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華嚴佳句品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由 經典悅讀 發表于 人文2021-06-26

簡介【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什麼意思

十多年前曾讀過一遍《華嚴經》,當時只是覺得文字很美,卻不解如來真實意。最近偶爾見有人摘錄的華嚴經句,忽然覺得有些明白了。

華嚴佳句品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不管學不學佛,很多人都很喜歡這句話。簡單的文字,給人以一種朦朧、浪漫、禪意的虛明美感。

原先讀這句話,是從字面上理解的。佛土上所生的五色花莖,一朵花即是一個世界,一片葉即是一尊如來。那時候還沒有讀法華經,故而以為這佛土就是他佛的國土,與自己沒有關係。

如今讀了楞嚴、法華,再來看這句話,就明白佛土即是自性國土。從自性國土中生出的五色花莖,可以解讀為色、受、想、行、識五蘊。

一花一世界,實則是如是心如是相。色蘊心就產生色蘊世界,受蘊心就產生受蘊世界,以此類推。而這五蘊心產生五蘊相,在《楞嚴經》中佛曾詳細說明。

經中說,色蘊之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故而於色蘊處,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堅固的世界。山河大地、花草樹木,如是等世間一切物相,都是這個色蘊世界的顯影。

受蘊之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故而於受蘊處,我們可以感知一個虛明的世界。微風的柔、暴雨的烈,如是等世間一切覺觸,都是這個受蘊世界的觸影。

想蘊之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故而於想蘊處,我們可以見到一個融通的世界。無論是前塵往事,還是未來展望;無論是天上明月,還是地上的人物,皆可以融通在一念法塵裡。

行蘊之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故而於行蘊處,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幽隱的世界。在分別計度的幽清擾動中,一切法生生滅滅。

識蘊之所由,罔象虛無顛倒之妄想以為其本,故而於識蘊處,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罔象虛無的顛倒世界。

佛在《楞嚴經》中說眾生號為性顛倒,但很多眾生還是不明白自己是如何自性顛倒的。以過去的影像來代替當下的真見,就是自性顛倒。

譬如,由眼前看到的桃花灼灼,循業計度而想起了過去曾讀過的桃花詩句,詩意中覺得自己很愛桃花,摘下一支,想要拿回家插在花瓶裡。卻忽然發現這支桃花上有一條小蟲,害怕得趕快丟棄。

這裡歡喜桃花和厭棄桃花的行為,並不是現在的真實感受,而是過去影像在現在的投影。如果沒有這些過去影像的參與,則當下的見聞覺知都是不增不減的真見聞、真覺知。不會因為想起桃花詩句而增加喜愛,亦不會因為見到小蟲而放棄。

上面的五蘊雖然是分別說的。但其實,每一眾生世界皆是五蘊的和合體。故而說“佛土生五色莖”。

就好比紅花需要綠葉襯。只有見到五蘊空相者,才能真正見到五蘊相。如果說綠葉是如,則紅花就是來。從般若空葉中見到從真如自性而來的五蘊花莖。這就是“一葉一如來”。

做如此思維時,隱約中娑婆世界似乎變成了美妙清淨的佛國土。眼前所見所感知的山河大地、清風香草,如是等世間一切人事物,全是自性國土中幻化生長出來的五色花莖,這些花莖隨著因緣的聚散而生生滅滅,彷彿風吹麥浪般,在演奏一曲動聽的音樂。說是從真如自性而來,其實無來;說是歸向真如而去,實則無去。

Tags:五蘊自性色蘊故而世界