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發生在歐亞大陸上的10場古戰役,每場戰役都決定著歷史走向(上)

由 百曉品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7-01

簡介4、高加米拉戰役(公元前331年)公元前331年,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與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三世對戰高加米拉

馬拉松戰役是什麼戰爭中的著名戰役

每一個國家的歷史發展與走向,都離不開戰爭,戰爭是影響歷史走向的一個最主要因素;

戰爭在推動歷史發展的過程,不僅給人類帶來各種災難,同時也是改朝換代,傳遞文化的推進器。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發生在歐亞的10場決定歷史走向的古戰役。

1、卡雷戰役(公元前53年)

發生在歐亞大陸上的10場古戰役,每場戰役都決定著歷史走向(上)

公元前53年的卡雷戰役對於

帕提亞人斯帕波德·蘇瑞

而言是場決定性的勝利,他在

卡雷鎮

(今土耳其的哈蘭遺址)大敗羅馬將軍

克拉蘇

蘇瑞那

將軍帶領包括1000裝甲重兵和9000騎兵射手的帕提亞軍隊與羅馬人對陣

卡雷

。當面臨裝甲重兵時,

克拉蘇

的騎兵掩護在主力之前,然其武器無法刺穿裝甲重兵的鎧甲。他的騎兵被迅速圍殲,其兒子

帕布留

斯被殺。羅馬在此戰役中顏面盡失,更使之受辱的是帕提亞人得到了幾面鷹旗作為戰利品。

古希臘歷史學家

普魯塔克

也曾提到:帕提亞人在羅馬戰俘中找到了一個最像克拉蘇的人,將他打扮成一個婦女,並在帕提亞遊街示眾。 帕提亞人奪得

黃金天鷹

(當時羅馬軍團的戰旗)之舉被認為是羅馬人精神上最重的一擊,預示了羅馬的失敗。在帕提亞人交還鷹旗前,羅馬人花了很長時間進行外交交涉。戰役產生了出人意料的重要影響——它開啟了歐洲接觸新材料之門——絲綢。 然而,

戰爭最直接的影響是卡雷成了導致羅馬共和國滅亡,羅馬帝國興起的直接原因。

2、皮得那戰役(公元前168 年)

發生在歐亞大陸上的10場古戰役,每場戰役都決定著歷史走向(上)

公元前168年,羅馬與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間的皮得那戰役,

標誌了羅馬在希臘世界的統治地位,也標誌了安提柯王朝的結束。

而安提柯王朝國王的統治,可以追溯到亞歷山大三世時期的馬其頓王國。戰役常被視作馬其頓方陣與羅馬軍團對壘的經典案例,並且人們普遍認為它證明了後者要優於前者。 該戰役不是兩方陣營間最後的衝突,但它摧毀了馬其頓的中堅力量。戰敗的政治結果也不樂觀,元老院的決議包括對所有皇室官員的流放,以及對當時的馬其頓國王

珀爾

休斯的軟禁。

馬其頓王國被分為四個共和體,它們之間的貿易交流以及與希臘的貿易交流都受到了嚴格限制。馬其頓還經歷了一場嚴酷的肅清:被指控反羅馬的公民不但被他們的同胞指責抨擊,還被大規模地流放,達到30萬人。

3、依普蘇斯戰役(公元前301年)

發生在歐亞大陸上的10場古戰役,每場戰役都決定著歷史走向(上)

依普蘇斯戰役是一些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承者們進行的一場交戰。

它發生於公元前301年,在小亞細亞中西部的一個古國——

佛裡吉亞國

,一個叫做

依普蘇斯

的村莊附近。馬其頓的

安提柯一世

和他的兒子

狄米提留斯一世

在此戰中對陣三人聯盟軍。此三人分別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另三名繼承者:

馬其頓統治者卡桑德,戴內斯統治者賴西馬巧斯,巴比倫與波斯統治者西勞卡斯

戰鬥開始是兩方陣營的緩速集中戰,雙方都在軍隊中加入了大象軍。雙方在竭盡全力攻擊對方大象的同時,還要保護己方的大象。狄米提留斯的將領帶領右翼騎兵後移,欲將安提柯一世的兩翼軍隊撤到後方,但是

西勞卡斯

將大象軍也移到後方來,將其阻撓。越來越多的聯盟軍攻向安提柯一世毫無掩護的右翼軍,而狄米提留斯又無法脫離身前敵軍的大象與騎兵。

大戰那天早晨,安提柯未來得及穿上金屬鎧甲,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聯盟軍輕盾兵抓住了這個弱點,以精準的一槍將其射死。 群龍無首、四散逃命的安提柯軍隊幾近支離破碎。最後一次重新一統亞歷山大帝國的機會與歷史失之交臂。

安提柯

是唯一一個能始終與其他繼承者抗衡的將領,他的隕落也使得帝國最後一根紐帶隨之斷裂。

依普蘇斯戰役標誌了一個帝國的崩塌,儘管它已經有衰敗的跡象。

除此以外,這場戰役還是歷史上的經典戰役,表現了希臘時期的戰爭特點。

4、高加米拉戰役(公元前331年)

發生在歐亞大陸上的10場古戰役,每場戰役都決定著歷史走向(上)

公元前331年,馬其頓的

亞歷山大大帝

與波斯帝國

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三世

對戰

高加米拉

。高加米拉也被誤稱為

阿爾比勒戰役

,這是由於馬其頓人在那裡也打過一場大勝仗。儘管大流士的軍隊在數量上佔明顯優勢,但是在質量上卻劣於亞歷山大的軍隊。亞歷山大的步兵手持一種六米長矛,而波斯主力步兵的武器與之相比卻遜色很多。 戰後,當亞歷山大與其近衛軍追擊大流士,活捉主將時,亞歷山大手下將領帕米尼歐,收繳了波斯的戰資運車。追趕到依蘇斯時,他們得到了更多的戰利品:俘虜了4000名波斯精英,得到了波斯國王的私人戰車和戰弓,捕獲了敵方的大象。

總而言之,這成了波斯人災難性的失敗,也是亞歷山大最棒的勝仗之一。自此,波斯帝國被分為兩部分——東波斯與西波斯。

大多數倖存的總督都向亞歷山大俯首稱臣,因此得以保留他們的官位,波斯帝國隨著大流士的死土崩瓦解。

5、馬拉松戰役(公元前490年)

發生在歐亞大陸上的10場古戰役,每場戰役都決定著歷史走向(上)

波希戰爭

中的

馬拉松戰役

發生在公元前490年,它將

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

想征服希臘殘餘實力,並一舉侵吞希臘的野心表現到了極致,得到了希臘的領土,他就可以對波斯最弱的西邊邊境高枕無憂了。馬拉松戰役流傳最久的傳奇性在於其兩翼包圍戰,一些歷史學家聲稱這是希臘殖民地獨裁者——

米提亞德

臨時起意而非深思熟慮下的決定。

在雙方重灌步兵對戰之時,兩翼兵力往往要比中間強,因為其中既包括了最弱的右翼部分,也包括了最強的左翼部分。然而,在

米提亞德

之前,甚至在他之後直到古希臘底比斯統帥——伊巴密濃達,這段時間裡,兩翼都只是一個質量問題而非數量問題。米提亞德曾在波斯軍隊從軍,因此瞭解其弱點。戰鬥剛打響,他的戰鬥方針就從

基克拉迪群島

侵略戰中初見端倪。他對擊敗波斯軍有一套完整的策略,所以他絕無理由在此戰中不精心策劃一番。兩翼包圍戰自此後被人們多次運用,比如,在一戰時的

坦能堡戰役

中,德軍就與希臘人在馬拉松戰役中使用的戰略相似。

Tags:戰役安提柯波斯亞歷山大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