的弩手就發揮了作用!

弩箭如雨點般向馬其頓方陣射去,由於距離很近,弩箭的威力被大大增強了,不少弩箭甚至直接擊穿了敵人的盾牌。

這下,馬其頓方陣更加混亂了,秦軍步卒紛紛從自家的方陣裡跳出來,直插馬其頓方陣內部,馬其頓方陣裡面計程車兵幾乎是沒有戰鬥力的,秦軍步卒如砍瓜切菜一般收割著敵人的首級——

一個人頭可就是一個軍功!

局勢已經一邊倒了,馬其頓方陣接二連三地被攻破,士兵們要麼投降,要麼狼狽逃回城裡。

但主力已經覆滅了,城裡也不是安全的,秦軍士兵很快就攻克了益州,亞歷山大大帝再怎麼驍勇,也無力止住敗勢,只能帶著剩下的部隊西撤。

「歷史腦洞」假如亞歷山大當年繼續東征,馬其頓方陣能打敗秦國嗎

之後,秦軍順利佔據了整個巴蜀地區,而白起也一戰成名,至於那些被俘虜的馬其頓士兵,白起一聲令下全部坑殺了。

(歷史上,秦國是在司馬錯和張儀的配合下,佔領了巴蜀)

而亞歷山大一直撤到恆河流域才得到了補給——這裡有之前留下來的一支部隊。

公元前323年6月初,正在行軍途中的亞歷山大突發惡性瘧疾,最終溘然長逝,享年33歲。

(全文完)

本篇文章是根據歷史事實作出的合理猜想,戰鬥過程是虛構的,但也是以“馬其頓方陣”和“秦軍方陣”的真實史料作為依據的。

對於歷史,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解讀,就比如我最近在玩的《萬國覺醒》,我認為將各個時代的領袖融入到一個時代,是非常不錯的想法,尤其是添加了各種文明、兵種的對抗,對玩家而言也有很高的可玩性和趣味性。

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瞭解真實的歷史的基礎上,請勿踏入歷史虛無主義的誤區!

Tags:亞歷山大方陣秦軍馬其頓腓力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