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一方淨土

由 染心閣 發表于 人文2021-06-27

簡介沉澱自己的人自制力強,懂得節制自己的慾望,刪除人生的冗繁,清空心靈的空間,把時間用在自己更擅長、更值得的事情上

一方一淨土是什麼意思

有人說:“唯有靈魂安靜的時候,才是我們和自己貼得最近的時候。”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一方淨土,面對外界的浮躁與喧囂,我們的內心時常會疲憊、會厭倦。

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一方淨土

一個人,往往只有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心浮氣躁時,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只有心靜神定,你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有聽不到外界的喧囂和糟雜的時候,才能靜賞花開花落,笑看人世浮沉。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人之所以會不自信,且習慣盲從,大多是因為內心有太多雜念,俗話說:“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中人。”真正的聰明人,都會追尋內心的一份安靜。靜,既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人生的修行。懂得讓心寧靜的人,靈魂才是自由的。

莊子曾在《莊子·外篇·天道》中表述: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水在靜止時才能夠清晰地照映出人的樣貌,水的平面非常符合水平測定的標準,所以說高明的工匠都是選擇水平面作為水準。水靜止時清澈明亮,人的精神在靜止時也是如此。而聖人之心境該是多麼寧靜歸墟呀,可以作為天地的明鏡,也可以作為萬物之明鏡。孔子對此表示,心靜如水,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我們若是能夠保持靜心,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個點上,不去在於世間萬物,是非得失,又怎麼會不成其事呢?當我們保持靜謐的心態,能夠寧靜而專注地對待世間萬物,這個時候心是非常敞亮、理智的,沒有了外界的干擾,心如同一汪波瀾不驚的水,又談何煩惱呢?人生之路,若是想走得更加長遠,須得以“靜”來養心。

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一方淨土

古語說:“躁心浮氣,蓄德之賊。”意思是,心浮氣躁、心緒不寧,是培養品德最大的障礙,影響福氣。正如水之所以清澈,不是因為水中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水本身懂得自我沉澱;人要活得心平氣和、淡定從容,同樣需要在時間中沉澱自己。沉澱自己不是沉默不語,不是自我封閉、孤獨寂寞。善於在時間中懂得沉澱自己的人,一定是懂得調低生活音量的人。沉澱自己的人,善於“反求諸己”,能夠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懂得及時止損,從無效社交中抽身而退。沉澱自己的人,沒有太多的“表演慾”,他會靜下心來充實自己,不去刻意展示自己的勤奮,不去拿一些無意義的儀式感秀給他人看。沉澱自己的人自制力強,懂得節制自己的慾望,刪除人生的冗繁,清空心靈的空間,把時間用在自己更擅長、更值得的事情上。沉澱自己的人明白,日子是自己過的,與外界沒有太大的關係。

梁實秋說“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我們在付出時間和努力的同時,要與外界的喧囂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費盡力氣卻換

來一片浮躁、壓抑和心累。學會調低生活的音量,用時間去沉澱自己,繁華落盡見真淳,我們就能成為最好的自己,活出有滋有味的人生。格局決定了我們的世界有多廣,每個人都所看到的世界都是由自身的格局決定的。有人說,一個人的見識決定了自己的格局。事實上真正決定我們格局是我們內在世界不斷拓展。

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一方淨土

莊子說:恬淡,寂寞,虛無,無為,這些都是天地的本質和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所以聖人總是能讓心停駐在這一境界之中,停駐在這個境界,人生變得安然無恙。安然無恙就是恬淡之情,憂患不能進入內心,邪氣無法侵襲機體,能夠使德行完備,讓精神飽滿。

Tags:沉澱自己內心懂得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